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靖难军北上 (第1/2页)
听九斤说完,李善才立刻悟出了其中诀窍,难怪监国下令黄金不得流通,银币只有帝国银行才能铸造,皇家银行和汇通,不管业务有多大,所用实银,都要从帝国银行周转。
而有了黄金储备,帝国银行发出的票据就有了等价担保,即便是发行纸币,他的信用,也远远超过另外两家银行。
当然,要做到这种程度,等到银元在全天下流通,还要很长时间。
七月底,铁甲驱逐舰完成火炮实验正式装船,两门105舰炮,四门五连发75口径速射炮成为驱逐舰的水面打击火力。
火炮的转动采用单独的发电机组和电动机来完成,若是动力丧失,手动转向也能快速完成火炮的瞄准。
两种炮的射程从五公里到二十公里,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自带的煤炭可使船只在北海镇和大员岛跑个来回。
两侧后船舷吃水线位置,各有两个隐蔽的鱼雷发射管,携带鱼雷五十枚,射程三十里。
全部船员一百七十五人,船上救生舟两艘,龙门吊一架,具备快速布置水雷的能力。
北海水师舰队的人员已经完成培训,秋收之后,他们将进入渤海中的靶场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另外两艘同等排量的驱逐舰已经开始铺设龙骨,最多明年夏天便可下水。
按照舰船起名规定,第一艘驱逐舰被命名为沈阳舰,第二,第三艘将被命名天津舰和登州舰。
十一月中旬,近二十年没回北海镇的李东,带着他的郡主夫人朱宛瑜(秦王府千金)回到家乡。
常义娶了陈玲,留在呼和特城担任蒙古总督,任期五年,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根在北海新村,不在牛家庄。
与李东一起返回北海镇的,是纵横八千里的三千关西响马,他们走一路屠一地,将恶事做绝的乡绅大户全部屠戮一空,土地和牧场重新进行了分配,使总督府很快在蒙古站位脚跟。
包磊也在同一时间率领登州军九千人返回北海镇,整个辽东只剩下孔德率领的一万开拓军镇守。
辽东府县没有朝廷派驻的官员,各地以县为单位,成立联防队,实行粮食牲畜最低保护价格,没有徭役赋税,仅用一年,辽东幸存的一百二十万百姓,就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吴三桂依然担任山海关总兵,家丁家将只留下八十个族内子弟,俸禄由吴家商号发放。
宁锦二城各留下守军一千,每月的军饷凭俸禄本在锦州的皇家银行支行领取,每个士兵都凭此过上了体面的生活。
宋文茂,包力、车贤留在京师,三人的家眷为了安全,依然住在北海镇。
响马营和登州军执行任务,规定每月领取双俸,立功受奖单独发放奖金,一万两千兵马加立功受奖,共发放半年饷银七百二十万元。
当这些本地子弟休假返回家中之后,最少的也拿回去了近五百元,而当地工坊一名熟练工,每年收入也就两百元多一点。
更别提那笔挺的军装,极低的死亡率,这些都让参加登州军成为热门选项。
腊八节这天,九斤带领包磊、李东、常义,和各自的家眷前往田家镇,慰问北海镇伤残老君。
金毛不甘寂寞,也骑着大牯牛跟在马车旁,长公子朱慈烨靠在他怀里,正给金毛剥着香蕉皮。
九斤四个孩子,只有老大和金毛亲近,其他三个孩子仍不敢靠近它。
金毛在朱慈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捧在手心里,从左爪子扔到右爪子,逗的小慈烨呵呵呵的大笑。
四个孩子都没有元气护体,让九斤多少有些失落,这让他将来只能做的更多,才能让家人平安生活。
原先的田家村现在变成田家镇,当年开山凿石,制砖烧瓦共有伤残两千多人,响马征战致残的一千二百多人。
成家立业的每月领取生活补贴三十到五十元,并在工坊安排烧水看门等活计,保障他们生活无忧。
没有成家的采取集中供养,招募孤寡妇人洗衣做饭,扎针喂药,也是生活惬意。
六十里路的行程,只用一个时辰就赶到目的地,青砖红瓦的优抚院已出现在眼前。
当年曲扬种下的三百颗银杏树,此刻已是一片金光,观之醉人心扉。
优抚院占地五百亩,大小房屋一百五十栋,共有九百多间,北依高三百多米的卧牛山,南面是采石后留下的东西五里,南北三里,最深处有九十米的大坑,已经注满水养上鸭鹅鱼虾。
这里因大山阻挡了寒风,就算是莱州府护城河结冰一尺,这里的水面也没有上冻的迹象。
曲扬率领各司主事胥吏在院门外等候,众人下了车马,李春将带来的年货拉进院子里。
众人简单寒暄,一起步入礼堂,礼堂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演出戏曲和话剧。
自从北海王城正式挂匾后,所有北海镇系统的管事主事都有了正经官身。
若是按照亲王规格,王府六部的品级也能达到三品,而九斤并没有设立这种华而不实的部门,为了便于今后管理,三品官身的只有李东、常义、蔡兴、车贤、宋文茂、包磊、洪日庆、孔德和王英、那仕图、苏有功等这几个人。
其他人包括九斤的几个师兄,王吉兄弟俩,曲扬、李厚才、刘秉昌、刘全、马蹄张等人全是五品官身。
像王禄、王寿、陈广、吴六一、陈子龙这些二十多岁的新生代,虽然战功卓著,也仅仅是六品官身。
孙元华回京任职,宋应星担任北海书院山长,海事司主事,冶工司主事,成了王城唯一一个二品在册的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