第13章 初见世事 (第2/2页)
陆续回来的村民们在各自忙乎,几个儿童围着灶台等着开饭。
忽然村口传来老者开心的喊声,让大家到村口迎接。
郑拙尹笃二人也是好奇,随大家过去到村口,却见远处一条小道上,有人挑着几副挑担,货物装的满满当当,
晃悠悠往村里行来。
进得村子,两个老人两个后生挑着担子,两名妇人似是婆媳背着包袱,还跟着两名十二三岁的儿童。
郑拙注意到,除了妇人裹着头巾,其余人都是剪得比较齐整的短发,不像村里人,是菜刀削的不长不短的乱发。
历史上,大多数老百姓并没有留长头发,那样不易收拾,还有碍劳作,只有达官贵人,地主富绅,读书人道家人才有留的长发,惯用方巾簪子攒住,再各依身份戴上冠带。
村长高兴的介绍,这是从陕西宝鸡县过来的行商,今夏即托人请冬前务必过来一趟,村民日夜观哨官道小路,今天终于给接到了。
村长吩咐:“先请客人吃饭,从巨岭陇山一路行来,十分艰辛,早早安顿住宿,来日了再交换买卖所需物品。”
村民们连声称是,张罗开饭。
天渐渐暗下去,有阵阵凉意袭人,灶中火光越发红的鲜艳。
窑洞里的油灯那是不舍得点燃的。
村长令人在场地中间升起一堆篝火,尽管山里柴火充裕,这样放纵热闹的机会却是有几年都没有过了。
郑拙尹笃二人,和货郎都被安排坐在两张木板拼起的桌边,村长和两位年老村民在侧方作陪,另外一边的石台,则安排货郎家妇人带着孩子坐住。
有一名货郎老汉施礼问询:“两位小道长不似本村人哩!”
郑拙连忙回礼:“老伯走南闯北,果然见得活泛,我们是山上被赶下来的杂役小道,却是路过承蒙村长老伯可怜,在本村借宿一晚。”
村长察觉到几个货郎投向他问询神色,呵呵笑道:“这两位小道长客气了,要说今天本村能有些生气,全托了这两位的福分,不然哪里有全村人吃野猪肉的好运。”
又叹息道:“近些年来,天灾**不断,家家户户都经过生离死别,实在无心闹腾快活,能胡乱将肚子填个半饱,我等小民已是心满意足,若在太平日子,今日之聚,必当有美酒助兴,以图洗尽晦气,拾起精神好好生活下去。”
郑拙暗暗惊奇,看村长脸庞精瘦黝黑,山羊胡子轻颤,一双半眯的不大眼睛映着火光闪烁反光,说话不紧不慢,显非平常。
众人聊天已知,货郎们是两家人,一个货郎老者是带着两个儿子老伴儿媳孙子孙女,贩卖东西到兰州就不回来了,舍却陕西的基业,要在兰州扎根,刘姓人家。而另一个货郎老汉则是要在兰州寻货,继续贩卖货物,走到哪儿是哪儿,自称老张头。
刘家人话语不多,两青年更是闷声葫芦,而那老张头颇为健谈,大骂官府卫所官兵,以及东北关外打败仗逃窜的流兵:“我老汉本是临潼人氏,也曾有儿有女,天煞的流兵比土匪恶毒十分,一趟扫荡,见啥抢啥,稍微抵挡,就抡刀砍人,村里只剩下几个孤魂野鬼,老天爷瞎了眼啊。老汉我就不死,要挑担子走遍天下,看尽世事。”
老汉双目睁得牛眼一般大,说得十分悲愤,村长和大家都心有戚戚,摇头叹息,想安慰几句好话,又不知从何说起。
如此乱世,劝人好好活着的话,着实有些说不出口,生不如死的痛苦,唯有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