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第1/2页)
在农村悠长自在的日子里,如果发生一件新鲜事,总是会在某一段时间内雄居村里的话题榜第一名。
在1992年的夏天,秦家为王鲁村贡献了丰富的话题内容。
秦平安婚礼后,秦家的日子原本应该渐渐恢复到以前,可已经经历过云端生活的张秀英与郭四萍,在心底默认了这种生活方式,并且有了期待。
这种期待与变化,最直观地体现在秦家每天的三餐上。平安婚礼前,秦家一日三餐以玉米面为主,早饭吃玉米面疙瘩配咸菜,午饭大多是扯面和卤面,偶尔改善时,可以吃一顿油饼,饺子只有在过年才可以吃两顿。晚饭多是玉米糊和小米汤。
本来这种生活水平,在村里已经是好一些的了,可自从婚礼后,秦家的三餐开始天天有肉,顿顿是白面。
秦剑安看着家里不降反增的生活,心里很是不安。
他知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他家只在婚礼时硬撑了几天场面,他还可以理解。现在,天天如此,自己家的条件是真不允许啊!
秦剑安侧面和母亲说过,母亲说平安刚结婚,不能让新媳妇儿觉得嫁过来委屈了,再说这些都是办婚礼时剩下的。
他心里知道,婚礼时的大厨就着大家的吹捧,浪费了多少东西,完事根本没有剩下什么,可考虑到平安的媳妇儿,就暂时默认了。
如今,想着即将要还的贷款和家里日渐上涨的开销,他觉得不能这样了。
“师傅,你那天说是有办法,后来没说完,是啥办法啊?”刚下了工,秦剑安就叫住了张建刚。
“家里的事儿都办妥了?”张建刚看着秦剑安,不疾不徐地说。
“嗯,办妥了。您有什么法子啊?”
“来,别急。坐下,咱爷俩慢慢说”,看着秦剑安着急的样子,张建刚故意放慢语气。
刚坐下,秦剑安就把凳子往张建刚身旁挪了挪。
张建刚心想,平时干啥都不慌不忙的秦剑安,给他的感觉就是生活一潭死水,什么事都不能让他着急,如今这样,他倒是觉得很新鲜。
“你真想知道啊?”
“嗯,想!”秦剑安用力地点了点头。
“师傅!您倒是说啊,急死我了”,见师傅还不说话,秦剑安憋不住了。
“哈哈哈哈,你小子,原来也是个见钱眼开的主儿啊”
“不开不行啊!现在,我家的情况,您比谁都清楚,我再不挣钱,我家下个月就揭不开锅了”,秦剑安长叹了一口气。
“行!你要真是想挣钱,明天下班,和我去个地方”
“去哪儿?”
“去了就知道了”
秦剑安看着师傅神神秘秘的样子,知道眼下也问不出来,也不再问了。
秦剑安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直在想师傅的话,猜想师傅会给他支什么招,带他去什么地方。
不过,浓重的好奇心抵挡不过沉重的眼皮,呼噜声终究是响起来了,只不过比平时晚了三四个钟头。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秦剑安紧紧地跟在张建刚后面。
“剑安,今晚又去你师傅家蹭饭啊!”
秦剑安来不及理会工友们的打趣,笑了笑,又跑着跟到张建刚屁股后面。
“行了!你别跟我这么紧,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欠你钱不还呢”,张建刚推着自行车,一脸无奈地对秦剑安说。
“师傅,咱去哪儿啊?”
“怎么话那么多,
跟着走倒行了!”
秦剑安骑着自行车,一路跟随师傅往村后面走,离村子越来越远的时候,在树木和庄稼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出一排排小平房。因为向着光走,偶尔透过缝隙,秦剑安可以看到几个人影。
走过一段石子路,张建刚突然停下车,推着往前走。秦剑安也跟着停下来。
一路上,张建刚没有开口说话,只是闷头往前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