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澎湖列岛 (第2/2页)
走货的时候没少听说海商冲突,折了多少人手,海上和陆地上奉行的是两套规矩。
其实奉行苟道的自己还想准备充分些再来,可被盯上了,衡量了下觉得敢盯自己的势力要比留屯之人强大,自己只能捡软柿子捏了!
古船就是慢,晃晃悠悠的和老人遛弯似的,邢承恩决定下一步稳定之后先搞飞剪船。
一般风力之下就能达到10节的海船,在这个时空就是BUG级别的存在,一千到两千吨的载重完全够用,欧洲美洲航线的茶叶贸易跑的都是这种船。
这种船只能运输时效性和较高价值的商品。
欧洲记录是五艘装满茶叶的飞剪船在1866年2月从福州出发,经好望角到伦敦用时99天跑了两万多公里。
美国记录是从黄浦跑纽约用时88天。
飞剪船唯一的缺点就是出现的较晚,是美国为了应对英国的封锁设计出来的。
19世纪40年代出现,结果19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当时海上运输主要工具的帆船,被新兴的蒸汽机船迅速取代。
海上看风景时间长了无聊的很,转头进了船舱,叫来杨升和船匠,合计合计飞剪船的事情。
结果和船匠一聊直接歇菜,拼接龙骨能做到,软帆就是个问题,桅杆有船体的四分之三,如此高的桅杆木料也不好找。
采用水密舱技术就要放弃强力肋骨,中式船体以隔仓板为主体结构,不同于西式帆船以龙骨+肋骨为主体结构。
隔仓板和龙骨、共同组成了牢固的船体结构,不像西式船体结构强度全部依靠龙骨了,所以中式船体对龙骨要求不高。
中式帆船也很早就有多段拼接龙骨(宋代的泉州古船就是拼接龙骨),相应的就是船体较轻,成本大大降低。
而且水密舱结构抗沉性能比较好,分舱的船体也更适合装载和固定货物。
缺点是没有强力肋骨导致船舱壁比较薄弱,难以抵抗强力冲击,不太适合作为战船。
更大的问题是隔仓板的存在,使得中式帆船除了露天甲板没有整体的下层甲板,也就是说没有多层全通式炮甲板,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式战舰的火炮数量。
经过杨升和船匠科普,邢承恩才明白中式帆船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
优点:操帆方便,侧风逆风适应性好,需要人手少,船体造价低,安全性高,携带货物能力强,能在近海内河航行。
缺点:大型船体帆面积有限,速度慢,船壁薄弱,没有多层炮甲板,船舵易损坏。
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式帆船适合作为中小型、中近程商船使用,尤其适合风向多变的季风气候海域。
难怪中国海贸见了那么多船只,还是广船和福船一直流传后世,只因性价比。
杨升倒是务实一些,想做远洋船咱们可以先搞小飞,再试大飞,起码有图纸和熟悉建造的船匠。
现在海上阿拉伯帆船系列是速度最快的船只,因此得名大飞(另外小型阿拉伯帆船为“小飞”,中型阿拉伯帆船为“中飞”)。
强劲的纵帆、非常高的耐久度、相当大的货仓,使得其使用非常灵活,可以顺路载货也可以长时间在外练战。
泉州的海上经常能看到大飞的身影。
还是飘了,攀科技还真得一点一点来。
而且南宋的航海技术并不弱。
很多人吹捧欧洲的大航海,但是,欧洲的大航海又怎么及得上宋朝的大航海?
中国宋代的大航海,比欧洲足足早500多年。
航海指南针技术、水密隔舱技术、平衡舵技术、龙骨技术,V形船底,都是来自中国人的发明。
哎,想多了,南宋的造船业很牛,先在澎湖列岛站稳脚跟再说之后吧,一拍脑袋就想干,不和老赵家一个德行了。
还是转过头搞甜蜜事业吧。
魂穿四个月。
邢承恩的粗略想法是,实业、赚钱、陇人才、聚船队,把这些目标达成,他便能在南宋最危险的时候有自保之力。
实业,第一步搞白糖,这个决定不会错。
赚钱?
有白糖这一产品,赚钱不难,甚至偶尔劫一下富,便能济他这个贫。
陇人才。
这个目标需要循环渐进,还要培养现有人才,譬如现在的手下们。
有心算无心,邢承恩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再现郑和下西洋的辉煌壮举,宣威海外、武耀四方。
根据地扩大之后,自己才有可能和铁木真扳扳手腕。
实在是铁老大开挂开的太离谱。
金国黄龙府败辽离谱,铁木真赢野狐岭赢得离谱。
就好像老天爷专门安排。
真是应了那句话了:君取他人既如此,今朝亦是寻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