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那时过年期待1年 (第1/2页)
东子告别了老校长,飞奔到家里,焦急的等着哥哥姐姐放学。一直到爸爸妈妈都回来了,东子又一次问起上学的事情。
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东子爸爸说到:“娃是该上学的年纪了,赶过完了年,就把户口上了,让娃上学去”。
“上面领导刚说了,厂里的干部只要成分好的,个别人处理不好家庭问题,让整个厂子失去评优资格。”东子爸爸说话间,看了东子妈妈一眼又说到:‘’为了娃能上学,我就回家吧!去娃他爷小卖铺里,一个月挣得更多!”
东子爸爸还没有讲完,就被东子妈妈打断:“那么大个厂,那么多人,就你干不了?其他领导家里都是独生子吗?人家照样三个娃,照样当一把手,就你老实,别人问啥就说啥,就你有本事,自己想干啥就干啥,好好的厂长不当,去当小商贩?”
“那家里还算过得去,再说娃他爷爷大字不识一个,生意现在好做多了,我弟兄四人,我是家里的长子,之前家里穷,现在生活好点了,我是该承担这些”
东子爸爸说话间,东子的太奶奶听到气氛不对,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从上房走下来,在地上敲了几下拐杖,东子妈妈再也顾不得说什么,走向厨房,准备烧火做饭。
东子这一大家子,老小十一口人,太奶奶年事已高,爷爷忙着照顾铺子,奶奶给爷爷端吃端喝,东子爸妈、姑姑和四叔四娘,加上东子兄弟姐妹三人,每天就指着东子妈妈做上一口吃的。
做饭在这样的家庭里,是一件苦差事。面擀的硬了,太奶奶和姑姑不吃,面擀的软了,爷爷和爸爸嫌弃,洋芋放多了,四叔两口不爱吃,做汤面,小孩兄妹三人吃不饱,做干面,奶奶则秉着勤俭持家的传统说这样做浪费油和盐。
在这个交通闭塞,信息滞后,旧思想根深蒂固的地方,女人是最不值钱的,女人几乎是所有矛盾的导火索。
女人们也在自身被迫害了大半辈子的同时,还是会把自身受到的禁忌和束缚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给下一代。
在大家庭里,最不幸的肯定是大媳妇,做的最多、错的最多,挨骂最多、流泪也最多。
每个当媳妇都幻想着,有一天能熬成婆,应该能多点话语权,不至于一直糟糕到老。
即使她们大多数人熬到七老八十,当上了太奶奶,也没有上桌吃过一回饭。
她们只有在去世后,才能得到尊重和平等,家谱里、牌位上、坟地中,到处彰显着平等、赞美、怀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