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21章 (第2/2页)
麦家的父亲没有坚持到一天,他只坚持了2个小时。麦家刚回到自己的家,就接到电话,父亲去世了。没有在父亲的最后时刻陪在身边,对麦家来说是无可挽回的遗憾。但更令麦家痛苦的是,为了赶稿,他在灵堂上守着父亲的遗体写、在亲人不绝于耳的哭声中写、在荒诞和绝望中写……
麦家觉得,这已经不是他热爱的写作,而是嘲弄和惩罚!从那以后整整一年,麦家没有写作,他甚至做好了不再写作的准备。麦家在父亲去世的床上睡了半年,陪母亲度过最难熬的日子,直到母亲把床拆了,赶他走,他都不知道自己能去哪里。他说自己就像一部因急刹车而翻掉的车,许多部件坏掉了,并且拒绝去修。
最终是时间修好了麦家。三年后,麦家重新开始写作,他和过去一刀两断,用两年的时间,写出了无论是题材、手法还是思想情感,都全新的一部作品《人生海海》。小说好评如潮,写得是一个传奇而充满人生况味的故事。人生如海,有变幻不定、有困难险阻、有起落浮沉,但总要好好地活下去。
麦家用作品完成了自我救赎。他说,这本书一定意义上是父亲安排他写的,他回到故乡、回到童年、聆听最初的心跳,写熟悉的乡村小世界、写命运大世界、写父子情深、写世道人心、写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写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他告诫年轻人:“人生路非常长,岔路口非常多,你如果走错了路,必须要想办法回头、改正。人生海海,错了可以重来。”
这一天的早晨,在狭小房间内的来回踱步中,秦铭远想起了这个演讲,想起了人生海海中的隐世哲理。有些错可以重来,但有些错,却无法重来,只能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他不想留有遗憾,无论是对徐纯熙还是对父亲。
秦铭远拨通了王主任的电话,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主任。他想放弃德国进修的机会,他想尽快调回h市。
王主任听完秦铭远的想法,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沉默片刻,王主任对秦铭远讲起了他老师的老师的故事,也就是秦铭远师太公的故事。
师太公是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神经外科奠基人之一,出生于晚清举人之家,年少即以全优的成绩考入大学,但他最初学的是理科,改学医是源于他二哥去世。二哥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一次在下乡考察时突然中暑,由于农村缺医少药,终因抢救不力去世。痛心之余,正在大学读理科的师太公决心改读医科,这样就可以为穷苦的老百姓救死扶伤。
师太公刚毕业,抗日战争就爆发了,他满怀爱国热情,上了前线,历时4年,救治了3万多伤员。抗美援朝时期,师太公又身先士卒,再上战场,为国舍家,救治数千名战士。但因长期暴露在x光下,师太公自己的白血球一度降至2000个单位,头晕脑胀,步履艰难,几度危及生命。更令人遗憾和痛心的是,在此期间,师太公年仅8岁的儿子在家患脑膜炎,因无暇顾及,救治无效而夭折。
到了和平年代,师太公看到医院里病得最重、最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均为脑部外伤,但医院无力抢救。医生的责任感,迫使师太公在知天命的年龄从骨科转行创立神经外科,没人做的事,他做,没人管的事,他管。师太公71岁还坚持在手术台上,88岁还在坐门诊,102岁时仍然笔耕不息、思维清晰、逻辑严密、出版新书。
“从师太公所经历的世纪风雨和人生哲学中,我想你应该对刚才说的那句‘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王主任说,“师公曾经说过:人,不能像小虫那样,碌碌无为度过一生。人生是短暂的,与日月星辰相比较,简直就是一次闪光,但要活得有意义,要为人类做些有益的事,直到呼吸的最后一刻,而不后悔空度了一生。”
“谢谢王主任!我一定谨记师太公的教诲,牢记初为医学生的誓言,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秦铭远说,听完王主任的话,他深受感动。
“放弃去德国进修、离开大医院确实有些惋惜,但百善孝为先,你能这样考虑,我感到很欣慰!你有事业的追求、有家庭的责任、有爱情的执着,我相信,一个年轻人,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到哪里都会有很好的发展!”王主任说:“h市大学附属医院的院长于济伟是我的学生。如果你决定回到故乡,我可以为你写一封推荐信,我想,他一定会很高兴有你这样的优秀人才加入他们的医院。”
过去已经不能改变,现在,秦铭远最想做的,就是留在父亲身边、留在所爱的人身边。对事业也好、对家人也好、对爱情也好爱,都得竭尽全力,才会不留遗憾。
https://www.lvsewx.com/books/25770/25770227/239943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lvsewx.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lvse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