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受阻 (第1/2页)
离开完颜宗磐后,林渊便去了珍珠岛。
岛上这上万高丽人在这几天里,每天都只有两碗稀粥,一个个早饿的有气无力的。
林渊宣布,只要加入他麾下,便可以恢复自由,吃饱饭。那些不愿意加入的,他也不强求,就继续在这里关着,到时候卖做奴隶或者是发配去做苦工。
高丽目前其实也还是一个半奴隶制的国家,明面上没有奴隶,但是那些豪门贵族,个个都蓄养了不少的家丁、家生子。这些事实上,和奴隶也差不多,生死俱操控于主家之手。
这里的人对奴隶的下场知道的非常清楚,所以没有意外,最终这上万人基本上都归顺了林渊。
这个说起来其实并不稀奇。
高丽目前并没有民族的观念,除了上层的那些知识分子,下层百姓甚至连家国观念都没有。真要有血性打死不投降的,要不当日便会和崔三元一起自尽,要不这几天也早就偷偷游泳逃走了。之所以会留在这里的,大多都是普通士卒,也就是没有什么家国观念、随波逐流的人。
古代的人,对于异族统治,尤其是这个异族如果没有那么残暴的话,很多底层百姓,其实不会太过抗拒的,很多都是逆来顺受,包括汉人。
汉人当中的底层民众,很多其实也没有很明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所以一直到后世,都不缺少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案例。而这些少数民族的国家之所以国祚不长,多半都是不懂治国,导致天灾**不断,老百姓走投无路才奋起反抗。
普通的下层民众,哪怕知道一些忠孝仁义之道,多半也会受困于小仁小义。
很多人受一点小恩小义,便会抛弃大是大非,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
那些读过书的知识分子,很多倒是懂得忠君爱国的道理,但是这些人一来往往也是最怕死的,因为他们背后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个家族,顾虑太多了;二来,他们重点更多的是在忠君,而非爱国爱民族。他们信奉的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将“君主”的位置凌驾于国家和民族之上,事实上,这也不是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
“中华民族”这个概念,一直要到后世清朝末年,梁启超先生才在他的《中国史叙论》第一次提了出来,而且他刚刚提出来的时候,表述都还是非常混乱,有时候这个指的仅仅是汉族,有时候又代表了整个中国的所有民族。
不管怎么样,这上万人最终都尽归于林渊麾下,无人反抗。
那些军官,林渊也都考察了一下,有本事能服众的,都官复原职,甚至还有提拔,而靠着弄虚作假、溜须拍马混上来的,林渊则很干脆的将他们剔除了出去。
包括这上万人里面,林渊也筛选了一下,老弱病残全部被他划到了伙房或者民夫那边。
筛选完后,林渊统计了一下,大概还有八千四百余人,加上他之前的那一千号人,如今他麾下实际数量,差五百多就有一万人了。
此时来远城,也真正称的上是兵强马壮。
完颜宗磐和完颜宗辅带来了五万大军,加上来远城的六千和林渊这里的一万,总计有六万五千人左右,和保州城的兵力都差不多了。
甚至要更多一点。
保州城原本五万大军,那日战死四五千人,不过后面得到了宣州城的两万兵力的补充,加起来,也是六万五千人左右。
但是这几天里,林渊还通过偷袭骚扰,
也消灭了不少人,怕是也有两三千了。
完颜宗磐这样对比了一下,顿时对这场战争信心满满,觉得保州城弹指可破。
所以他来到来远城的第二天后,便尽起大军,度过了鸭绿江,抵达了保州城下。
但是到了保州城下后,众将纷纷蹙眉。
保州城西面挨着鸭绿江,北面还有一条支流,俱都临水,展开不了阵势,基本上是不可能从那两边进攻的。所以西、北这两面高丽根本不需要去防守,只需把守东面南面就行。
这样一来,高丽的防守压力大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