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拯救世界的仁王君 > 第65章 二三

第65章 二三 (第1/2页)

第一场比赛的发球局属于瓦林卡。

已经意识到今天会是场苦战的他, 从比赛的开头就计划好了自己的体能分配。

并不是将体能平均分配到几场比赛中就行,必须要有所取舍。以高强度爆发力的体能消耗力度来算,如果他在第一场比赛发力, 那么第二场比赛必须要选择放弃,否则容易力有不逮的同时,在第三场比赛时也无法恢复自己的体力。

瓦林卡思考过,第一场到底该选择周旋, 还是尽力去与年轻的对手硬碰硬。

他怕第一场输掉以后, 后续也无法翻盘。毕竟就算是周旋, 体能也是需要消耗的, 他不可能站在原地只让对手进攻, 那是傻子才会打的网球。

想要一直拖住对手的前提, 是他的技巧能让对手拙于应对。

适当的试探是必须的。

瓦林卡扔起网球。

他的移动速度并不出色,在左脚受伤以后速度上的劣势进一步被放大。他的强项是柔韧性和协调性, 也即是身体的控制能力。假设在纯粹的横移时差一点能够接触到网球, 比起提升速度, 他会选择调整身体的姿势,用正常人很难做到的, 类似劈叉, 单手撑地半侧卧撑之类的动作去接球。

许多人也会用类似的动作去救球, 但瓦林卡可以在做出这样看上去很刁钻的动作以后迅速重新调整重心,恢复标准的等待接球姿势。

和费德勒双打时,瓦林卡是后场。

许多人将他称为“费德勒背后的男人”。

也所以, 一旦认为瓦林卡移动速度不快, 想要将他在底线上来回调动的人, 往往会被瓦林卡反向利用这样的思路, 继而先发制人, 直接控制比赛的节奏。

他的开球也是四平八稳的,分明是经过了设计,角度和旋转都按照他预想的打出了十分精准的球,可接球的仁王却并没有体会到这球有多特别。

不起跳的正手发球,球拍在侧上方击打中网球,施加的是侧旋,压着发球区域边界。

球速并不算快,以仁王的移动速度可以轻易在网球落地后移动到球的落点。

网球落在拍面上的瞬间,旋转和球的力道完完全全反馈在了球拍上。

仁王表情不变,对这一球的评价却很高。

侧旋发球每个人打出来都会有些细微的不同,对旋转的掌控,和手腕转动的习惯性角度,与球拍能够达成的辅助效果,会构成球的不同的转速和旋转角度。不考虑奇怪的效果,只是最基础的侧旋发球的话,球的旋转速度和旋转角度会有一个所谓的“职业选手惯用区间”。

瓦林卡的发球完全在这个区间内,甚至可以算是仁王统计出来的区间内部的峰值区。

但越是如此,越能够体会到这一球的精妙:转速和角度搭配起来是仁王计算过的“最佳配合”,而这样的组合是反弹在红土地上之后的。

这说明瓦林卡提前计算好了场地的预备量。

或许瓦林卡计算提前量的方式与仁王不同,是通过大量的练习,通过大量的经验,去达成这样的效果,而不是通过脑内的数据计算。可假如瓦林卡这样的发球是身体已经记住的模式,他每一个球都能打出类似的效果,那便说明瓦林卡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和练习量,都很惊人。

比赛不可能总是用大招互拼,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回合,都是比拼最基础招式的掌握:在怎样的时机使用这些基础招数(抽击,放短球,截击,吊高球,扣杀等等),如何用基础招式应对对手的攻击。

这并不是所谓的“机器化”。

仁王在成为职业选手之前,和在成为职业选手之后,都遇到过不少被称为“网球机器”的选手。

但深入网球世界后,便会知道,这对一个职业选手来说,算不上褒奖。

“机器”固然是精准的,但同样也意味着另一件事:死板,机械,有迹可循,模式固化。

回击了这一球后,仁王一边回顾自己对瓦林卡这一球的轨迹的计算,一边与自己刚刚打出的这一球做对比。

他的基础也很扎实,训练量也很重,不过仁王打球的风格,更注重“势”。

剑技衍化的招式也好,幻影也好,仁王的招式中,精神力所占的比例颇重。他打网球,不仅仅是纯粹的招式互换,还包含了心理,精神上的打击,甚至会利用周围的环境和对手资料中不属于网球技巧属于人生历程的那部分。

瓦林卡有什么可以利用的吗?

从经历来看,从小就打网球,少年时开始接受网球精英化训练,一直打职业网球到现在。

有过巅峰期,有过低谷。

因为和费德勒是好友又是搭档,时常被拉来和费德勒做比较。但两个人从未脑翻过,双打时依然是固定的搭档。

仁王回想了一遍自己对瓦林卡资料的了解,将“幻影成费德勒”当做计划之一。

当然,现在才是第一场的开场,这样危险的计划不适合在现在就使用。

比赛当然要打得跌宕起伏才有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