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非遗之恋 > 第4章:葫芦娃

第4章:葫芦娃 (第2/2页)

“城里人喜欢葫芦,有的追我好几条街买葫芦。”王辉憨憨的笑着。

我脑补着,仿佛看到一个头戴草帽的农村小伙儿,骑着挂满葫芦的三轮车,丁零当啷的走街串巷,叫卖着。这情景,还真是挺吸引人,别有一番风韵。

我渐渐喜欢起这个安静、质朴的小伙子了,也使我对农村,充满了向往。

是的,城里不好混,我想去农村。

“王辉,吃饭。”一个声音在叫王辉吃饭。

“王老师,丁老师,跟我回家吃饭吧。”王辉热情的邀请我们。

我找了个借口:“谢谢小王,中午还要赶回去,下午开会怕来不及。”我们互相加了微信,准备告辞。

“那回头去我大阅城观光夜市店里再聊吧。”听他这么说,我和老王愉快的答应了。

“这把葫芦送给丁老师吧”王辉说着,拿起一把十分漂亮的葫芦递给我。

我再三推脱,王辉执意不肯,老王见状说道:“你便宜卖给老丁吧,你也不容易。”

最后,王辉只收了15块钱把葫芦买给了我。

回家的路上,老王羡慕的说:“老丁,你可捡了个大便宜,这把葫芦至少值个一两千。”

我被王辉简单、朴实和真诚感动了,心里觉得挺对不起人家的,像是做了很大的亏心事。同时觉得今天的收获很大,不但学习了很多有关葫芦的知识,还认识了这个朴实无华的农村小伙儿。

感谢老王带我来,但愿这把葫芦能给我带来转机,不觉中,我感到十分的幸运。

周末的上午。我们如约来到大阅城商圈。

大阅城是银川一个很繁华的地方,在这儿有一个著名的打卡地,叫做“观光夜市”,据说很不错。我知道这个地方,但从来没有来过。

我们来到了观光夜市,老王和这里的商户们打着招呼。看起来他对这里很熟。

这里环境优雅,集中了宁夏的各种美食,很多本地人和观光客都会来到这里,品尝美食的过程中,领略赛上江南的风土人情。

观光夜市里,有两排长长的,摆满各种手工和非遗产品的柜台。老王知道我喜欢这些东西,有意的带着我,介绍起来。

因为职业的习惯,我认真的观察着这些作品,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这是很好的设计应用资源,也正是我多年来要找的东西,如果能够市场化应用,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我的心里萌动着,畅想着我能弥补我当年心中的那个缺憾,开发出全套的中式设计应用系统。想到这里,我不禁兴奋起来,那种喜悦和欣慰,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我没想到在这里能一下子看到这么多我喜欢的、需要的传统文化与符号。

老王看我流连忘返,十分得意的对我说:“这个“非遗超市”是我和朋友组织的”。

听到这个,我愈发对老王另眼相看,同时,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说话间,王辉来了。

我们转过去,来到矮墙边的一个独立空间。

墙头上悬挂着一个小木牌,木牌上写着《葫芦居》三个字。这应该就是王辉的店了。

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漂亮的葫芦,错落有致的摆放着,悬挂着。其中最引人眼球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葫芦烙画作品,我不禁过去欣赏起来。

王辉坐下来,打开电源,淡定的拿起烙画笔,捧起一只未完工的葫芦,画了起来。

他说这是给人定制的,很久了,没时间做。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熟练的烙画着,不一会儿,一尊栩栩如生的老寿星渐渐地清晰起来。

我惊讶于他精湛的技艺和纯熟的手法,尤其是所表现出来的美术功底,与他不太相称的文化程度和年龄,相距甚大。记得他说过,他高中没有毕业就回家务农了。

我万万没想到,我看到的这个农村娃,竟奇迹般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优秀的烙画师!

这对我的冲击有点大,使我对这个王辉,更是刮目相看。

葫芦烙画艺术,又称葫芦烫画、火笔画葫芦,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比较知名的产地有山东,山西,AH。

烙画葫芦艺术家用烙铁在物体上熨出烙痕作画,与葫芦融为一体能永久保存、收藏,艺术价值极高。

烙画葫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传起源于汉代,后失传,清朝遂又兴起。烙画创作在把握火候、力度的同时,注重“意在笔先、落笔成形“。烙画葫芦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烙画葫芦特有画面或肖像,使其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老王坐在一旁,看着王辉手里的活儿,抬头对着我:“怎么样老丁,葫芦的水平怎么样?”

