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 80 章 (第2/2页)
所以他写信给灌江城的官员,促成此事。
他就是要让灌江府大小粮商都不来此处。
等他力挽狂澜的时候,太新县的百姓才知道,这里到底依靠谁在运转。
绝对不会是眼前这小子。
即使他的话让人夜不能寐。
那也不会是他。
纪炀看出鲍家主眼中的寒意,笑着道“也就是说,我只有这两个选择,是吗。”
鲍家主慢吞吞道“您是知县大人,您的选择自然很多。”
这话阴阳怪气的裴家主都看了出来,他刚想说话,被裴县令按着死命摇头。
别说。
这会别说。
纪知县这会真的生气了。
别看他在笑,但他真的在生气。
“要我说,你们这些选择也确实不够好,若是聪明的话,应该能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等会。
这就差直接指着鼻子骂他们蠢了
刘金牙开口“您不去灌江城道歉,那怎么办粮食堆着您的牧场还建不建了”
鲍家主合围“对啊,过了秋天,那就过了季节。您明年再说”
按理说,裴家主应该补一句,真有流寇过来抢怎么办。
这也是那两家安排他说的话。
可这会见他侄儿脑袋都要摇散了,竟然真的闭嘴。
两家见此,倒也没讲什么。
以纪炀的聪明,此刻应该知道下文。
纪炀看看他们两个,又听鲍家的道“能进或许可以去潞州求援,您在那边三年时间,听说跟几个部门的人都很熟。”
“可远水救不了近火,能赶在秋天之前,卖了粮食,再整修好牧场吗”
不错,这是把他的后路都算清楚了。
潞州距离灌江府,隔着一个凉西州。
真要这么做,等羊送过来都要过冬了。
那会的“流寇”已经过来洗劫太新县,让他一年的成果付诸东流。
纪炀微微点头“是啊,你说得没错,我现在求援,肯定晚了。”
这话说完,众人心里忽然有些不安。
只听纪炀又道“若我在秋收之前,就已经给潞州通判写信,请他帮忙联系凉西州的知州,让凉西州知州帮忙,这事又会如何”
什么东西
秋收之前
你在秋收之前,就能知道,我们要联系灌江府大小粮商一起,拒绝购买太新县粮食
其实不是。
但纪炀只是有备无患而已。
灌江府从根上就烂透了。
他之前就说,根本没打算往灌江府交银子原因也是这个。
还有,灌江府权利勾结。
而粮食在所有东西的第一要位,粮食渠道肯定早早握在手里,这不稀奇。
当时预估自己手里有多少粮食的时候,纪炀就想了这个可能性。
有什么比粮食烂在自己手里,花不出去更难受
那就是内鬼勾结外贼,让关外或者本地流寇来洗劫。
所以粮食不能在手里太久,但卖给本地粮商他又不放心。
纪炀既有潞州通判的关系,潞州在两年前的凉西州雪灾里,帮过新来的知州。
层层关系联系,再加上又有隔壁今安县徐铭的信件,联系到凉西州指挥使。
这一文一武关系打通,剩下的事并不难办。
纪炀看着眼前的这几位。
不相信本地粮商,不相信本地官府,果然是对的。
或者说,从到灌江府的那一刻,他就没有相信灌江城的官府。
众人起身看向纪炀,不可能。
怎么会未卜先知
只听外面凌县尉快步走来,对纪炀抱拳道“知县大人,凉西州收粮的队伍已经来了,是凉西州指挥副使亲自押送,已经快到衙门了。他们还顺便带来三千头羊跟万斤牧草种子。”
纪炀这才有点真挚的笑意“这次要多谢今安县的徐知县,听说指挥副使是去看他的,顺便路过太新县。”
“不过由他们运送物资,想必路上也没有宵小靠近。”
废话
运羊群运粮食的队伍跟着军队后面,谁敢动他们
徐铭那边有着梁王的关系,站稳之后就能联系凉西州指挥使,这是早就知道的事。
纪炀帮他们那边稳定,这些兵马就会过去给梁王的人撑场面,然后得到梁王从汴京分下来的物资。
只不过是跑跑路,就能得到东西。
凉西州指挥使等人肯定愿意。
