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密室内的发现 (第2/2页)
女人却仍嘟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可你这一去,又不知要多久才能归来,我心中实在担忧。”
史大密见状,赶忙温柔地哄道:“莫要烦恼,亲爱的。此次我定速去速回,待归来时,定会为你带回许多中原的奇珍异宝。你不是一直对那些精美的丝绸、独特的饰品念念不忘吗?我都会给你带回来。”
女人的眼神中这才闪过一丝期待,但仍有些哀怨地说:“你可一定要平安归来,莫要让我在家中整日提心吊胆。”
“放心吧,我的宝贝。我历经无数风雨,岂会轻易被这趟差事难倒?等我回来,我们便可过上更好的日子,拥有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史大密紧紧握着女人的手。
女人微微点头,靠在他的怀中。
史大密心中虽也有对女人的愧疚与不舍,但此刻他满心都是即将踏上征途的使命感与对未来利益的憧憬。
另一边,密道中,刘小玉与几个士兵艰难地前行着。火折子摇曳不定,映照着他们疲惫不堪的面容。
“这是什么苦差事啊,俺们的腿肚子都快疼得不是自个儿的了。”一个士兵忍不住埋怨道,声音在狭窄的密道里回荡。
其他士兵也纷纷附和,嘈杂的抱怨声此起彼伏。
刘小玉听着,心中满是无奈,他深知这一路的艰辛,自己又何尝不是双腿酸痛难忍。
于是,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罢了,那就再休息一会儿吧。”
众人听闻,如蒙大赦,纷纷找地方靠着墙壁坐下。
一时间,密道里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
刘小玉揉着自己的腿肚子,目光却依然坚定。
“兄弟们,我知道大家都很累,但咱们肩负着重任。这密道背后的真相一旦揭开,说不定能改变整个局势。”刘小玉试图鼓舞士气。
又熬过了一段艰难的行程,刘小玉忽尔展颜轻笑。
他看着身旁同样疲惫不堪的士兵,朗声道:“兄弟们,咱们在国境戍守时,多是骑马巡视或安坐营帐,长久未经历这般长途跋涉且需在密道中猫腰前行的苦旅,身体一时难以适应,才会这般酸痛。但咱们身为战士,马革裹尸才是归宿,这点腿脚之苦,与那沙场上的生死考验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士兵们听闻,纷纷挺直了脊梁。
其中一名年长些的士兵,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瓮声瓮气地说道:“大人说得对!咱不能丢了军人的气节。”
众人相视一笑,士气重新振作起来。
他们加快了步伐,沿着密道继续坚定地探寻着。
众人继续沿着密道前行,才走了没几步,一个士兵突然眼睛一亮,脸上满是惊喜之色,赶忙抬手示意大家停下。
“大人,这儿好像有情况!”那士兵压低声音喊道。
刘小玉闻声,立刻快步走了过去。
只见那士兵指着一处墙壁,那墙壁有一处明显凹进去的地方,里面似乎藏着什么物件。
“大人,这里好像有一本书呢。”士兵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地伸手将那物件取了出来,果真是一本书,只是书页已然有些泛黄,带着岁月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这密道中已静静躺了许久许久。
“看样子,王虎上一次来的时候并未发现此处啊。”刘小玉端详着那本泛黄的书,喃喃自语道。
其他士兵也都围拢过来,好奇地看着这本书,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这书看着有些年头了,也不知里面写了啥重要玩意儿。”
“说不定藏着这密道的大秘密呢,要不咋会藏在这儿呀。”
刘小玉轻轻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说道:“先别妄加揣测了,咱们且看看这书里到底记载了些什么,或许它就是咱们此行苦苦探寻的关键线索呢。”
说罢,刘小玉小心地翻开书页,众人也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缓缓翻开的书页,密道里一时安静得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仿佛大家都在等待着一个惊天秘密即将被揭开。
刘小玉赶忙凑近火折子,借那微弱却又跳动的火光,逐字逐句地仔细读起上面的内容来。
越读下去,他的眉头皱得越紧,眼神中满是震惊之色。
原来呀,这压根儿不是什么寻常的书籍,而是不知何人留下的手札,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字里行间竟透露着一个足以撼动整个局势的惊天大秘密。
当刘小玉看到那些关键文字的时候,身子猛地一僵,心中犹如掀起了惊涛骇浪,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他怎么也没想到,在这毫不起眼的密道之中,竟藏着这般惊人的隐秘。
“大人,上面写了啥呀?”一旁的士兵见刘小玉神色不对,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刘小玉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惊,缓缓说道:“这上面的字,竟是秦朝之人所写,而且啊,上面记载着此处藏有宝藏呢。”
这话一出口,几个士兵瞬间瞪大了眼睛,满脸皆是意外之色,一时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宝藏?这密道里居然藏着宝藏?”一个士兵忍不住惊呼出声。
刘小玉看着众人惊愕的模样,微微皱眉,接着问道:“你们可知秦朝的将军蒙恬?”
几个士兵赶忙不迭地点头,其中一个大声回道:“大人,那蒙恬将军可是大名鼎鼎啊,咱就算再孤陋寡闻,也听闻过他的威名,那可是战功赫赫,为秦朝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物呀。”
“嗯,这手札里提到,这宝藏就与蒙恬将军有着莫大的关联……”
刘小玉一边说着,一边又仔细端详起那泛黄的手札来,眼神中满是探寻与思索之色。
士兵们听闻宝藏竟和蒙恬将军有关,更是来了兴致,一个个围得更近了,都迫不及待地想从那手札里再多看出些端倪来。
密道里原本凝重的气氛,此刻也因这意外出现的宝藏之说,变得紧张中又透着几分热切,仿佛那神秘的宝藏已然近在咫尺,正等待着他们去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一会儿,刘小玉就告诉大家,原来蒙恬当年并没有死去。
众士兵面面相觑,蒙恬当时不是因假传圣旨而自杀了吗?这可是众人皆知的历史。
刘小玉见众人疑惑,便解释道:“历史虽如此记载,但我手中这本书却有不同说法。”
有士兵质疑:“这书上所写,能是真的吗?”
刘小玉翻开书页,缓缓念道:“蒙恬率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功高震主。然始皇崩,奸佞赵高与胡亥谋逆,欲除蒙恬。虽有赐死之诏,蒙恬却察觉阴谋,遂与心腹亲信设下金蝉脱壳之计。以一死囚代己,诈死瞒天过海。”
士兵们皆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
一老兵道:“若蒙恬未死,那他去了何处?为何此后再无其消息?”
刘小玉继续道:“蒙恬隐姓埋名,远遁于岭南百越之地。其深知中原已乱,奸人当道,便在那南疆之地,凭其军事谋略,暗中召集旧部,教化当地民众,修水利,筑城寨,以待天时。”
这时,一名年轻的士兵问道:“难道就无人知晓他的身份?他就甘心如此隐匿?”
刘小玉微微摇头:“自然有人知晓,但其旧部皆忠心耿耿,守口如瓶。蒙恬亦非甘心沉寂之人,只是他在等待一个能拨乱反正,还大秦以清明的时机。据说,他曾派人秘密联络各地忠君之士,欲图东山再起,只可惜……”
“可惜什么?”众人齐声追问。
“可惜后来楚汉相争,天下大乱,局势已非人力所能挽回。蒙恬见大秦已无力回天,最终心灰意冷,只留下一些兵法谋略与后人,便悄然离世,其传奇一生,也自此被尘封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众人听后,皆唏嘘不已,仿佛亲眼目睹了那段被掩盖的历史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