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糖疯子的糖 (第1/2页)
四月的天气,乍寒却暖,清风与暖阳相遇,显得格外温柔。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好一个著名的“银川蓝”。
一年之计在于春。归来的燕子开始筑巢,婀娜的柳枝随风飘动,鲜花也开始扬眉吐气了。
大阅城的农夫集市也开始了。
周末一大早,我和老王就来到大阅城的五楼抢摊位。当我们找到农夫集市的位置后,才发现我们还是来晚了。
农夫集市的展架很漂亮。木质的花架装扮着鲜花,遮阳棚的彩条布挂着灯,琳琅满目的摊位前,站着各色各样的手艺人。有的在聊天,有的在摆东西,有的在看手机,有的在做手工。
老王今天很精神,头戴一顶花格子的鸭舌帽,身穿一件休闲时髦的灰马甲,嘴上叼着一个烟袋锅,拄着拐杖,面带微笑,悠哉悠哉,看上去活脱脱一个公子哥,显得与众不同。
大家看到老王来了,都纷纷和老王打招呼。
“王老师,来这里”,一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招呼着,我们赶紧过去。
今天老王带了很多小时候常见的东西,有拨浪鼓、痒痒挠、鞋拔子、小风车等,主打产品是他的手工串珠作品—水晶发卡和十二生肖。
阳光从宽阔的玻璃斜射进来,楼下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一拨一拨,在摊位间穿梭着,或驻足观看,或讨价还价,人越来越多,大家被这个新颖的集市吸引了。
几个年轻人,散坐在中间的木地台,喝着咖啡,弹着吉他,唱起耳熟能详的古老民歌,不觉间,大家被这和谐的气氛所感染,一起唱了起来,这情景很梦幻,像是在童话里一般。
我守在摊位前接待着客人,努力的适应着,感到心情无比愉悦和自然。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感觉自己又回到了这久违的人间。
“您好,这是王老师的摊位吧?”一位穿着朴素的女子来到面前。“他人去哪儿了?是不是又去瞎转悠了。”
“怎么没给我占个摊位?”一边说着,一边收拾起老王的摊位,把老王的东西堆成一堆,把自己带来的芭比娃娃拿出来。
我不解的看着她。只见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手脚却很麻利,低着头,只一会儿就把摊位重新收拾的利利索索,整整齐齐,一看就是个很有经验,很能干的女人。
我不知道这个女人的来头,但我知道她和老王一定很熟,并且关系不是一般。
“你是老王的朋友?”她淡淡的问我。“是的”。
“老王哪里去了?”
“他去转了。”说着话,看她热情的招呼起客人。
她拿来很多芭比娃娃和美人鱼娃娃,都很漂亮可爱,比商场我们看到的要好很多,刚摆起来,就有孩子高兴地跑过来。看得出,这应该都是她做的。
这时候,我看到老王正在别的摊位前眉飞色舞,我就离开摊位,走了过去。我也想转一转,看看今天都有什么好玩的,反正正好有人守摊。
老王看我也在转悠,过来问我:“你怎么不守摊啊,东西丢了怎么办?”
我手指着远处的摊位笑着说:“你女朋友来了,把我赶走了。”
“你别胡说,那是朱朱,我徒弟。”老王抬手看过去,翻着眼看我说:“我们经常一起摆摊,有她在我就可以放心的去玩了。”一边说着,像个孩子一样高兴地笑了。
集市上有很多手艺人,展示着、介绍着自己的作品,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个摊位上摆满了各种手工花布包,
每个女式包都不一样,女摊主低着头干着活,我凑上前观摩着,欣赏着。见有人来,也不说话,只是安静的看着。我询问一个包的价格,她很腼腆的说:“100块钱”,看我犹豫着,又赶紧改口:“要不,你看着给吧,反正都是自己做的,其实不值钱”。我问她一天能做几个,她说一天最多做一个。我把她的包拍了照发给我爱人看她喜不喜欢,她说先不买。
一个塑料模特穿着一身漂亮的汉服,摆在摊位前,吸引了很多女人。摊位上的一个女孩子热情的介绍着,一边笑着,一边大方的让大家试穿。老王这时候走过来,和她打着招呼,告诉我说:“这个小裁缝很厉害,心灵手巧,还是个大学生。”
这时候一个声音在喊:“王哥,王哥”,回头看过去,原来是邹淑华。“哎呀,丁哥也在。王哥还有没有位置啊,给我找个位置吧,我家里做的东西太多了,也想和老乔来卖。”一边说一边“格格”的笑着。她老公憨憨的看着老王,手里拿着蛇皮袋,推着她。
老王带着他们来到一个小伙子面前,经过商量,小伙子看了看邹淑华,自觉地把位置让给了她,到别处去了。邹淑华对那个小伙子一个劲的道谢。
我和老王继续转着,遇到我喜欢的,老王就会在我欣赏他们作品的时候,给老师们介绍,说我是个大牌设计师。
我把我喜欢的手工老师的微信都加上了。
“王老师,李浩也来了”。老乔过来告诉老王。