再给徐知县撑腰的过程中,顺便接下这个活计,也不算为难。
这是潞州通判跟凉西州知州共同努力的结果。
当然,纪炀见到凉西州指挥副使的时候,那指挥副使朗声笑道“你那牧场种出上好牧草之后,可别忘了我们凉西州的兵马,说好的两万斤,一点都不能少。”
纪炀笑“定然不会少,而且我们要种的牧草,可是上等牧草。”
“紫色苜蓿,红三叶,甜象草,皇竹草,到时候一定送过去。”
听着这些牧草名字,指挥副使已经眼睛放光。
牧草这东西
永远都不会嫌多
他旁边的马儿听了都愈发精神。
跟着后面的三家已然明白。
纪炀从头到尾,都没想过用灌江府的人或者事。
早就跟隔壁今安县知县一起,把这事交给更能信赖的“外人”。
当朝廷想要举国之力来解决麻烦的时候,甚至不用举国之力,只要让周围给他们行个方便,所能调用的资源,都不是本地所谓豪强能比的。
纪炀亲自款待凉西州指挥副使等人,但他们把运羊群,运牧草种子的商贩送到,也就继续出发了。
凉西州指挥副使带着大几千兵马的目的地是今安县。
说是帮今安县剿匪。
无非借着剿匪名义来帮徐铭徐知县安安本地有些躁动的心。
指挥副使想到他们凉西州近两年上任的新知州所说,只有周围稳定了,凉西州才会更好。
虽然咱们不会给灌江府钱粮,但这种小事能帮就帮。
灌江府是边陲之地,那边安稳了,他们这些地方才能安稳。
作为武将,指挥副使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可以前灌江府什么样,大家看在眼里,如今真能管好
又想到纪炀的名声,似乎有可能。
当初他还把凉西州的豪强扔了回来,让不少人拍手叫好。
灌江府这边的人难缠点,应该也只是费点功夫。
凉西州指挥副使等人浩浩荡荡过来,浩浩荡荡离开。
纪炀看着,还真有梁王的作风。
但留下的东西,全都送到牧场
什么
没给钱
凉西州的粮商给啊。
太新县衙门,先把粮食给凉西州粮商,粮商把钱给牲畜商跟牧草商。
他们衙门还能留一部分呢
当然,这些粮草也没有尽数卖完,纪炀留了三分之一在粮仓里面,一部分用于衙门吃喝。
另一部分本应送到灌江城,当做太新县境内的田税。
可纪炀并不打算送去。
他们这些县城的田税比其他地方高
为什么
自然因为要供养军队。
那何必多此一举,让他送到灌江城
不如直接送到定江关
定期送到定江关
让那里的将士们知道,他们太新县,在努力成为定江关的大后方
裴,刘,鲍三家。
几乎目瞪口呆看着纪炀办差。
先安顿好牧场的事,交给文饶县赵大人,又把早就招好的牧民跟百姓送过去。
然后安排粮商把粮食装车,等到凉西州指挥副使等人从隔壁今安县回来,马上就能上路。
最后安排人去定江关送粮。
不到半个月时间。
之前笼罩在太新县上的乌云尽数散开。
仿佛根本不存在一样。
灌江城某些人还在等着纪炀去“求情”,去服软。
然后呢
然后人家根本不看你。
离了你灌江城,他灌江府下面的县城就不过了
怎么可能。
这是在做梦。
另辟蹊径,纪炀一直很可以的。
你制定了规则,我就要按照你的规则办事吗
不可能。
这些粮商还以不错的价格,收了本地百姓的粮食,让他们手中多了些银钱,为接下来的赎回土地做准备。
一切都在按照纪炀的规划在走。
等这事成了,不止太新县内发出欢呼。
周边的县城,以及灌江府更多县城,全都在为此事高兴。
反抗当地豪强,好像真的可行
人家太新县都做到了啊
不仅让对方减租,还绕开这些人,成功交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灌江府不少地方豪强,感受到本地百姓的一丝躁动。
此时的太新县,俨然成了反抗豪强的风向标。
所有百姓,所有被压迫的百姓,都从太新县的成功里找到希望。
至于他们为什么知道太新县的事,还知道的那么清楚
