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第六十三章 (第2/2页)
谭洁想了想,给对方发信息“咱们镇子挺好的,你应该回来看看。大河镇航拍”
这条消息发出后石沉大海。
“谭老师”这时一道脆生生女声响起。
“这么晚了没回去”谭洁招呼问,女生名为张双双,上午帮她带路了。
“我爷爷去水厂开会,一会过来接我。”张双双说完,从口袋里拿出一把秋枣“给。”
“谢谢。”谭洁有些不好意思,从里面拿了两颗。
两人聊了一会儿,谭洁闲聊问“以后有什么梦想”
“好好学习,当一名老师。”
“当老师不错,等你长大了,争取考上市一中。”张双双今年八岁,毕业后一十五,那时候教师竞争宽松,可以去一中一中这些重点高校教学。
谭洁想着十七年后的职业竞争,谁知张双双摇了摇头“我要在村子里当老师。”
“你都考出去了,不去外面看看”
“我想在村子里当老师。”张双双说起自己梦想“我以前上学的时候,学校老师经常换,有时候没老师了,我们就在教室里面上自习。
爷爷想把我送市里,爸爸妈妈不愿意,后来周老师来了。我以前就想,我以后一定要回来当老师,不让大家天天上自习。”
谭洁是大汪村的,以前在学校读过两年,张双双这么一说,她想起那两年的频繁换老师的时光。
谭洁想起钱东航,她想了想问“你出去上学,要是有人嫌弃你山里出去的,怎么办”
她问完就感觉不合适了,孩子才八岁,没必要让她了解这些有的没的。
谭洁刚想补救,张双双十分认真道“我就是山里面的。”
张双双性格早熟,以前就知道家里穷,爸爸妈妈经常嫌弃她。她从小生活的敏感自卑,后来宁宁村长给了她蛋糕,周老师告诉她,她是一枚小星星,她很棒。
不知从何时起,她好像不自卑了,她会认真照镜子,告诉自己很棒。
她出生在山里,但不代表她很差。
她感觉自己以前是泥潭里的小刺猬,现在被人拉上来了。她想当老师,以后也把更多的小刺猬拉上来。至少像周老师那样,告诉他们,大家都是会发光的星星。
两人杂七杂八的聊着,不知过了多久,外面传来张顺根的声音“双双”
“来了”张双双起身,跟谭洁摆手后,就一蹦一跳的离开了。
谭洁发了会呆,这时手机响了。来电人钱东航。
“不回来了”电话里传来钱东航的声音。
“你为什么上师范”谭洁看着星空问道。
“老师铁饭碗好就业。”罗海出租屋里,钱东航感觉谭洁问的莫名奇妙。
“确实。”谭洁点了点头,她以前也是为了铁饭碗上师范。
“你是留大河还是回罗海”钱东航问。
这次两人聊的心平气和,但都知道,要是谭洁选择大河,两人关系也回不去了。
“我打算签合同了。”谭洁沉默了一会道。
“嗯。”
“咱们镇子挺好的,你以后可以回来看看。”谭洁真诚建议。
半分钟后,两人挂断电话。
如果说之前分手是小打小闹,这次则是彻底结束。谭洁做出决定后,是不会再吃回头草的。她原以为自己会伤心一下,但钱东航这三字就像一阵风,在她这儿突然变成了路人甲,不再有任何情绪波动。
和这些腻腻歪歪相比,她更期待接下来的教学生活。
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其他老师和后勤人员相继入职,云山小学总教职工46人。九月一号,云山小学正式开学,这次入学人数三百七十一人。
“这么多”九月一日上午,秦宁有些诧异。在之前预计里,这次最多招一百人,现在比预计多了小一倍。
“蓝玉苏田那边听到招生,很多孩子转过来了。”秦志在一旁无奈道。
之前村小学做统计时,只把大丰红崖这一带孩子算上了,哪想其他村子听到情况,很多人把孩子送了过来,现在正在办公室里办入学手续。
云山小学只收书费,住宿费,餐饮费这些基础费用,费用最大的是500元学期的住宿费,现在大河镇整体经济好了,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放在这里外出打工。
“这是第一年招生,要是教学口碑好了,明年能到一千人。”云山只招大河镇范围内学生,一千基本是大河镇的学生极限。
“学校那边能不能适应”
“王主任和周校长过去帮忙,等忙完这两天就没什么忙了。”云山小学建成后,大汪村小学正式解散,那边的校长过来应聘教学主任,现在给周靖川当一把手。
“你这人选的好啊。”秦志说完后感慨。
村里原想让秦宁当小学校长,只是校长要经常去市教育局开会,秦宁没法兼顾村子工作。经过开会讨论,她让周靖川当校长。
周靖川一十七岁,秦志担心他处理不好学校工作,哪想从招聘开始,学校工作就处理的井井有条,完全不用他们担心。
“周老师确实不错。”秦宁笑了笑,周靖川是系统ai。双方这一年见的不多,但听大汪村长提起,大汪村这一年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了。
两人聊了一会,秦宁问“张宏达那边怎么样了”
张宏达是张顺根儿子,之前城里买房把户口迁出去了。张顺根家里消停了两年,上个月,张宏达夫妻突然回来,吵着要房子和辣椒地。
房子和辣椒地都是村民集资的,肯定没他们的份儿。
这两人在水厂门口闹腾,她还没出来处理,就被车队司机们请了出去,现在距事情已经过去一周了。
“王村长前天在法院门口见到人了,应该要起诉咱们。”
张宏达这人欺软怕硬,上次被车队请出去后,这段时间不敢来村子。张宏达在房子和辣椒这件事上不占理,他也不怕他们起诉,只要别在他们眼前蹦跶就行。
“嗯。”秦宁不想过多关注。不过叮嘱秦志,让他多注意张顺根情绪。
“顺根叔可比咱们看的开。”秦志乐了。
他跟张顺根家上下楼,这两天没事就去张顺根家串门。用张顺根的话说,他早就不把张宏达当儿子了,人到了他这儿岁数,很多事情都看开了。
他前段时间去市里公证过,等他哪天走了,家里房子财产辣椒地都是张双双的。为防止张宏达闹腾,这些东西会先由村委会看管,等孩子十八了再给过去。总之,张宏达一个子也拿不到。
“顺根爷爷去公证了”秦宁十分意外。
“对。”秦志也没想张顺根会这么硬气。
“高院士,云山村就在前面。”
就在秦志跟秦宁闲聊的同时,大河旅游大巴上,孙大同十分尊敬的介绍。此时在他前面坐着一个白发老人,老人穿着一件蓝色短袖,虽然上了年纪,但气质和精神十分不错。
老人名为高昌文,全国著名的玉米培育专家,曾将全国玉米产量提高了52,在夏国农业方面有极高的威望,也是百姓熟知度最高的农业院士。
高昌文此次过来的目的很简单考察云山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