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26章 (第2/2页)
她为人豪爽,嗓门也大,隔老远就喊开:“小辞丫头,钱姨呢?”
“钱婆婆在屋里。”宋辞答着,目光不自觉随着那盖着白巾的簸箕移动:“婶婶,你拿的这是什么呀?”
妇人将巾子掀起一个角:“前些天你叔从外面得了些白米,我想着直接进肚有些糟践,这不,煮好拿来,做成米糕,咱们大伙儿一起尝尝!”
“米糕?”宋辞乍听见这么个词,短暂楞了片刻,嘴里跟着低低重复一遍,随即眼眸瞬间亮起:“对了!有了!”
“润弟,快!跟我走,咱们上街买点东西!”
宋辞回屋抓起钱袋子,提着润弟便风风火火地跨出大门。
原本还不知加些什么好,想来想去哪种都无法顺应这个时代。直到方才,隔壁婶婶的“米糕”,启发了她的思维。
既然筛掉了尚未引进的食材,其余又没什么新奇又合适的菜式,那么以现有食材作为基础,融合进新元素做出改进,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通过米糕,宋辞想到了年糕。
年糕在现代的吃法花样繁多,可以煮汤,可以辣炒,还可以煎至外表酥脆刷酱料和干料,一口咬下去外焦里糯,柔软弹牙。
而且这类食物追溯起来,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出现过,虽形态与后世的不太相同,但总体差了不太多。
起初百姓也称其为米糕,后面随时代的更迭,食物受文明的影响与推动,赋予了其美好的寓意,象征年年登高。传着传着,年糕的名字便叫成了。
宋辞拉着润弟直奔粮铺,果然不费什么力气就买到了制作年糕所需的两种米。
可惜她是突发奇想,没做好完全的准备,不然听润弟说,镇子南边有家粮铺采买的多了,可以给工费,让伙计将粮食研磨成粉,会方便许多。
宋辞买好米,又买了几种谷物豆子砂糖。
这些能在外面买到的,她尽量用银子去买。毕竟身处这个朝代,银子相对于下饭金币,要容易赚得多,只有迫不得已的时候,她才会去系统商城里兑换。
两姐弟提着大包小裹往家里走,宋辞转过头,扯开嘴角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我们先试一试,如果卖得好,以后就直接去你说的那家铺子定。”
“至于今天嘛……润弟……!”
少年身上直起鸡皮疙瘩,狠狠打了一个冷颤。
早在听到那句话的时候,他心里就隐约升起一股不妙的预感。
果不其然!接下来画面一转……小伙子抡圆膀子,在院中一下下用木杵砸着缸里的米团。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原始的制作年糕方法,纯靠一把子力气。
开始宋辞不好意思,自己上手了几下。
没等过多一会儿,就累得手臂酸乏,连抬起都有些勉强。
润弟插着腰在旁看不下去了,催促着将宋辞赶走,自己替换上阵,让她好好歇歇,再捶下去累出个好歹,晚上就甭想出摊了。
终于,紧赶慢赶,在天色暗暗沉下之际,宋辞煮好豆子,带着新的厨具和酱料,以及早前两种面条的原料,与润弟共同前往东街。
浸在夜幕中的清晖镇,灯火燃起,与头顶璀璨的星子相互辉映。那种热闹与清冷并不矛盾,反而格外的融洽。
宋辞将新带来的煎锅与摊上的煮锅炒锅并排放好,又从食盒里掏出原料,一样样摆放整齐。
期间许多熟面孔经过,纷纷上来打招呼,有的略感意外,有的早就听说她改了时辰,特意前来光顾。
“宋姑娘,今儿个有什么新鲜玩意吗?”
“当然有啦,除了两种面之外,我还带了年糕!”
“年糕?那东西怎么吃啊?”
宋辞伸出手掌,对着白净的一团指了指:“可以煮红豆年糕汤,可以煎至两面金黄,刷酱或糖浆,还可以用甜辣酱料炒制,任食客的口味,自行选择。”
“老规矩,凡是新品,我先打头阵。”
她笑得大方且恬淡:“不然光听我这样说,大家也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样子。不如看看成品,等我吃完,大家再凭卖相选自己喜欢的。”
语罢,明媚柔美的女子自顾自切开年糕团,按品类的不同,分成或条或片状。
这边舀出煮的半熟的红豆,放入锅中炖煮,另一边支起两口锅,各淋入薄薄一层油。
年糕片沾到热油,发出滋滋响动,趁着它煎制的过程中,宋辞将酱料放入另一口炒锅中。
三管齐下,却找好了每一样食材烹饪的技巧,趁着它们烹制成熟的间隙,面面俱到,三端兼顾。
她的思维清晰,动作流畅且有条不紊,完全不会给人忙乱的感觉,甚至流畅切换,丝滑到有些赏心悦目。
随着酱料下锅,“呲啦”一声,橙红的酱在油的煎炒下细微的跃动起舞,一股扑鼻的香味在街前四散开来。
周围的行人与摊主纷纷被吸引过目光,自发围成一圈,屏息以待……
https://www.lvsewx.com/books/86475/86475070/237765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