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119章 (第1/2页)
怔了一下,衣轻飏自然而然启唇“子棠兄。”
跟前的公子身着月白散袍,莞尔而笑,容貌皎皎若明月,“归之可是睡迷糊了,怎么不应答”
衣轻飏从罗汉床上支起身,身旁侍女送来习习凉风。他扶着额头,略缓了缓,垂眼时,才发觉自己散发乱袍,正以极为不羁的姿态倚靠小案旁。
高台上素色帘子随风扬起,一行琵琶女坐在若隐若现的帘后,琵琶声泠泠切切,若玉石之声。
“既然归之不答,”王子棠将折扇收拢,于另一头落座,微微一笑,“那在下可把你这宝贝扇子,据为己有了”
或是本就心身俱疲,又或是看清真相后,他对自己的前世已不再抱以痛恨的态度。衣轻飏仅仅涣散心神,前世的自己便紧接开口道“子棠喜欢便拿去好了,这扇子如今于我,已是无用之物了。”
琵琶曲愈发弹到哀切之处。
王子棠展开扇面,端详其上颜色明动的青绿山水,竟也有几分恍惚“这扇上画的,是往日西京北郊之景吧”
衣轻飏,或者眼下是谢归之,并不应答,只是眸底浮现一层薄薄的忧色。
而后默然起身,趿着竹木屐,披着薄衫来到栏杆处。
王子棠一时看怔了眼。谢归之容貌本来姝艳,具有侵略夺目的美,可那几缕浅浅哀愁,便如美人蒙上若有似无的烟纱,少了几分浓颜,多了几分淡色,更显得相得益彰。
王子棠随后起身,同他北望。
高台设于江河之畔,于此可望渺渺北方。那里为一片河泽大雾笼罩,江北的景仿佛伸手可触,却明明遥隔千里。
一个琵琶女忽然弹断丝弦,因她一人,哀切曲音如裂帛骤然中断,琵琶女忙不迭请罪。
谢归之恍若未闻,王子棠便招招手让她们退下。等高台上只剩他们二人时,他轻轻一叹“归之若是甘心,又何必日日来此北望若是不甘心,更是徒增烦恼罢了。”
谢归之顿了片刻,只问“子棠方才从何处来”
“大将军府酒宴。”王子棠如实答,“宴上,司马大将军谈到,他屡次征召却被你所拒。见你我二人关系要好,他便请我来邀你,欲征你为此次北伐总监军。”
谢归之缓缓摇头“子棠帮我拒了便是。”
王子棠一顿“归之,你难道真甘心余生偏安”
谢归之偏过头,唇角弯起,笑意却不达眼底“子棠比我清楚,大将军是真心北伐,还是欲以此要挟陛下与朝堂,谋得更多权势”
“归之,轻声”王子棠压低声音,眼底带着不认可。
谢归之毫无忌惮大笑,拍拍他肩,“子棠,这是我府上,若你还惧怕,岂不印证了大将军如今一手遮天的传言若真是如此,这般以国谋私的佞臣,谢某宁死,不与之为谋”
“你何必”
王子棠默然,一时哑口无言。
“归之,若你不肯甘心,那这些人便是你如何躲,也躲不过去的。”
在临安城,谢归之有两处宅邸。一处在城外钱塘江畔,一处便在内城常宁坊。
南渡后的原北方高官权贵,多居城北,临近皇帝行在。谢归之的居所却不与他们相同。
常宁坊靠城东,挨着太学及天尊观。谢归之打马过街时,只有远远望上几个朝气蓬勃的太学学子,心里才会安稳许多,才会觉得这片残缺的半壁江山,不会丧于他们这代人之手。
他看恶了如今饮酒纵乐、苟且偏安的朝堂权贵。而可笑的是,他等来的,唯一愿意北伐的司马大将军,却只是打着北伐的旗号,满足个人私欲。
更可笑的是,为拒绝大将军的征召,自己也不得不做一个饮酒纵乐、苟且偏安的朝堂权贵。
夕阳投下马背上他的身影,天空像纵了一团火,壮阔的火烧云摇曳在他背后。
那使他想起西京城的大火,烧了十日十夜,几百年的物华天宝、繁华烟云,皆付之一炬。
时年十三岁的他,因随先生外出游学,而躲过一劫。而后便见战火从北边起,流民也自北边来,他在逃亡的人群中苦苦追问,才得知北狄人烧毁的那座城叫西京。西京谢氏的府邸,他的所有至亲,全都随那场大火化为灰烬了。
丧家之犬是什么滋味,谢归之从前不知,自那一夜后全部尝尽。
承平两百多年的大梁,正应了百年前御史云舟遥的“谏沈折”中那句话我煌煌大梁,犹如雕梁之柱,金玉在外,实虫豸蛀木在内,摇摇可坠
北狄撕毁和议,倾国之力,举三路兵马南下,这座金玉雕梁之柱便轰然坍塌。
长江以北,尽数沦陷。从此万古如长夜。
长夜里逃出的人,希冀奔往光明的南方之地。江河之上,南渡的舟楫几乎可连为陆地。此时再无权贵与百姓之分,大家都同样是丧家之犬。
十三岁的谢归之,便是那无数人中之一。
南渡,南渡,如此好听又好笑的说法。
不过是逃命,逃命。
谢氏主家在江南,权势也尽在江南。少年谢归之投奔主家,也为他们出仕南梁小朝廷。
谢归之原本是不叫谢归之的,南渡后他便自己改了名。可自己却也恍然,不知何日才能归去。
南梁小朝廷急需江南地方大员的支持,坐稳这半壁江山。谢氏占了主场,又因一族之长是谢归之的亲叔父,怜爱这无父无母的小侄儿,愈发用心栽培,谢归之出仕后可谓顺风顺水至极。
可是,叔父同江南谢家,自幼生于南方,长于南方,未曾经历谢归之那般国丧家亡的切身之痛。
二十三岁的他,终与叔父发生分歧。自愿从文官转为武臣,出为长江沿岸的江陵府军都总管。
江陵府,那是与北狄对峙的最前线。
先后几次守江之战,也让年纪轻轻的谢归之声名鹊起。可他自己清楚,那不是他想要。不止是守江,他要的更多
后调回行在临安,谢归之入朝堂,屡次为说服众臣支持北伐而奔走。
支持者寥寥无几便罢了,连谢归之的亲叔父也同他断了往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