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江州来客 (第1/2页)
长安城外的官道上,几辆马车正在快速前进。车辙上沾满泥泞,灰扑扑的,一看便知是赶了许久的路过来。
马车前方是一骑着高头大马的少年,身着银色软甲,面容威严,看上去勇猛不凡。
一行人到了长安城门口,却突然停了下来。
马车里出来了一位美妇人,年纪在四十左右,举止端庄,穿着虽不似京城贵妇那般华丽,但也考究。
妇人径直走到了少年面前,拿出一个钱袋递到了少年面前说:“多谢小将军相救,还一路护送进京,不知小将军姓名,他日我们母子三人必定登门道谢。”
“我们来得匆忙,身无长物,一点点心意,还望小将军不要嫌弃。”
“夫人客气了,那种情况,谁都不会放任不管。不过是一点小事,不足挂齿。”
“还请夫人收回去。”
少年几次三番都推辞不受,李丽君也不好硬塞。寒暄了几句后,少年便打马走了。
马车上的门帘被掀开一角,片刻之后才放下。
“还看呢?人都走远了。”
宋瑾文的打趣声响起,他笑得开心,倒叫宋瑾瑜红了脸颊,凶巴巴地要去锤他。
“你瞎说些什么,我分明是在看阿娘”
“哦~”.宋瑾文拉长了声音,“原来是在看阿娘。”
“可你的眼睛看的好像不是阿娘的位置呢。”
“你再瞎说,我就打你了。”
“你这么凶,将来如何嫁得出去,我要是那小将军,我定不会娶你。”
“你不说话,没人将你当哑巴。”
宋瑾瑜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她被他说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
“你们两兄妹在说什么呢?这么热闹。”
这时李丽君也回了马车,就看见了兄妹俩打闹的场面。
宋瑾瑜将头偏到一边去,掀起帘子假装是在看窗外的风景。
“阿娘,没有什么。”
宋瑾文也难得没有拆穿。
“那小将军没有说名姓,但看上去也是京城中勋贵人家的孩子。这高枝儿可不能攀。”
“京城不比江州,不该有的心思,你趁早就给我掐了。”
这几日女儿的异样她瞧见眼里。那小将军丰神俊朗,为人正直,又对他们有救命之恩。
女儿对他产生好感她并不奇怪。哪怕宋家在江州也是名门望族,但这到了京城也就不够看了。
趁早敲打一番,长痛不如短痛。
“这京城可真繁华。”
宋瑾瑜心中虽有些难受,但也知道阿娘都是为了她好,只是她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只好转移了话题。
眼前的繁华与喧嚣让她眼花缭乱。那一点点愁绪也被抛到了脑外。
马车在京中行了大半个时辰,这才到了陈府。
才一下车,宋韵芝就走上前来握住了李丽君的手。
“嫂子,我总算是把你等来了。”
“上次江州一别,如今已有七八年了吧。”
“家中可都还好?”
宋韵芝说着说着,眼睛都有些湿润了。太久不曾见过娘家人了,对故乡的思念一下子就压制了她的理智。
李丽君又何尝不想她。虽说是姑嫂,但关系并不比姐妹差。
“我也念着你许久了,家中一切都好。”
“爹娘身体也康健。”
“瑾文瑾瑜,快来见过你们姑姑。”
“姑姑好。”
兄妹俩紧紧地跟在母亲身后,对于这个姑姑,他们是陌生的,但记忆中又有些模糊的影子,他们想亲近又不敢亲近就显得有些拘谨。
“孩子们都长大了。”宋韵芝怜爱地看着两个孩子,她上次回家省亲他们才七八岁,现在都要长成大人了。
“窈窈过来。”宋韵芝又唤了陈舒窈过来,向她一一介绍。
“这是你舅母,这两位是你表哥表姐,你们小时候还在一块玩过。”
陈舒窈一一打了招呼,她对于他们,也是陌生的。
“这位是谁家的公子,到不曾见过。”
李丽君的目光落到了谢书白的身上,此人气度不凡,定非池中之物。
“这位是我夫君的义子,谢书白。”
说起谢书白的时候,她的兴致就不高了。李丽君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我叫厨房备膳,到时候再好好叙旧。”
宋韵芝虽然有很多话想说,但也不急在这一时,一直在门口站着也不想那么一回事。
用过膳后,宋韵芝拉着李丽君聊天,打发陈舒窈带着表哥表姐一块玩。
或许是血缘的关系,没过多久几个人就熟稔了起来。特别是两个女孩子,关系好到像是玩了多年的挚友。
“表姐,江州和京城,哪里更好玩?”
陈舒窈没出过远门,甚至不知道江州的具体位置,只觉得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还有些羡慕起表姐来。
“自然是京城了。京城的繁华是江州远比不上的。”
“那江州与京城,有哪些不同?”
“唔。”宋瑾瑜认真思考了一番,说:“不同的地方很多,一时都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不过给我的感觉就是,京城不怎么下雨。江州这时节是雨季,整日淅淅沥沥地下个没完。”
“一下起雨来,山间林间都笼罩在一片白茫茫的雾里,倒跟水墨画一般。”
“只是我倒是无心欣赏它的美了,没有太阳,人都要发霉了。”
“还是京城的天气好一些。”
宋瑾瑜自顾自说着,陈舒窈便在脑海中想象着这画面,或许是从未见过的缘故,心中竟生出向往来。
两人又凑在一起说了许多话,像两只叽叽喳喳的小黄鹂。
宋瑾文和谢书白是完全插不进去话来。只能在旁边一边听着一边跟着笑。倒显得有些傻。
“书白兄师从何人?”宋瑾文找了个话题,两人已经互相介绍过自己。同岁,谢书白比他大了几个月。
“是傅青棠老先生。你呢?”谢书白又问了他。
“我父亲。我家都是教书先生。”宋瑾文解释道。
“方才听姑姑说你也过了府试,又准备去哪里读书?”
“去国子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