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北国篇 班师回京 (第1/2页)
正如赵义所言,既然谋反的局势已成,无论如何新帝和太后是一定会知道的。如果赵胤打算独善其身,那么包括自己弟弟赵义在内的一众人员将会被以谋反罪论处,那时恐怕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万一赵义等人改朝换位成功,那么北周皇室以及所有忠于北周的人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目前最好的方案真的就是赵胤同意弟弟等人的建议,登上九五至尊之位,毕竟以赵胤在军中和朝中的威望,是没有多少人会站在他的对立面的。
当二十万大军顺利到达开封府城下时,赵胤无奈地叹了口气。如今的形式果然如同赵义等人当初说的一样,大军兵不血刃地便来到了开封府城下。
但是,此时却又一个人挡住了大军的去路。
这个人让二十万大军无法动弹,毕竟那个人曾经单枪匹马独闯南唐骁骑营的大营,将所有的粮草付之一炬。
赵胤下了马,缓缓地走到了那个人的面前,恭敬地施了一礼,说到:“释天大师,您打算如何?”
释天叹了一口气,对着赵胤说到:“阿弥陀佛,赵胤先帝可曾亏欠过你?”
赵胤也叹了一口气,说到:“先帝不曾亏欠于我,奈何众意难为。”
释天继续说到:“何谓众意难为,将军身为三军统帅,本应规劝众将士,而不是被众将士所裹挟。”
赵胤道:“太后掌权,外戚**,恐手下身受无妄之灾,因此才行此下策。”
释天又道:“将军若恩威并施,威震下属,我相信太后及新帝毕竟会感念将军之恩,并授予将军之功的。”
赵胤叹道:“莫非释天大师当真觉得太后不会怪罪?”
释天思索了一番,而后说到:“将军可信贫僧一人便可制止这场浩劫的发生?”
赵胤听到这句话后,笑道:“大师可曾见过任何浩劫?大师难道觉得如果在下不行此事,北周便不会有浩劫?”
释天答到:“如今功过是非均有后人评说,贫僧粗浅修为不能看破红尘诸事。只是将军可相信,凭借贫僧一人,可以抵挡你这二十万大军?”
赵胤紧了紧身上那从黄龙旗上撕下的碎布,说到:“在下相信大师的修为可以将所有举事之首领尽数收拾。但是大师可有信心将二十万大军尽数屠戮?大师可有信心阻挡这浩浩荡荡的潮流之势?”
释天说到:“北周百姓何止千万,将军莫非认为这二十万余众便能对抗北周千千万万的百姓?”
赵胤又一次笑道:“大师又怎知北周千万百姓站在何方?可曾见我一路走来兵不血刃?”
“摄于淫威而已。”释天冷笑道。
“那节度使完全无动静又怎么解释呢?”赵胤追问到。
听到这句话的释天沉默了,场中的空气如同凝固了一般。
赵胤身后的赵义等人均握紧了手中的兵刃,虽然他们知道他们这些人对于结缘巅峰的北周第一高手释天大师来说没有什么作用,但是既然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即使二十万人全部死在这里,也一定要越过释天这座看似无法逾越的大山。
“誓死守护大人,踏平开封府!”
先是一个小呼声在军中响起,而后越来越大,竟成了山呼海啸之势!
二十万人的呼喊震彻天地,响彻开封府。
皇城之中的新帝正躲在母亲的怀中瑟瑟发抖。
在这如同海浪一般的呼喊声中,释天微微张开了眼睛,对着赵胤问了一句:“将军打算如何对待柴氏母子?”
听到释天已经不再称呼他们为新帝及太后,赵胤松了一口气,说到:“先帝对我恩重如山,我赵胤不是不知廉耻之人!”
释天微微点了点头,说到:“贫僧深受先帝信任,先帝既然已驾崩,贫僧仅求能够护得他的家室。”
赵胤点头,说到:“在下今日在此立誓,我若活一日,他们母子必定无碍!”
释天说到:“如此便好,贫僧老了,也无法违抗这天地浩荡潮流,还望阁下能够准许贫僧静心修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