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巧破移尸案 (第1/2页)
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前,曾带着书童游历天下。这年秋天,他们来到刚察县,听说太阳湖是个钓鱼的好去处,便一同前往钓鱼。刚到太阳湖边,发现沙滩上躺着一人。原来是一具男尸,四十岁左右。
“此处不是第一现场。”诸葛亮检查男尸后说,“从症状看确是溺水而亡,但口鼻之中没有泥沙,至少不是在这里溺水的。身上有沙子、有泥土、有几片草叶,还有几种颜料……”
“此处应该是第三现场。”书童说,“既然不是在这里溺水,又是溺水而死,一定在别处。湖边都是沙子,没有泥土,也没有植物,身上的泥土和草叶粘在一起,是从同一个地方粘身上的,应该是第二现场。凶手在第一现场作案,然后移尸第二现场,最后移尸第三现场。身上的颜料应该来自第一现场。”
“变聪明了呀!”诸葛亮故意说。
“什么叫‘变聪明了’?我是‘小书童有大智慧’。”书童得意地说,“我们现在应该寻找第一现场。”
诸葛亮故意问:“第一现场应该在什么地方?”
“染坊啊。只有染坊才有染料啊。”
诸葛亮竖起大拇指:“说的是。”
他们连续走访了三家染坊,都不是第一现场。到了第四家染坊,老板看了看书童从死者身上弄下来的颜料说:“别在染坊找了。染坊不用这种颜料。”
“什么人用这种颜料?”诸葛亮忍不住问。
“应该是画家。”老板闻了闻颜料的味道,说,“肯定是画家的专用颜料,用来画画的。”
诸葛亮点点头。他们开始寻找画家。终于在郊外找到一处砖瓦结构造型美观的房子,前院是菜地,后院有花园,堪称世外桃源。大门与正房的门都虚掩着。他们走进正房,发现两大两小一共四个房间:东面一间是厨房与餐厅,里间是卧室,面积都不算大;西面两间都是大房间,第一间是客厅,最里面一间是画室,靠北墙是一个很大的浴室,与画室之间设有一道屏风,但屏风已经倒地。
房屋内外无人。餐厅、卧室、客厅都很干净,东西摆放井井有条,唯独画室凌乱不堪,明显发生过打斗。翻扣在地上的颜料盒引起了诸葛亮的注意。他拿起颜料盒仔细看了看,确定与死者身上的颜料色彩相同,又闻了闻,确定与死者身上的颜料气味完全相同,然后将颜料盒放在画台上,继续寻找凶手的蛛丝蚂迹……
画室的主人名叫武青,五十左右岁,留着络腮胡子,生活低调,不爱交际和应酬。湖边死者年龄四十多岁,没有胡须,显然不是画室主人……书童也发现了问题:“头儿,你看这洗澡的池子。”
诸葛亮走过去,发现白色陶瓷的洗澡池子里面有半池清水,周边有很多大大小小水点崩溅的印痕,然后问:“发现了什么?”
“除了画室因打斗显得凌乱之外,其他房间都很干净,可见主人是个爱干净、甚至有点洁癖的人。”书童分析说,“如果水池里的水是洗浴过的,不会这么干净,也不会保留,周围也不会有那么多水点溅过的印痕,应该被擦拭干净。所以,死者应该是在水池里溺水而死的……”
“如果这里是第一现场,那么,后院应该是第二现场。”诸葛亮说,“走进大门时我已经观察过,前院没有存放过尸体的痕迹。”
果然,他们在厨房找到了后门,又在后院花草中找到了存放过尸体的痕迹,而且,确定了死者身上的草叶和泥土,
来于此处。
书童忍不住问:“主人为什么杀害死者?畏罪潜逃了?”
“如果畏罪潜逃,就不会两次移尸了。”诸葛亮说,“但愿他还活着。我们要找到主人,哪怕只是尸体。”
“不会吧?如果主人也遇害了,凶手会是谁呢?”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
他们没有找到武青,却从一家客栈老板口中知道,死者名叫宋海,京城人,曾经是画家,后来改行做了画商,专程前来向武青买画的。
诸葛亮问客栈老板:“宋海来多长时间了?”
“已经十几天了。”客栈老板是个爱说话的人,“说是要买一副‘月光下的睡蝶’,还说已经有人要买了,都交了预付款。可宋海一定要买这幅画,所以,天天都往武青的画室跑……”
诸葛亮又问:“宋海有没有说交预付款的人叫什么?”
“没有说。”客栈老板想了想,突然说,“但他说过——意思是如果画家说出交预付款的人是谁,他愿意花高价买通那人,让那人放弃买这幅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