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得求咱们 (第1/2页)
老道放下布巾,抱着小九。
慢悠悠晃着说:“道家修心,正身,强筋骨,都是课业。
既然小九愿学,为师就教你,练武不练气,到老一场空。
咱们道门功法,为师仅会些皮毛,你师祖不愿待见为师,传了我开方拿药的本事,撵到这青云观。
一晃三十多年,好在为师留了个心眼,把功法手抄一份带在身上。
你七个师兄都练过,除了放屁响亮,没一点内力。
小九也练习一番,若不成,就跟着师父学施针拔罐。
学成后,将来长大了也能养活自己。”
两人正在闲扯,大殿后门探出三个小脑袋,其中一个长的尖瘦小脑袋的孩子喊了句:“九斤。”
小九从老道怀里扭头一看,见是常义,李东,蔡兴三人。
赶紧爬起来,招招手:“我这刚进门,你们来几个时辰啦?”
常义嘴皮子快:“早起就进山了,看你下山就等在外边。”
李东跟蔡兴看见老道就发怵,倚在门框上捏着补丁坎肩的下角。
老道摆摆手:“去玩吧,别跑远了。”
“知道了,俺们跑到山顶看大海去。”
九斤说完,领着三个同岁的毛孩子,蹦蹦跳跳跑出道观。
老道心里叹息,常氏喂大了小九。
人们都说奶水喂小九了,害的自己亲生儿子常义没长开,跟干巴茄子似的。
李东的家里世代军户,祖父随戚大帅征战,死在塞外。
好歹置下份家业,李东的父亲继承家业成了军户,不愿儿子再为军户,谎称夭折。
实际上送到山下牛家庄,过继给秀才侄子,怎奈这秀才傲骨,绝不弯腰锄地,家境很是一般。
对这个五岁的假子,也没个好脸色,家中断粮是常事。
蔡兴的父亲在陶员外家中当管事,周边两千亩地都是陶家产业。
很多逃荒或遗弃的孤儿,大多送到那里,陶员外给口饭吃活命,长大留在庄子里干活,不用打发工钱。
陶员外因此落个大善人名头,在周边百十里内声誉颇佳。
蔡兴的父亲蔡贵,也跟着水涨船高,在乡里,是为数不多娶三房夫人的人家。
怎奈这三房进门,月份有异产下蔡兴。
蔡贵心里膈应,因这三房娘家大舅哥是县尉,惹不起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倒霉。
可蔡兴这孩子,越长越不像蔡家人,一家人对他是多有嫌弃,一个小小的人,也因此整天愁眉苦脸,走路贴边。
这仨孩子最开心的事,便是上山找小九玩。
小九也贪玩,但这孩子非是常人,高兴地时候,几天就能背三字经,千字文。
十天半月就能拿毛笔,歪歪扭扭把千字文默写个大概其(意:差不多)。
每次跟着大师兄出门巡诊,小九都是毋庸置疑的主客。
小九现场看几遍背诗文,很多大户家妇人,押小九赢的都赚不少钱。
这仨孩子更是把小九奉为半仙,没事儿就跑上山找他玩。
说是跟小九学文,其实只为肚子添油水。
老道摇摇头,站起身。
小九要学武,自己得先看看那内功心法的手抄本,多少给孩子讲讲,在练功方面也能少走些弯路。
这孩子前段日子迷上关羽,一到晚上就拿本道德经冒充春秋。
坐在门坎上眯着眼瞧人,说一睁眼就要杀人。
后来又迷上西楚霸王,搂着那老山羊叫虞姬。
不管这孩子怎么闹,观里观外没人不喜欢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