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村 (第1/2页)
“老师给你剃的寸头喜不喜欢呀?看你这浓眉呆脑的样子,眼睛还常常失神,你知不知晓你思考的都是些什么?”
周大真不知他才多问。
“你问题这么多,以后你叫周问吧,周大真还是少用了吧,以后本名还是留在心底,说不定有什么古怪降头术,知你姓名刨你根!”诸葛明在马车上对着周大真说道,“陶山镇不回去了,你妹妹过去就知道了,东西全送他们了。”
“这是为何?我跟着您不是作为您的学徒吗?”周大真问道。
“别用您,我与你同辈相交,我这是带你去寻找真实,懂了吗?周问。”
“我的名字是周问,明白了,老师。”
周大真心想:老师自然有他的道理。
“我们从此方向一直前进,会到达一城。”
“此城为何名?”
“昌城。”
“为何而去?”
诸葛明不耐地回道,“别废话了,呐,这东西给你,在路上好好练!”
周问回想:这个类似两块方形铁块叠成的东西,此物老师归类为枪,名字他遗忘了,唤我以后称其为手枪。
村口有三位壮汉闲聊,两人一到,众人欢迎,引入客栈。
“周问,我已经教你怎么安顿马匹了,弄完了进来找我,我带你食饭。”诸葛明大摇大摆地走进一家小客栈。
客栈之外是一个小小的村落,稀少的草房屋子排布在村道两旁。到时已是傍晚,牵马入栈时,夜幕降临,夜晚乌黑,幽暗,草丛里悉悉索索的声响像是轻风拂过的声音。各家的矮小草房屋的窗子里闪烁着淡黄的油光,有时候窗子摇曳着长长的扭曲的人影,又忽然地消失得无影无踪,那儿的油光似乎抖了一下。村道上仍旧空荡无人。
周问思忖着:奔波了七日,去往昌城的路泥沙沉积,马匹飞驰南下,尘土飞扬,行人稀少,这好歹也是条去往昌城的大路。
马车上颠簸时,周问双眼迷茫地看向车后交错的消逝的倒影,已经七日未见人影了,一路上异样的氛围,他只好疑惑不解地问向诸葛明,“为何此路人烟稀少,现在可是旺夏,按你的说法,理应有人才对。况且路旁草高地少,人行走少了,自然草多了。”
“现在是夏季,太热了,鬼愿意出门。”诸葛明躺在马车里,行李包裹垫着头,额前的头发和包裹伴随着马车的在摇摇摆摆。
虽才行走了七日的路程,可身上的衣物一件又少了一件,周围黄沙飞漫,像是进入了黄土干旱的戈壁。
周问还是不太相信诸葛明的话,他记得六伯的马车曾经到过村子,马车前有车夫在控车,可是诸葛明的马车却不相同,在出发没多久,跟随着诸葛明的扈从,三四个青年壮汉女子聚在树荫底下,拿出从村口捡到的巴掌大小的树叶奋力地扇着,面颊流出豆珠般的汗水,众人抗议诸葛明的计划,说异地的语言,他们激烈地争执,最后那位女扈从陶焱对着诸葛明竖起了中指一言不发,几人各自骂了一顿诸葛明后离开了,诸葛明掏掏耳朵,眼睛失焦地转来转去,等几人走远了,又口吐芬芳,各种稀奇古怪的声调,引得他们回头时,他已经驱马离开,手中抬着一个铁块指向天空,竖起了中指。
对面几人骂骂咧咧地掏出一个古怪地小圆铁,圆铁在树荫下闪起了蓝色的光,女扈从随之一按,青蓝色的光幕贴于他们身上,光芒一闪,众人消失。
看得周问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
“什么?是不是想到仙家?仙你爷爷。别什么不知道的都说仙仙仙的。”
“就是像燕子飞翔。”
“啊?你又说什么胡话?”
周问沉默,孰真孰假,已分辨不清。周问木讷的神态变得更加严肃,喉咙的声音在咕噜咕噜,声音中似乎带有一种魔力,没有情绪,没有感性,就像沉落的大雨哗哗声。周问笔挺地站在车棚里,车棚在泥路上跌跌撞撞,他的脚也随着车身的摇晃变化方位,稳定身形,待车身稳定些许他拱手一拜。
周问回想:记得那时候,请教二伯鸟儿为何能够飞翔,是否装上个翅膀也能在空中飞翔飘舞,结果得来的答案和隔壁的周大婶说的一样,周问忽地恼怒一下,父亲阿谀奉承的二伯,竟然回答的也和教我偷东西的周大婶一样,这是比我在山里遇见的钓鱼老翁的回答还要通俗。
“我曾在山里遇见过一位白发钓鱼老翁,他说山川之灵气,得之者则升,非则扎地,泯然矣。”
“你怎么什么鸟事都遇得到。”
“钓鱼人常事,村里也是有老人领我钓鱼的,而且总能找到偏离、奇怪的钓点,还和我解析了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具全,想钓不到鱼都不大行。”
“哦,钓鱼佬呀,也对,岸上和岸下总有一个傻子,当然,我是说是鱼有意识且平等的情况下,并不是两边真傻。算啦,算啦。我观你也识点字的。”诸葛明抓起包裹,倒出一堆稀奇古怪的东西。
“哦——,找到了。”一本厚厚的书籍被掩盖在最底层。“你先弄明白这本书,或者说是字典,或者说百科全书,就是前面跟着我屁股的那位彪形大汉研究的,不过,你得先认字。”
周问接过字典,翻了几页,发黄的纸张说明了书本已经有了年岁。“这些字与我妹妹教我的不同,我认为文字是表达自我的形式,当然,这是我......”周问食指指着脑袋转了一圈。
“你说什么都是屁话,小屁孩,连家里的农忙生活打理都学不明白,整天叽叽喳喳的。”
周问没有理睬,沉浸在书籍里的文字形态与栩栩如生的图画中。
直到现在,这本书籍仍像一块瑰宝,藏在了周问随身携带的包裹里。
“小先生,洛阳村里就属我们的客栈最好!”这位身材瘦弱的牵马人,身高六尺,生疏的动作似乎惹得那匹壮马闷闷不乐,圆鼓鼓的眼睛瞪着他,头不时地摇。牵着马绳的青年走到窗子透出的黯淡黄光下,看清了马儿的狰狞面容,顿时心神不定起来。
“这马的脾气不太好,还是我来吧。”
周问心想:村子看起来也就只有一家客栈,难道还有吗?