纪炀看着风尘仆仆回来的卫蓝,挑眉道“都发完了”
“发完了,这纸张上完完整整写了太新县最近发生的事,也写了怎么要求减租,怎么要抵押的土地,很受当地百姓欢迎。”
“基本都是识字的书生念,百姓们围着听。”
卫蓝兴奋道“前几次发的时候,大家还没那么热情。这次我跟手下一去,他们都抢着要看。”
纪炀笑“也不能我们一处百姓努力,总要一起努力才行。”
不过卫蓝还是道“这样有用吗他们当地可没有您,没人给他们做主。”
“没关系,只要他们为此兴奋,心里点起星星之火就行。”
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他们还有其他路可以走。
等他再去的时候,一切都会顺理成章,不用像太新县这样从头开始。
怎么说呢。
撬墙角这事,是越做越顺手的。
在得知隔壁文饶县跟今安县被太新县的事鼓舞,纪炀便让卫蓝暗中给其他县城发小传单。
只讲太新县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并不说什么大道理。
当地有识之士必然会看到,等到时机成熟。
灌江府各地,都会纷纷响应。
虽然纪炀也觉得自己搞的这件事有点大。
可想到五年当知府。
只能出点狠招。
外面的事暂时不提。
现在太新县,真的有了新模样。
认真在官田做事的,收拾收拾去牧场干活的,还有卖力修桥的劳役。
再有来衙门门口争着抢着要赎回土地的。
从定江关过来,确定粮草事宜的吴指挥使一时沉默。
这是太新县
或者说,这是他认识的裴地
新这个字,好像成真了。
以前路过田地,都是拿着鞭子的监工。
现在几个百姓敢跟监工吵架。
“不行就去官府去衙门看看谁对谁错”
“谁要跟你们去知县肯定向着你们”
“对啊肯定向着我们”
吴指挥使神色复杂。
听到太新县要定期给他们拨粮的时候,他已经觉得震惊。
现在这对话,更是颠覆他的认知。
吴指挥使身边的手下表情也差不多。
最后只能说了句“新知县过来,还是不是还不到一年”
“还不到。”
“不到一年,给我们送粮送羊,这次还说以后定期送”
“我在做梦,一定在做梦。”
到了衙门里面,见三家的管事跟排着队赎回田地的百姓,吴指挥使已经说不出话。
等见到纪炀,下意识拍拍他肩膀,想说不愧是武侯的孙儿,但又觉得如此夸赞,反而对纪炀不太尊敬。
以至于场面非常好笑。
吴指挥使最后道“那个,你们还要种牧草还要分给凉西州的人”
怎么办。
开口就是要东西了
吴指挥使老脸一红,好在络腮胡很厚,只有耳朵透出红意。
纪炀笑“必然是先供应定江关,作为定江关的后方,优先支持咱们的兵马。”
“好”吴指挥使中气十足。
牧草可是好东西。
他们屯田也有种,到底不如专门种植更好。
纪炀看着排着队赎土地的乡亲,带了吴指挥使等人去商议以后怎么运粮的事。
三家原本没那么容易松口。
毕竟赎回地契,他们虽然能得点利息,可长远来看,却收不了田租,更不能把他们当免费劳役。
原本完整的土地,也因为农户的存在,变得东一块西一块,看着非常不爽。
可纪炀那手实在把他们吓到了。
动辄联系凉西州的人,还提前识破他们可能会有的计划。
凉西州的兵马路过太新县直奔今安县,震慑的可不止今安县的豪强。
纵然是裴家,也不敢跟正规兵马较量。
而鲍家跟刘家更从中看出深意,特别是鲍家,他终于明白朝廷派来的人有何不同。
他们所掌握的资源都跟其他人不同。
灌江府,还在内部争来斗去。
新来的知县们却已经顺利运用外部资源。
如今只扯来一个凉西州。
等到举国之力的时候,任何人都不是对手。
更不用说所谓的裴,刘,鲍三家。
也是这个时候,鲍家主终于意识到,纪炀从未把他们当做对手。
就算来了太新县,许多招数也不是对他们用的。
唯一正眼看他们的时候,可能就是他们修桥的时候。