“不错,不错,非常棒!”我由衷的夸奖道。

“那可不是,人家王辉可是个有名的葫芦烙画传承人!中央台《这里是宁夏》还有他的专题片呢!”

王辉见我们夸他,抬起头,腼腆的笑了。那笑容,很纯真。

我更加的佩服并喜欢这个小伙子了。

葫芦这个外号,恰如其分的对王辉做了准确的表达。他的性格确实像葫芦那样,静若处子,内容丰富,引人入胜且朴实无华。

我对今天发生的事,深感欣慰。

只言片语中,我对王辉这个小伙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王辉小的时候,对学习不感兴趣,放荡不羁的性格,使他早早的离开了学校,步入社会。

老王说葫芦从小很懂事也很调皮,6岁的时候,就把机耕队旧库房遗址地下散落的机器零件挖出来去卖钱,补贴家用。上中学的时候,他偷偷养了一条蛇,常常拿出来吓唬老师和同学,因此被学校除名,没办法,只好把他转到几十公里的军马场,去上中学。结果中学没毕业,又逃学跑了。

有一年,王辉的父亲想把他送回AH老家。结果回去后,王辉一下子就被爷爷家院子里的葫芦吸引住了,尤其喜欢水缸里的那只葫芦瓢,因为那上面有个用火烫出来的图案,王辉非常喜欢,就偷偷的拿了回来,依然调皮捣蛋,没办法,他爸只好又把他带了回来。

自那以后,王辉对葫芦着了迷,对那只葫芦上的烙画更是爱不释手。

宁夏那时候还没有像今天一样气候宜人,也没有人种植葫芦。于是王辉背着家人,偷偷地跑到山东聊城。因为聊城地区有种葫芦的民俗,聊城的路庄村,有个很大的葫芦集市,中外驰名,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葫芦。

王辉在路庄村停了下来,边打工边研究葫芦。后来,王辉批发了很多葫芦拿回银川沿街售卖,结果发现很多人都喜欢葫芦。这无疑给王辉带来了更多的想法和期待。

王辉和爸爸是农场职工,家里承包了100多亩地,按照规划要求,主要种酿酒葡萄和青储。还有个菜园子,王辉就开始在菜园里试着种了几棵葫芦。没成想,结出来的葫芦不理想,王辉不甘心,于是第二年就继续实验。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王辉像着魔一般种葫芦,还把田间地头到处也都种上葫芦。

村里的人看到王辉一个农村娃,每天痴迷的侍弄着葫芦,都说这孩子没出息,不务正业,一个农村娃,不好好种地,种这些没用的葫芦干啥?

闲言碎语的,王辉的父母在村里也抬不起头,对他很生气,就把葫芦都拔了。

王辉很执拗。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种了拔,拔了种的,到了第六个年头,他的父亲无奈的妥协了。

他妈也说,没办法,孩子喜欢,就让他种吧。

迫于大家对他的看法,王辉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出名堂来,好在村里扬眉吐气。于是,王辉一边种葫芦,一边开始拼命学习葫芦烙画和相关的知识。

每天不管多忙,安排好妻子孩子睡下后,王辉就会喝着酒,练习葫芦烙画,成了习惯。他家的床底下,总是堆满着空酒瓶。

他说。只是练习素描,就用了三年时间!每天不管怎样,都要练习烙画两个小时,雷打不动。

渐渐地,王辉的技艺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人也找他在葫芦上烙画。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有人在非遗展上拿着他的作品在展览,很生气,就拿了几件作品,跑到非遗办的办公室拿出来给领导看。领导看了很惊讶,这么好的手艺实属罕见,又去他家里考察,最后通过认证,很顺利的给他办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

那以后,很多领导经常去他家,他爸妈怎么也想不到,这个不务正业的孩子,现在有出息了,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和领导的重视与关怀,村里和队里的人也对他改变了看法。

最后,王辉和父亲向领导申请,允许他种植葫芦了。从十几亩到几十亩,王辉成了远近闻名的葫芦种植大户。

王辉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从一个不务正业的小年轻,变成沉稳而理性。

这可真的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持之以恒,铁杵也能磨成针!

王辉说,葫芦带给他很多,很多。

他是葫芦的孩子,所以,他给自己起的的网名就叫“葫芦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