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复计西东 > 第28章 子由

第28章 子由 (第2/2页)

兄弟两人来到厅堂里坐下,朝云见两人对坐有些气闷,便笑道:“两位当朝的宰辅学士怎么也愁眉不展,也罢,且还是听听小女子的弹首小曲吧。”

苏烨道:“今日太皇太后过世,不宜作乐,不如你点个香,再给我们沏壶好茶吧。”朝云一听那肃然,便去准备物什。

苏烨看看朝云远去的背景,有些神伤,他不是苏轼,却比苏轼更知道在过去的那个时空里,再过三年,朝云因为贫病交加,又总忧心苏轼的处境终于一病不起,竟卒于三十四岁如此的青春年华,岂不令人痛彻心扉!苏轼在纪念她的楹联上是这样写的:“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跟随自已的女子竟然都先自己而一个又一个的离去,独留下自己在这个世界里怀念悲伤。

苏烨想到这里,心中有些悲凉,大韶国朝内有无数的德才俱佳之人,为人文章均是天下一流的人物,却为何大家都仿佛习惯了相互攻讦,相互构陷,甚至于到了非致对方于死地而不可的地步,这是为何?

自己一心为民,忠君爱国,从无半点私心,做事考虑的从来都是国与天下,黎民百姓,为何却屡遭贬谪,而那些奸佞之徒却青云直上,窃取高位,蒙蔽圣听,祸害人间?

苏烨看着眼前的苏辙,这可是当朝的宰辅,却因为自己而屡遭连累,苏烨不由心想,南园虽小,却有英才,子由之才,当可经天纬地,最后还不是新党上台,报复打击,把苏辙也贬得一贬于贬,最后兄弟两人各自天涯,从此不再见面,这是何等的痛楚!

“子由,你说为何会这样,我们一心为民,为朝廷,为黎民,却总抵不过诬陷与诽谤,我还常会连累于你,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苏烨口气虽淡,却充满了自责。

苏辙想了一会,才慢慢道:“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我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只是看来我们还是低估了人性的复杂,与世事的艰难,理想总会与现实碰壁,然后让我们头破血流,现实总要教育我们要学会低头,可是如果学会了低头,那我们就也不再是我们了,与二哥同进退,既是我们兄弟的情份,也是我们共同理想使然,不能怪你。”

苏烨想了一下,苏辙还是那么地绵里藏针,他外表敦厚,内心却有着比自己还要强大的坚持,正是因为有他时时坚决的信任与支持,苏轼才不会在这条越走越低的人生低谷里跌落。

可是苏烨毕竟不是苏轼,他已经了解于苏轼整个人生的过程,又有了后世人生的经验,再加上在希有世界里的经历,可以说现在的苏烨已经站在了一个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也见识到了更多的风景。

表面来看,让自己屡遭贬谪的是那些小人作祟陷害诬告,可是听信这些诬告陷害的人不就是自己俯首听命的君主吗?

君主贤明,甚至无为,都是比君主有作为还要好的。

在遇到达芬奇之前,苏烨已经在常常思考这个问题,这个世界需要皇帝吗?

后来苏辙建立苏氏宗门退隐江湖,与其说是对权势的退避,不如说是主动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虽然当时也并未想清楚这条道路应该怎么走,可是,再像以往那样走老路肯定是不行的,因为那是一个无解的死结,一切最终都取决于那个最高高在上的那一个人,只是一个人就可以决定这个世界的一切,独夫独裁,决定别人的生死,这是多么荒谬而可笑的事情!

可是苏烨不能把这些话告诉他,至少现在不能,忠君思想,是从小教育,几乎渗透到骨髓里的,已经难以去改变,君是天,臣子是地,三纲五常,人伦大事,已经到了几乎不能讨论的正确。

苏烨只能把自己的想法一点一点地渗透给他,从苏轼过去的历史来看,还有八年也将离开人世,希望一切还来得及,能够给后世留下一些真正好的东西。

苏烨啜了一口茶,嗯,还是好喝的白云茶,一口入喉,二口入心: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苏烨放下茶盏道:“子由,我昨日已经作了一个札子,你且看看如何?”

苏辙接过苏烨手中的札子,仔细读了起来:臣自少年从仕以来,以刚褊疾恶,尽言孤立,为累朝人主所知,然亦以此见疾于群小,其来久矣。自熙宁、元丰间,为李定、舒亶辈所谗;及元祐以来,朱光庭、赵挺之、贾易之流,皆以诽谤之罪诬臣。前后相传,专用此术,朝廷上下,所共明知。然小人非此无以深入臣罪,故其计须至出此。今者又闻台官黄庆基复祖述李定、朱光庭、贾易等旧说,亦以此诬臣,并言臣有妄用颍州官钱、失入尹真死罪,及强买姓曹人田等。虽知朝廷已察其奸,罢黜其人矣,然其间有关臣子之大节者,于义不可不辨。谨具画一如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