“好的,好的....”他连忙丢下绳子,压低的声音好似哽住一般,又似在哀求。
“无事,抬起头来,看看那儿,我在看它,它也在看我,我们都一样的。”周问手指向马头。马的双眼斜视了一下,又眯成一条缝,像是在打量着这位青年。
青年讪讪一笑,说:“我不太清楚小先生在说什么。”他的声音抬高了一些,仍有些不知所措。
“啊,那我放马在这儿就先进去了。”
小客栈内人丁稀少,屋子窄小,五人挤在桌旁的板凳上,低头团成一圈的不知在嘀咕什么。周问回过神,坐在嘎吱作响的椅子上,仰起头看着柜台后的两个人,一位妇人与一位丫鬟,两人同时也在看向他,似在监视,似在观望,此时又露出微笑,同时又收了起来,点了点头。
木制的天花板下,空荡荡的小客栈里散发着淡淡的霉味,这些霉味和木头的气味被分割成若干段,有后厨的油烟味,旁边飘来的酒味,还有浓浓的汗味,骚味。各种在小空间的里的气味被后厨热气腾腾的菜肴味卷起回旋缠绕,最后把一切都掩盖了过去。
周围的呢喃声打破了,诸葛明黑色的布鞋刨着斑驳发亮的坚固泥地,上上下下地抖个不停,手肘支在桌子上,浮躁的神态里,那双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另一桌的人。
周问无言,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那几人。
“哎哟!!”诸葛明的脚突然跺了他的脚背。周问皱着眉头抱怨。
“你看你爹呢?!”
周问收回了目光。
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了上来,还是那位瘦弱的青年,他站在周问身旁,侧过头手捂着嘴巴低声咳嗽。
“这菜还不错,看上去颜色很鲜艳。”诸葛明左手使用筷子,夹起绿漆漆的青菜仔细端详,右手则伸进了衣兜里。
“这菜里莫非有毒吧?”
少量的猪肉碎沫浮在汤上,淡淡的肉香飘进鼻子,周问顿时失神,脑袋中浮现出两人在戈壁行车时没日没夜地啃食干硬的面饼的场景。香气腾腾的米饭,何时才能吃呢?
周问微微张开的双嘴霎时感到一块鲜嫩多汁的猪肉塞入,口腔中溢出唾沫,胃里升出一阵暖流。
“看来没事。”诸葛明把木筷从周问嘴中拔出,扔到了一旁,说。“你为何如此紧张?”又抓起了一副新的木筷。
“我.....我就是如此,家里人知我怕生,送我到二娘这儿磨练磨练,希望...我能学到一些东西。”青年眼光灼灼地看着那三盘菜,断断续续地说。
“三盘菜够了,我记得是可以免费添饭的。你先下去吧。对了,你的名字?”诸葛明带着命令的口气。
青年回答:“攀十月。”青年多看了一眼。
“别看了,没钱。”诸葛明说道,“别看了,我死不了的,我死不了你也死不了。”
两人狼吞虎咽。
后厨。
“二娘,您说客人多看你一眼是要给费的意思,他为何不给?另一桌客人给的银子光溜溜的,一看就是手掌抚摸次数多了,有点年岁的稀有东西。”
“可是二娘以往每次都有客人给的。”二娘说道。
“难道是因为你面太丑了?”
二楼窄小的客房里,周问带有一丝惶恐地倾听四周,诸葛明与他就隔了一睹木墙,墙壁上方的天花板透入了淡蓝的月光,光中的粒子从黑暗中出现又游荡过去,直到消失在光的尽头。周问吃的是猪肉,味道和家里逢节时吃的猪肉一样,可他仔细想过,另一堵墙旁可是客栈的后院,他透过墙缝看向外边,仍然漆黑一片,没有家禽的哼哼声,甚至连树叶的“沙沙”声都沉静在黑洞洞的强缝隙里。
夜半三更,周问闭眼养神,心中自然响起了村中的歌谣,歌谣声心中唱,歌声悠扬,歌曲的声调卒然变换,好似儿时母亲在身旁的低低吟唱,使人心安,让人归息。
“母亲的歌声?可母亲从来不唱歌的。”周问蓦然一惊!好似懒驴打滚似的从床上弹起来,脑海中是各种钓鱼老翁述说的稀奇古怪的民间故事,什么妖兽食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