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余芬的忙碌工作 (第1/1页)
这两天余芬一直在李正文公司,比在杂志社还忙,李正文爷爷去世十周年了,李正文写了一篇《回忆爷爷》,其中有一段经历是他爷爷参加过一场与日本鬼子对峙的战斗。应该算是一个平民抗日英雄。想在让余芬帮忙在副刊发表。李正文本人水平有限,偏偏从小爱好文学,还有不能忘怀的文学情节,李正文熬了一晚上时间写了800字初稿,第二天兴冲冲地给余芬打电话。余芬连忙跟夏欣雨交代了一下工作安排,就开着自己的朗逸往李正文的经开区富广大厦赶。余芬很认真地把李正文800字文章看了一遍。“真的不错,没想到李总爷爷还是抗日英雄,还有这样的感人的爷孙情怀,让人动容,文笔很不错!”余芬喜悦地说。
李正文坐在宽大的咖啡色老板桌后面高大的旋转沙发上,满脸兴奋,从沙发上抬起身子。“余主编在你面前我就是班门弄斧呀。虽然我小时候读书是就喜欢作文,常常被老师表扬,那都是过去。现在真的没时间,公司一堆破事。哪像你们耍笔杆子的悠闲自在。余主编可要帮我润色一下。只要能在你们副刊上发表,我一定表示感谢。”余芬她心里知道李正文的感谢分量。压抑着心中的喜悦,很义气地说到:“李总见外了,您看得起我余芬,我在所不辞,这个李总放心,包我身上。”余芬心里明白,李正文凑的这800字是有几句叫人感动,但是大多基本是大白话描写和无病呻吟的抒情,只能感动小学文学情怀的自己。这无能如何也不能在晚报发表,这得不是一般的“润色”。有感谢必有付出,一杯茶的功夫余芬跟李正文了解一下他爷爷更多的经历,认真做了2张纸记录。本来李正文邀请她吃饭,她还是谢绝了。跟李正文打个招呼说要驱车到150公里的李正文家乡焦阳查一下县志等资料。李正文非常感动,要打电话给家乡一个关系好的政府领导接待一下。余芬说什么都不要,我有工作证,只要他们工作接待就行了。在文章发表之前不要搞影响,登出以后才有大影响,李正文连连竖大拇指。作为一名编辑记者这样的工作态度不可不为优秀,但是现在这一切只是为了个人利益回报。
他们那个焦村1943年冬日本来扫荡过,村庄游击队和民众50余人利用有利山势地形和土炸药等有利狙击敌人,民众伤亡20余人。老爷子是幸存的不多的村民之一,也确实是这样的事情。小时候李正文跟爷爷放牛经常听爷爷讲过这个村抗击日本鬼子的故事,李正文问爷爷您打死过日本鬼子吗,爷爷说打死日本鬼子的都是游击队员,牺牲的也都是游击队员。他们村民只是帮运过炸药石头,然后被队长组织到后上躲起来。那参加过也是英雄,李正文就这么认为。焦阳县志里确有记载,也就30来字。笼统一个描述,自然没有李正文爷爷李其生的名字,更没有他爷爷什么事迹。既然县志没有详细记载,那么留给余芬的自由发挥空间就大了,这也是余芬来这一趟的目的,纪实题材不能有悖于事实。不等于不能延展发挥,既然在我们晚报副刊发表,要么有高度,要么有情怀。兼而有之才是上乘之作。所以余芬就重新塑造和必要的包装出一个普通百姓的抗日英雄。把缅怀情感提升一个高度,这个是余芬最擅长的。这段乡村野史现在也没人知道,经过余芬这一“润色”不是提高一点点那么简单。政治意义截然不同。李正文连连点头称赞,这就是“文学魅力”,非常满意!
文章发表之后报社收到一位真正了解那段历史的真抗日老兵的来信,
民兵中没有一位叫李其生的,而且你们的报道阻击日军严重失真,不尊重事实,胡编乱造。余芬没想到遇到这样较真的老人,还居然看了新洲晚报。哪知道这位老人就是当年的民兵队长,私塾先生出身,好宣传鼓动,在当地很有影响,在他的带领下组建了民兵组织。解放后当了小学校长,退休多年,平时就看看新洲晚报打发时间,这只能怪余芬运气不好。这下犯的错误就大了。报社出面道歉,并邀请老人给大家讲述这段不为人知的抗日事迹。在报社多方抚慰下,老人就没再追究,毕竟老人岁数大了,也不知道登报道歉的重要性,以及和对某些人的重要影响性。这件事就算糊弄过去,在小范围内平息了。李正文答应过报社,只要不登报道歉,就把今年广告主要投放在晚报。这下坏事变成好事,在原先的计划安排下李志文又加投50万广告费。但是这件事在报社影响很坏,是候贤贵总编把这事给压下来了,毕竟余芬是自己多年培养的爱将,处分也是丢自己的脸。所以余芬只是内部受到警告批评,不然编辑记者证都要给吊销了。不过从李正文来看还是很感谢余芬的。毕竟他爷爷这个名誉总算保住了,虽然多加50万广告费,对李正文来说这个值。李正文一高兴聘余芬做为他们的企业品牌顾问,更多的顾问公司发展和应急公关处理。给余芬的回报自然不会少,所以余芬越来越没心事在工作上,工作基本能推给夏欣雨就推给夏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