可他的费心思,也只是为百姓修桥而已。
至于其他时候。
纪炀的目光并不在他们身上。
又半个月过去,凉西州的人已经尽数离开,指挥副使自然早就走了。
可牧场已经建起来,牧草种子合理撒种,很快就会看到成果。
羊群经过短暂的混乱,开始变得井井有条。
牧场的员工们也开始学习怎么挤羊奶,剪羊毛,怎么科学合理地放牧,怎么给羊断尾,怎么给公羊去势,更在学种植牧草的技能等等。
他们不再是那三家的佃户,而是跟着衙门每个月按时拿月钱。
趁着机会赎回土地的农户,重新确认户籍,从之前的非编户变为编户,又有了正式的身份。
这次夺回农户的百姓共有一万多人。
他们要么是这次卖粮剩下一点钱,更多还是从石桥获利。
不到一年时间,几乎遍地佃户的太新县,已经有近两万人脱离佃户的身份。
剩下的佃户也在跃跃欲试。
因为他们听说,知县大人准备再收回一部分荒芜的官田。
以田地荒芜为由,把官田从三家手中收回。
敌进我退,敌退我进。
纪炀想的自然是乘胜追击。
反对
现在拿什么反对
家丁爪牙
是家丁爪牙多,还是急切想脱离三家佃户身份的百姓多
百姓们知道,只要等知县大人收回官田,他们全都去种官田,那明年的田租田税合起来不到三成,不比三家的六成强
信任谁,这还用讲
刘,鲍两家盯上裴家私兵。
可裴家主不敢置信地看着眼前的吴指挥使。
吴指挥使竟然说,让他去定江关当副手一起保家卫国。
对此,裴家主裴又锋第一反应是,在开玩笑
他手底单是私兵就有五千,做一个一千兵士的指挥使副手甚至不是副将
傻子才会去。
可吴指挥使却道,如果他去了定江关,便会有正式官职,正式的俸禄,再去抗击敌军,便会由纪知县上报到汴京。
连皇帝都会对他进行封赏,顶戴花翎,不是如今可比。
这可是真正光宗耀祖的事。
比之你家先辈还要厉害
光宗耀祖这四个字,很多承平国人都抗拒不了。
裴又锋更是如此。
可吴指挥使自己的封赏都报不上去,何况自己的。
不过有纪炀在许多功绩应该不会被隐瞒
还有,他那侄儿刚被推上去当县令的时候,他还没什么感觉。
如今说话办事越来越有气度,连官服官印都格外好看。
每次看到他穿那么花哨,裴又锋心里也有些触动。
更不用说侄儿如今也算正式的官员,上次凉西州指挥副使面前,他侄儿还能站在前面谈笑风生。
自己却是一介草民,不能靠近。
见他犹豫,吴指挥使想到纪炀所说的汴京之事,隐隐也有些激动“不着急,你再想想,等相通了再说。”
“只是副手这事,八月前必须定下,如果以后再来,可没那样简单。”
“你同我之前浴血奋战过,所以才把这等好事告诉你。”
吴指挥使在裴家主这当了回谜语人,让他想破脑袋都猜不透。
他这会其实还是不想去的。
当朝廷的人固然好,可自己私兵五千五千呢
好在他侄儿裴县令很快回家。
不等他问,就听他侄儿低声道“家主朝廷,汴京朝廷派来的使者,不久就会到太新县说是要给吴指挥使补封赏”
“吴指挥使很可能要当将军了”
将
将军
裴家主立刻跳起来。
当指挥使的副手,跟当将军副手,这是两码事啊
“什么时候的事”裴又锋急切道。
“明后两天便到太新县,到时候知县大人也会随汴京使者同行,一起去定江关恭贺吴指挥使被封将军”裴县令说罢,又看看家主。
没把另一件事也说出来。
知县大人还讲,这次估计还会顺便带来一封调令。
把他调到苏州下面县城的调令。
两处相隔五千多里,他这一去,既成朝廷正式官员,也是彻底离开灌江府。
裴宸原本还有些犹豫,但想到裴家主即将当吴将军的副手,好像自己的离开也能理解
而且裴宸隐隐觉得,这已经是知县大人对他们裴家网开一面的结果。
那边裴又锋咬牙,低声道“去定江关的时候,能不能把我也带上。”
“我就去看看,看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