顺着老乔指的方向,我看到一个小伙子斜着身体,头歪着,靠在栏杆上,冲我们这边笑着。
“你怎么也来了?”我们走过去,老王大声的问道。
小伙子难为情的笑着,不吭声,手里也提了一个袋子。“你先等会,我看看再说”,老王说完又去了别处,把小伙子扔在一边。
小伙子沉默着,依然歪斜着身体,歪着头,失望的靠在那里。这时候,我才看清楚这个小伙子好像哪里不对劲,就对他说:“你先找个地方坐一会,老王可能去找地放了。”
“谢谢你,不用,我就在这里等王老师”。
我们吃过中午饭,找了个地方坐下来,休息一下。猛然间,看到那个小伙子仍然站着靠在栏杆上,我一下子觉得这个小伙子很可怜,就示意老王往那边看。老王看了看,无奈地说:“哎,给他们说不让他们来,怎么又来一个。”
老王一边摇着头,一边招手让小伙子过来。
这时候,我才看清楚李浩的样子,他的右手佝偻着,左手拄着拐杖,右腿僵直的落在地上,左腿卷着,脖子僵硬,转头的时候要转身才行,变形的脸朝向左下方,眼睛向上斜看着。他除了眼睛正常的,其他都不正常。
“我叫你别来你非要来,真是气死我了”。老王一副生气的样子。
李浩侧身靠在桌子旁,依然保持着那个奇怪的姿势,委屈的低着头看着地面。
“你坐啊”,我拿过一把椅子给李浩,“谢谢,不用了”,李浩声音很小,看着地面。
老王无奈的走向集市,叹口气。不一会走回来:“你去找那个工作人员,说好了,让她给你安排。”说完一屁股坐下来。
朱朱回去吃饭了,我和老王继续守着摊位。老王给我介绍了朱朱。
朱朱有两个孩子,老公没有工作,身体不好,每天专注于各种公益活动,心情不好的时候,还会打朱朱。朱朱脸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
朱朱是一个坚强的女人,主要靠摆摊谋生,除了要照顾两个孩子和老公,剩余时间做她的手工娃娃,从来没有在深夜两点前睡过觉。长此以往,造成营养不良,咬牙顽强地拼争着,硬是靠着自己的一双手,制作出精美的布娃娃,勉强支撑着这个家庭。
朱朱的布娃娃卖得很便宜。她做的布娃娃让人心动,童话般可爱的身影婀娜多姿,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纯真无邪,小女孩只要看到就走不动,很受女人们的欢迎,不分年龄。
老王做公益的时候认识了朱朱老公,她老公就让老王带带朱朱,谋个生路。此后,只要有活动摆摊,就会看到朱朱和老王一起结伴而行。朱朱帮老王卖东西的同时,开始自己制作布娃娃。朱朱的老公掌握家里的财政大权,每一分钱都看得很紧,每天挣到的钱都要如数上缴。因为家里实在困难,有时候进货的时候都要不来钱。老王为此多次帮助朱朱。
老王手里拿着拨浪鼓,“拨浪波浪”的摇着,把人吸引过来,然后一边介绍着一边把拨浪鼓塞到孩子们的手里,并指导着如何晃动,孩子和大人们很高兴。
摊位前人少的时候,他会把路过的客人喊过来,笑眯眯的送给他一个标价5元的漂亮的水晶戒指,“来,送你一个小礼物,不要钱。”然后会说“我们主要是宣传,希望大家喜欢。”
有的客户拿着老王送的小礼物走了,但大多数人都会凑上前,认真的开始翻看摊位上的商品。老王对我说,买不买不要紧,摊位前一定要想办法留住人。
遇到难缠的客户砍价,老王会笑着强调商品的优点,同时会送个其他的东西,甚至送的东西的标价和客户要买的东西差不多。这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客户是不会拒绝的,反而高兴的道着谢,满意的走了。我问老王,这样卖不是亏了嘛,老王笑笑没理我。
就这样边卖边送,我们的摊位前总是挤满了人,销售额也直线上升,和其他的摊主明显不同。我对老王的销售技巧折服了。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来到摊位前,看到一只用珍珠制作的网红发卡很高兴,翻过来翻过去,抬头问老王多少钱。老王说这个不卖。女孩感到很奇怪:“为啥不卖?”
“这个款式是我刚开发出来的新产品,是个样品,卖给你就没了,我年纪大了记不住是怎么做出来的了。我还要拿着它让徒弟帮我看看,以后让徒弟做。”
女孩听他这么说,有些无奈,但她确实喜欢上这个发卡了,就恋恋不舍的说道:“大叔,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发卡,你想想办法卖给我吧,你说多少钱能卖?”
老王面露难色,纠结了半天,然后拿出手机对着发卡拍了起来,一边拍一边说,“这个发卡我做了好几天,最后才做成这个样子。”拍完后起身,“我先把它拍下来,你要真想要,就给我个研发费吧,不多要,就给100吧。”
“好,好,谢谢大叔了”,女孩看老王这么说,马上拿起手机付钱,然后又主动要求加了老王的微信,说有新作品要发给她看,说完一蹦一跳的走了。
我吃惊的看着这一切。
这种发卡老王给我说的销售价是15-20,怎么通过老王的一通表演,变成100卖掉了,客户还兴高采烈道谢!
