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真不熟 (第2/2页)
书罢之后,刘宏又坐那里沉思起来,应该怎么嘉奖钟书才好呢?
说起来,他倒挺想让这么一位肱股之臣担任冀州牧的,但也考虑到钟书刚上任中山国不久,年岁也稍小,恐不能治理,便又弃了这个想法。
冥思苦想良久,终于拍板定下,干脆也给钟书整个骑都尉当,
在中山、常山征兵屯驻,防备黑山贼吧,就如丁原事。
至于钟书手底下那两位立下军功的……自己决定吧。
再封个侯,列侯可也,以示荣宠,于是拟诏往宣不提。
……
钟书收到王芬来信,还是前些日的事情。
那日,他与赵云依依惜别之后,便打算在蒲吾修整数日,一方面给受伤兵卒治伤,一方面等待赵云及护送中山亡卒往新市的士兵。
期间,蒲吾长常梁得知钟书还欲往常山各境征讨黑山贼,壮其志的同时,又募集县中勇壮者,随钟书征讨贼寇,钟书自是感谢不已,于是允诺上书时顺带提一嘴他的功劳。
这位常梁当个小县县长确实有些屈才,吃着四百石的俸禄,干得可比伍常那千石县令要好不少啦,俩人调换着来才合适呐。
又两三日,赵云自真定匆匆赶来,止带十余乡人,以为义从。
二人相见,互道衷肠,又托君臣之义,钟书所愿既遂,赵云亦有得遇明主之喜。
往后数日钟书率军一路高歌猛进,又于灵寿郊野破黑山贼兵五千余众,而后辗转往南行唐(与中山国的上曲阳只隔了一条泒水),一路尽传‘万里府君’之美名。
便在此县境内,有哨骑禀报说后头有骑士传信。
钟书见过南方来的骑士,-乃知竟然是有一段时间没联系的王芬派来的,又说有一封书信要求递到钟书当面,并嘱咐道一定要在四下无人处看。
啊呀——钟书一听就琢磨着可能有大事儿,比如那位王使君要动手啦?
再到无人角落揭开泥封一看,不由愣住。
竟然是一封批评他的书信,再读一遍,与其说是批评他,倒不如说这位名满天下的老党人,实在没有把常山一国之百姓放在心上,充其量只是王芬完成政治诉求的工具罢了。
甚至文中还透露着这么一种意味——冀州受灾愈严重,咱们谋划的‘大事’成功率就愈高。
钟书反复读了几遍,心情愈发复杂,也因此明白了王芬的真意。
其真为国乎?其真不为国哉!
王芬或者说是王芬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士’这一群体,在朝野中占据绝对的话语权。至于百姓……谁啊?真不熟。
于是钟书停军驻马,席地作了一封书信给王芬,说我这就打道回中山国,交由骑士带回。
等王芬派来的骑士走后,钟书又作奏表,先说讨贼之事,言外之意——先为和王芬等人撇开关系埋下伏笔,他们事情败露那几乎是必然的,但钟书不能有事儿啊!
之后又寻了位马术精湛的骑士,一骑三马,日夜兼程往雒阳呈表。
而钟书则继续往南行唐行军,王芬真要说他也有理由,这南行唐就挨着我中山国的上曲阳啊,我害怕发生新市县故事,先平此地贼氛。
使君……你要怪就怪吧,再多怪怪我,那咱们可就不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