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苏峪口 (第2/2页)
当我从厕所回来时,发现老王把一些老师的东西拿了下去,换成他的那些地摊货,并且胡乱的堆放着。
这时候,工作人员带着摄影师走过来,对摊位准备进行拍照,看着眼前的摊位,邹起眉头,问能不能摆的整齐好看些。
我也有些不满,觉得老王有点自私,就赶紧把老王的东西拿下去,剩下一些他的好看的串珠产品。
这下摊位上显得整整齐齐,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
摄影师和工作人员拍完照片,直接发给领导看,得到领导的肯定后,满意的走了。
“这样不行吧。”老王看着我,慢腾腾的皱着眉。“怎么不行,你看人家要求的是文创产品,你那些地摊货摆在这里不伦不类的怎么弄?”老王不说话了,无奈的点点头。
老刘在一边“嘿嘿”的偷笑,“你光考虑你哩东西了,没有考虑人家哩东西。”
“滚。”老王冲老刘一瞪眼。老刘伸伸舌头,又忙自己的去了。
正在这时,一个女孩子走过来,大约二十六七岁的样子,来到摊前看了,然后对我说:“丁叔,我咋死活想不明白,你咋跟我爸这个大忽悠混到一起了?。”
我一愣神,反应过来,眼前的这个女孩儿,一定是老王的独生女儿,王雪。
“你是王雪吧,哎呀很多年没有见了。”王雪是索道的售票员。
眼前的王雪,一双马尾辫,利索精干,穿着朴素整洁,胸前戴着一个工牌,仿佛邻家的素颜女孩儿。要不是听她这么说话,我是根本认不出来的。
“王雪,你爸说他在这里最多卖过8000块,真的假的?”
“他的话你也信。”王雪看了看他爸,“不过以前每天卖个三四千,好的时候也卖过五六千,是吧老王。”
老王笑笑点点头,看了我一眼。
老王的这个独生女王雪可不简单。
王雪从小喜欢粘在他爸屁股后面,他爸去哪儿她去哪儿,跟着他爸学手工,几年来各类手工活儿她都能做,还有各种手工证,号称手工界的“万金油”,上职业技术学校的时候,居然自己选择了锅炉工,并拿到了司炉证,还拿到了比如电焊工证,车工钳工等一堆此类证书,学开车吧,人家直接考了个A3,开大公交的驾照。另外,王雪还有一手绝活儿,就是学会了她姥爷教会她的“辑珠”手工制作技艺。
王雪的外祖父家为满族XHQ后人,为内务府造办处的匠人,王雪也跟了她母亲成为满族。
清代的造办处,是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虽然清朝灭亡,但家里的手艺还是留了下来。
辑珠是宫廷穿珠制作表现形式的一种,随着工艺和材料的发展,目前辑珠较我国古时的材料更加丰富,辑珠工艺的表现力也更加多样,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老王就是因为娶了个满族媳妇,受媳妇家族的影响,学会了做串珠,并在这个行当里颇有名气。而王雪聪明伶俐,是个女孩儿,掌握的技艺远远强于他爸老王,为此,还经常的笑话他爸老王。
更让人叫绝的,是王雪的婚事。
王雪找了个复员军人,人高马大,王雪一米六七的身高,在他面前显得十分的娇小。这小伙叫金石,现在是这条索道的负责人。
当时老王没看上这个小伙子,觉得小伙子太穷,没房子,父母还不在银川,如果和他结婚,就要挤住在自己几十平米的旧房里,所以就坚决反对这门婚事。
没想到人家王雪直接指着她爸鼻子说:“你总有一天会求着我和金石的!”