“你这不是骗人吗?”“谁说我骗人了,我卖的是客户满意和高兴,这和挣多少钱没关系。”听到老王这番言论,我无言以对。再看看桌子底下那一大包网红发卡和他摇头晃脑得意的样子,我也真的是服了老王了。
他和我吹过,说他和其他人残疾人一起,卖一模一样的东西,别人卖5块10块,他却卖100,还比其他人卖得快。
现在,我信了。
晚上7点多了,商场里的人仍然很多,朱朱回来替下我们,我俩又到旁边的休息区坐下来,一边吃晚饭,一边聊着天。
老王接了个视频,视频里一个秃顶脑袋晃动着,眼睛东张西望的转动着,沙哑的、结结巴巴的问老王在哪里。
不一会,一个中年男人,拉着一个大大的手提箱,迈着英雄步一晃一晃的走过来,“王老师,恁咋这样嘛”,说着话,一抬屁股坐到了桌子上,左脚踩着凳子,差点把桌子给弄翻。
来人看起来有五十多岁。只见他身穿一件油腻发亮的唐装红马褂,脚踏一双刺绣翻花的黑布鞋,头戴一顶黄丝宽边的灰礼帽,一条大裆裤,两道一字眉,双唇微闭,铜铃般的两眼直愣愣的盯着老王的鼻尖。
哈,这装扮,活脱脱一个民国穿越而来的天桥卖货郎!
“恁有好事儿,咋、咋不给我说咧?”浓重的河南口音结巴着、沙哑的埋怨着老王。
“咋了?咋了?疯疯癫癫的,滚!”,老王身子往后一仰,眉头微皱,斜眼观瞧,一脸的不耐烦。
来人看老王这个态度,立刻缩回凳子上,呲牙闭眼,满脸堆笑,弯腰“嘿嘿”的笑了起来:“王老师啊,恁不要生气嘛。”一边说一边摘下礼帽,露出一个发亮的秃顶脑门子,配合丰富的面部表情,看起来特别有意思,贼有范儿。
我以为来了个未卸妆的男演员,却不知老王说到:“你不好好卖糖画,跑这干啥!”
剧情反转,我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是个卖糖画的。
糖画,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顾名思义,就是以糖作画,可观可食。
糖画分为平面糖画与立体糖画两种。它是地道的民间画种及特色街市艺术,广泛流传于巴山蜀水之间,后传至全国,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糖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面的,一种是立体的。
糖画起源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故时戏称为“糖丞相”。到了清代,糖画更加流行,制作技艺日趋精妙,题材也更加广泛,多为龙、凤、鱼、猴等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
《坚瓠补集》中有一首诗,如实记录了糖画盛行的情况: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日的糖画艺术。
在进行绘制糖人之前要先熬糖。
把一个铜锅放在火上,加入适量清水,再放入麦芽糖、蜂蜜等熬制。熬糖的目的是做成糖饼,以便在糖画绘制中使用。
在绘制糖画之前,首先要化糖。化糖就是把准备好的糖饼放在糖锅内溶化。汲取了传统皮影制作的特征及雕刻技法,十二生肖喊来就来,张飞、赵云、花鸟鱼虫、飞禽走兽,随着缕缕糖丝的飘洒,便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你面前,再趁热粘上一根竹签,便大功告成。
老王看我微笑着,看着这个卖糖画的,对我说:“这是老刘”,然后问老刘:“老刘,你想不想发财?”
“想啊,咋能不想来,做梦都想。”
“你要是听话,我给你介绍一个大人物,一个著名的策划大师,让你飞黄腾达。”老王一本正经,用他那标志性的、无比纯洁的目光,真诚的看着老刘。
老刘似信非信,眨巴着眼睛,看看老王又看看我,眉毛往上眼皮往下头一仰:“恁就说吧,要啥好处。”说着,打开大箱子,从里面拿出来一包棒棒糖:“这是我新做哩怀旧味的棒棒糖,拿去吃。”,老王接过棒棒糖,拿给我一个,咧着大嘴哈哈的笑了:“这还差不多,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老刘看我微笑着吃着他的棒棒糖,问道:“我哩糖咋样。”我品尝着他做的棒棒糖,说实话味道真的不错,很好吃,对老刘点点头。
“我哩糖你不吃后悔,吃了不买更后悔。”老刘笑的很灿烂,很开心,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有没有小时候哩味道?”“嗯嗯,有。”我中肯的答到。
“我哩糖吃了嘴里不泛酸,不沾牙,不伤小孩儿哩牙齿,老人小孩都爱吃。”随着他的介绍,我觉得他的糖吃到嘴里真的是这样,口感很独特,不是很甜,还有着淡淡的、若有若无的苦味,和我吃过的糖比起来要好吃的多。
“只要吃过我哩糖,不爱吃糖哩人,都会吃很多。”老刘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收摊的时候到了。
老刘问老王:“明天我也想来这儿,王哥你帮我弄个地方。”老王看看老刘:“看你表现。”
我们过去收摊,老刘也帮着忙,笑的跟哥小孩儿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