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第章 赵三娘子 (第2/2页)
两天的相处虽然不多,但她也能感受得到沈妙绝对不是她之前接触过的那种仗势欺人的官家小姐。
这卫国公是之前她只在官府公告文书里见过的人,也会像沈妙这般不拿架子吗?
“你放心,一会儿见了他你一定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沈妙看得出赵三娘子的害怕,她也能理解,毕竟现在闹到这个地步,她根本算是没有任何退路了。
自己,和自己孩子的性命,全都被京城这帮高高在上的大员所一手掌控。
“你不要怕他。”沈妙又补充道。“我父亲呢,是全京城的官里最忧挂百姓疾苦的人。”
从偏院到正厅,一路上好说歹说沈妙才瞧着赵三娘子紧张的发白的嘴唇变出点儿血色来。
沈子墨还等在那里,廊外的雪好像已经停了,只是风有些冷。
“民女赵氏,给……给国公爷磕头。”赵三娘子其实路上念叨了好几遍请安的话要怎么说,可真到了这儿还是有些结结巴巴的。
沈子墨看着堂下伏地叩头的女人,她穿着干净平常的粗使婆子才穿的衣服,脸色黝黑但五官清丽。
“起来吧。”他挥挥手示意她快些起来,一旁的沈妙也松了口气如蒙大赦。
“本官听郡主说,你是邓州兴平人。”沈子墨总是觉得,这位赵三娘子的气质,并不像外头那些在田里刨食吃的妇人。
“回国公爷的话,是。”赵三娘子见沈子墨询问自己,微微福了福身才接话回答。
“邓州离京城八百里,你母子三人是如何上京的?”沈子墨话问的倒是不虚,大胤虽为承平盛世,可是妇孺孤身千里上京而安稳顺利也不太容易。
“国公爷请容我将事情原委细细禀告。”沈子墨的话似乎问到了赵三娘子辛酸的痛处,她身形一怔,旋即讲话的语调都带了哭腔。
赵三娘子的祖籍三代都在邓州兴平耕田为生,一家人勤勤恳恳,虽然做不到大富大贵,但也能保得衣食无忧。
她上头有两个哥哥,大哥小时候在学堂私塾念过书,也教她识过几个字,但不多。因此她没有文化,却也知道科举后进士及第的好。
那日她在河边洗衣服,遇到了投湖自尽的狼狈书生晏华,也就是如今的驸马爷晏凌霄,那时候他的名字还叫晏华。
美人救英雄,一见钟情。晏华的甜言蜜语就像天罗地网,再加上他确实有真才实学,也就抓住了她的心。
赵三娘子的大哥见过晏华的文章,断言他要是上京赶考绝对能金榜提名。郎有情妾有意,她帮晏华在兴平县买下田产,婚后落户邓州。
两年后,晏华改名为晏凌霄,以邓州考生考籍参加当地乡试高中头名。
或许他真的是学习读书的料子,无论是什么样的题目对于他来讲都是如鱼得水。那阵日子他在灯下读书,怀着孕的赵三娘子就在一边陪他,帮他研墨。
红袖添香美人在侧,晏凌霄是否在乎没人知道,但那或许是赵三娘子最快乐的日子。
永安八年的殿试放榜的结果传到邓州已经是夏天,赵三娘子和同乡的亲朋好友一起去县衙里看结果,在那张红纸的第一行就看到晏凌霄的名字。
在一声声恭喜状元娘子的祝语中,赵三娘子满面带笑的回到家里和父亲哥哥讲明丈夫高中的事情,收拾东西等京城里来人接她去享福。
没想到信使快马没有等到,等到的却是一群拎着刀闯入她家门的强盗,在家人的掩护下她和两个一岁的孩子逃过一劫。
天亮了本想告官,却在官府公告上发现已经对她家的意外定性为马匪劫杀。
从县里到州府,她在官衙一层层告状也一层层的石沉大海,她就一遍遍的写状子。
上京的路上沿街乞讨,饿了吃野生的果子,渴了喝雨水,她们住过破庙渔船甚至树顶。
前几日终于到了京城,也问到了公主府在哪里。
可是他们甚至连晏凌霄的面都没有见上,就被一伙儿不知道是什么人的人拖到巷子里打了一顿,还威胁她们不快点离京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太气人了!”沈妙是越听越生气,本来读书人不顾礼义廉耻的抛弃糟糠之妻就够可气的了,赵三娘子的说法如果没有撒谎。
晏凌霄不认的不光是妻子,还是救命恩人呢!而且还想杀她!
“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们两个曾经结为过夫妻。”沈子墨面上还是冷静如常,并没有像沈妙一样被赵三娘子声泪俱下的故事感染。
“本官希望你说的字字属实,因为诬告皇亲国戚可是诛九族的大罪。”他连眼皮都不抬语气冷淡。“你现在是一身轻松,但本官不想被你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