一天,老王上街买菜回家,遇到社区的负责人:“老王,你咋还不去喝喜酒啊,邻居们都去了,马上就要开始了。”
老王问:“谁的婚礼?”“王雪的啊,她让我来找你。”老王顿时傻了,欲哭无泪。
谁也没想到,王雪这个二货,给他爸来了一个霸王硬上弓,把这个金石强娶回家做了个倒插门的女婿。
还别说,这个金石还真是争气。
多年前,有个陕西老板就在这苏峪口建了宁夏第一条索道,招不到人,金石听说就去了。
在山上工作,必须住在这里,条件很艰苦,吃的喝的都要背上来,夜里还要山上山下看护索道,白天还有大量辛苦繁杂的工作,一般人还真的干不了。
那时候景区还无法做到封闭,经常会有各种人不知从哪里钻进来,很多小商贩也会为了争夺地盘打破头,各种势力盘根错节。
老板是个外地人,一时间这些麻烦事还真应付不了。
金石是个正义感很强的小伙子,脾气暴躁,又人高马大,身强力壮的,硬是把找他们麻烦的人生生打服了,有时候一个人对付十几个人。
金石为人仗义,做事光明磊落,恩怨分明,人品又好,所以得到了山上大多数人的认可,都愿意和他做朋友,有啥事都会找他。就这样,在苏峪口这个地方,再也没有人敢惹索道的麻烦了,金石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
老板看金石忠诚、实在,责任心极强,就把索道交给他负责,很少过问。
王雪这丫头,确实是有自己的想法和眼光。
。。。。。。
太阳升起来了,游客们坐着大巴车上来了。
我们三个忙了起来。
快到中午了,我们只卖出去2个贺兰石的小砚台和几个小串珠,老刘那边只要一上人,总是特别忙,每上来一辆大巴车,他都能卖出去不少糖画。
我看着有些不对劲,又看看老王没精打采的样子,就和老王商量咋办。
老王指着摆在台面上各种精美的作品说:“这些东西好看,在这儿没人买。还占地方。我立刻意识到老王上午的做法是对的,就马上把那些高大上的作品收起来一部分,腾出更多的地方摆上老王的地摊货。
调整产品后,生意马上变得不一样了。
到了下午5点,下山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就收摊回家。回家的路上,我挺高兴,毕竟我们卖了1000多块钱。老王看起来闷闷不乐,说卖的太少了。
我们商量着,看明天怎么办。最后我们决定,还是要先赚钱,明天把所有大件和不好卖的全撤掉,换成低档的小孩子爱玩的地摊产品。
通过今天的观察我发现,“五一”来苏峪口的本地人很少,也基本上不会过来看,陕北和固原地区的游客比较多,还有些内蒙口音的游客。固原口音的带着老婆孩子的比较多,陕北口音的带孩子的少,内蒙口音的基本不带孩子。
管理人员的电话来了,说老刘明天不让他来了。我问为啥,他回答说是领导的安排的,因为“青松岭”上有个人投诉了,人家掏了钱也在这里卖糖画。
老王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刘,老刘非常郁闷,也很生气。不一会儿,老刘转过来500元钱,说今天卖了1900块。
第二天一早,我们两人就上来了,我们树立了一个目标,今天要卖到3000元。为了这个目标,我们互相鼓励着,抓住一切机会。
首先,我们把所有的商品一律改成10元,每类商品都堆起来,主打小恐龙、花蝴蝶、水哨子、和各种小动物,然后把微信的收款二维码摆在桌子前,把花蝴蝶插在泡沫塑料块上,远处看乱七八糟,花里胡哨的。
另外,我们形象上也做了改变,找了两件老式旧衣服,头上带了个大草帽,手里拿着芭蕉扇,脸上故意搞的脏兮兮的,还练习了一下怎么傻笑。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开始紧张的等待着。
大巴车来了,我使劲的吆喝:“瞧一瞧看一看啦啊,所有商品一律10块,一律10块了啊。”“原价18,现价10块了啊。”“不论大小,一律10块了啊。”
老王看我这样,也动了起来,使劲摇着拨浪鼓,要么就吹起小水哨,看见小孩就给他们摇晃小蝴蝶,做鬼脸,还不断的扯着嗓子唱着歌,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就这样,来一辆大巴车,我们就折腾一阵子,搞的周围所有人都发笑。
一通操作,效果还真的不错。
小孩子只要一下车,大多数都会跑过来,只要过来了,就把玩具往他手里塞。结果就是大人跟着跑过来,或者孩子拿着玩具跑过去找大人,好不热闹,总是一伙儿一伙儿的围在摊位前,东拉西扯的。老王过一会就会告诉我,现在卖了多少,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着。
快到中午了,人少了些,老王压低声音告诉我,2000多了。我俩很高兴,吃了王雪拿来的盒饭,就又忙起来了。
一点多钟上来的人最多,连续十几个大巴车,口音应该是固原地区的,很多人戴着白帽子,好像是个旅游团,小孩也很多。他们下车后,都在广场上集合,然后一些人上山了,还有很多人可能是累了,坐在那儿休息。
这一波客人可是够我们忙乎的,一直累的我们精疲力尽,嗓子喊得都快发痒了。老哥俩今天算是豁出去了。
他们走后,又陆陆续续上来几辆,4点以后,除了下山的,基本就没有上山的了。有个现象很有意思,就是上山的人买我们的东西,下山的人反而不买,这可能和我们的货品及销售方式有关吧。
这一天,我们卖了6900块钱。
。。。。。。
我永远不会忘了这一天,因为此刻,我知道,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