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雒城 (第1/2页)
建安十八年,春天伊始,没有人会怀疑刘备将攻破雒城,进而占据成都,哪怕是心里都不希望刘备入主西川的北曹和东孙。
然而这座小城小隘,却硬生生将战火挡在了成都百里之外。
郑度曾劝说刘璋:“现在刘备虽然看起来攻城掠地,战无不胜。然兵不甚多,士众也未归心,野谷作为军资粮草,并无辎重。不如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
刘备听闻消息后忧心忡忡,担心刘璋真就将百姓尽数西迁,坚壁清野,死守不战。
法正安抚道:“刘璋素无识人之明,主公不用担心。”
果然,未出几日,传来消息,刘璋不仅没有听从郑度的建议,还将之罢官。张任奉命出战,终在雁桥被生擒。
庞统劝降不成,反被张任一阵嘲讽唾骂,心中恼火,正欲发作。
刘备上前亲自为其松绑,说道:“久闻将军忠义,备敬佩非常。然而季玉公在川数年,内忧外患,将军不为自己计,也要为百姓计。”
张任惨笑道:“玄德公若入主西川,可会善待百姓?”
刘备:“当如吾之子民一般。”
张任点点头,“我代西川百姓,感谢玄德公的仁义。只是季玉公,对任有知遇之恩……”
“老臣……终不复事二主。”
刘备听后沉默半响,终是感念其忠义,成全了他。
看着张任的收集被人恭恭敬敬地端入帐中,刘备挥挥手,“厚葬张将军。”
却被庞统一把拦下,“张任顽固,死守近一年,我军遭遇入川以来未有之挫折。今日好不容易擒杀,更应高悬示众,以乱雒城战心。”
刘备皱皱眉,他已经违背了自己的仁义,取同宗城池,如今更要斩将首级在敌前示威,实在有违本心。
他转头看向蒋琬,自入川以来,蒋琬主要负责军队的后勤,地位也算得上举足轻重。
看着蒋琬站在一旁温润君子的模样,刘备心想:一个书生,总不至于也赞同吧。
“公琰怎么看?”
蒋琬正欲开口,又想起了临行前诸葛均的话:莫参军事。动了动嘴唇终是没说出心里话,只能推诿说自己不懂军事,主公决定便好。
刘备暗自叹息一声,终是任由庞统派人将张任的首级悬挂在雒城门外,还用竹签撑开了他的眼睛。
要让这些狂徒看着我是如何攻入城池,也要让城墙上的人看看,逆我军者的下场。
主帅被擒杀,士气总该下降了吧,庞统冷笑着想。
只是把握人心,从来不是他所擅长的。
雒城的军民怒了,当他们看到昨日还与他们在一个锅里喝粥的将军,头颅被孤零零地挂在高高的旗杆上,被寒风吹得摇来摆去,死不瞑目,个个义愤填膺。
他们向城外射出一封信,告诉刘备,人在城在,人亡城亡,如果守不住,一把火烧了雒城,也不会留给刘备一砖一瓦。
战争向着庞统未曾预料的方向滑去,到建安十八年底,也就是刘备入蜀两年后,将军们清点人数,入川的军卒,已然少了一半。
雒城又飘了起了大学,刘备披着斗篷,在山岗上遥望着城门,白雪之下,旌旗凛然,座下的的卢打了个响鼻,喷出一阵热气。
“孤军不长。再僵持下去,蜀人拖得起,我们却拖不起啊……”他轻声叹息道。
庞统在身后没有说话,仿佛没有听清一般,不知在想些什么。
刘备回头望了眼没有反应的庞统,与初到蜀地时的意气风发判若两人,心中忽的想起了那个摇着羽扇的人影。
白雪飞舞之间,他好似也站在不远处,笑吟吟地望着自己。刘备抿了抿干裂的嘴唇,又想到了那段流亡的岁月。
无论多么狼狈,每每逃过曹军轻骑的追捕,他总会淡定地烧开了水,舀上一瓢,递到自己唇边,温和地,笑着安慰自己:“莫急,主公,很快就好起来了……”
刘备不自觉的扬起嘴角,一想到他似乎身体都温暖了许多,他舒展了下脖颈,看似漫不经心地说:
“许久不见孔明了。”
“噢,”庞统应了一声,“两年多了。”
“两年七个月零十三天。”刘备有些开怀的脸映入庞统的视线,“我记得,是十五日离开的。”
庞统心里一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