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四合院双喜临门 (第2/2页)
厂里又要搞试点,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的试点和操作要求。
总指挥是李副厂长,副总指挥卢兰(技术科副科长)。
何雨柱没有在文件署名,最近太忙,他又想当咸鱼了。
何雨柱,卢兰二人在轧钢厂可谓风头正盛,这个时代什么都讲究大干快上,如何在保证效率的情况下兼顾安全是个大难题,如果这次试点再成功,那么轧钢厂就真的是放了个大卫星!
因为我们现在的设备都是欧洲和老大哥的,不像合众国那样讲究机械化和流水线作业,机械设计理念不同,之前的流水线改革也是任重道远。
周六,轧钢厂小食堂,何雨柱准备好食材,亲自下厨,做了12道菜,邀请了轧钢厂的7位主要领导,一桌9人,中间是杨厂长,一边是李副厂长,另一边是何雨柱两口子,其次是轧钢厂众位领导。
卢兰是女性,资历浅,功劳大,还不居功自傲,很受领导喜欢,何雨柱更不用说了,从来不争不抢不贪不占,自从当上了食堂采购,厂里食堂伙食变好了,采购总金额还下降了差不多一成!
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一毛钱没往口袋装啊,真正的大公无私!
事实上,将近百亩的各项产出,足够填补轧钢厂肉食上的空缺了。
杨厂长和李副厂长都很看重何雨柱,即使何雨柱不站队,不明确表示自己站在哪一方,二人都没有难为过他。
一场酒宴,其乐融融,酒是杨厂长的珍藏,去京城二锅头酒厂直接灌得好酒,8人喝了6-7斤,别说,做领导的还真没几个酒量小的。
吃完饭,何雨柱就和卢兰一起下班了,领导有些特权,没人会说什么,因为普通人没法知道领导去干什么了。
第二天,周末,何雨柱带着卢兰和雨水去了颐和园,游了湖,看了景,吃了烤鸭。
玩了一天,回来时差不多晚6点,随意吃了些打包的鸭架,鸭内脏等。
吃完饭,李东来通知何雨柱开会,地点在一大爷家,参会的就三位大爷,何雨柱,还有个李东。
交谈很是轻松,一大爷准备了一些炒熟的带皮花生,泡好了茶,李东在忙前忙后的。
闲聊了几句,一大爷开口了:“今天呢,咱们就是闲聊,顺便有两个事说下,这一呢,就是我认了咱院里李东当徒弟,我给厂里说好了,明天李东就去报到,先当学徒。”
二大爷,三大爷,何雨柱纷纷恭喜,花花轿子人抬人,聪明人有事情不会摆在脸上,今天这样,也算做个见证了。
一大爷这是物色好新的养老人选了,尽管李东自身负担特别重,但人孝顺啊,对父母百依百顺,对弟弟妹妹好的没话说,除了穷啥毛病没有,但,越穷越光荣嘛。
顿了顿,一大爷又开口了:“这二嘛,就是这个月咱院里双喜临门,柱子和解成都要结婚,老阎也找了我,看看这个喜宴要不要办,要怎么办。”
二大爷悠然的剥着花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三大爷盯着何雨柱,意思是让他拿个主意,指定想占便宜,就是还没好意思明说。
何雨柱先开口了:“三大爷,您说呢?”
阎埠贵微一沉吟:“是这样,柱子,你看,要不咱两家一块办得了,都省了不是,现在提倡勤俭节约嘛。”
何雨柱内心直呼好家伙!你这是省了,背后可不被骂死!人随了两份礼,就吃一顿饭!这可真是绝了。
何雨柱直接拒绝了:“三大爷,您也知道,这上头三番五次下文件,不让铺张浪费,要勤俭节约,办事要从快从简,我呢,现在厂里那么多人盯着,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不好办啊,所以,我不打算在院里办酒席了。”
听了这话,三大爷阎埠贵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自己可咋整,还指望跟何雨柱一起办,礼金一起收,能多收点呢,酒宴剩菜何雨柱指定不要,还不都自家的,自己的散酒何雨柱也看不上,一来二去,阎埠贵算的明明白白,很可能不用花一分钱就把事给办喽,但何雨柱这么说,他确实始料未及。
二大爷乐了,多吃了一把花生,李东在一旁默默听着,一大爷这会儿心思也大多在李东身上。
最后这次小规模碰头会也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