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第章 使团 (第1/2页)
刘恒示意金吾卫将三名刺客的尸体抬下去。“送到大理寺严加看管,没有本王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皇宫大内,这些人是怎么进来的?”沈妙余惊未消,她看着刺客的尸体被金吾卫抬走,只觉得还能听得见自己心脏怦怦跳的声音。
刘恒也是心有余悸,他虽为齐王,却是兼任着殿前都指挥使,负责统掌禁军与羽林军,保护宫禁的安全。如果因为他的疏忽让太后有了什么闪失,于情于理他都是追悔莫及的。
这一晚上真不像是皇帝特地准备的庆功宴,沈妙忍不住腹诽。这简直是掉进了天胜教案的这个局里,现在想想,萧家当初负责清剿天胜教,那当初在建州遇到的第一名刺客,萧恪或许就识得那块纹身图样有所心理准备。
所以他才会在宫宴的一开始就提醒自己谨慎。
“我会要人在今夜值守的将领中暗地清查。”刘恒道“最近是多事之秋,马上就要入年关,过了年后南国使团就差不多该到京城了。”
“南国使团?”沈妙吃了一惊。
离京之前她听说云南军和蛮族正在打仗,打的非常激烈,连派去的两名使者都被杀了,丝毫不顾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情面。她原以为这场仗会打上两三年甚至更久,没想到这么快就和南面和谈了。
“沐琛的功劳。”刘恒知道她离京多日对于消息并不灵通,于是耐心给她解释。“云南王上表战报,与蛮族南国之战我军大胜,耗费的钱粮只有当初预算的一半。南国王献公主来朝,欲与我朝和亲。”
“奏章还是前日在朝堂上林月白递给陛下的,陛下看了心情大好,要沐琛亲自送公主使团来京。”
云南王世子沐琛,也是云南王沐阳的嫡长子,左相林月白的同窗。
大胤的规矩就是封疆大吏的孩子总要有人留在京城。美其名曰是他们为王朝守卫边疆,皇帝亲自替他们抚养护佑子女。实际上众人都明白,这是皇室担心臣子拥兵自重,以亲人为质。
沐琛幼年在京城长大,他与林月白也的的确确有不浅的同窗之情。及冠之礼后,沐琛前往边境从军,后来代替他在京城的,是他嫡亲的妹妹长宁郡主沐瑶。
朝中的镇边武将,云南王、破虏将军、定海侯等等都是如此。在大胤朝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孤身带燕军戍守燕北的燕王萧鸿宁。
萧恪也在京城长大,不过十二岁那年,京城发生了一桩意外,让皇帝心灰意冷的放他离京,而且再也没有传召萧鸿宁的二儿子入宫。
萧恪离京的那一夜,靖国公主无故身亡,皇帝没有要大理寺查案声张,只是叮嘱按照最高礼仪,好生安葬。因为萧恪生母的缘由,此事牵涉皇家秘闻,所以许多年来也无人敢探问。
也导致了之后萧家地位在大胤朝的特殊。
沈妙心里有些犯嘀咕,此番沐琛回京不知道会不会长住京城,那样的话林月白就又多了一个在朝堂上的助力。
爹爹的处境就会更加难做。
“在想什么?”刘恒半俯下身去看有些发愣的沈妙,金甲折射的月光让他因为着甲只露出的一双眼睛越发明亮。
“没什么。”沈妙摇摇头。“可能是太累了吧,我和萧恪回京后也一直没有怎么休息。”
“宫禁已下宫门落锁,我不好帮你打开。”刘恒道。“你在慈宁宫或者母后那里休息凑合一晚吧,明日我亲自出宫送你回府。”
“夜深露重,我就不去叨扰皇后娘娘了,陛下也说了要我在太后这里歇一晚明日再出宫。”沈妙指指身后的慈宁宫笑道。“我与太后娘娘今夜的安危就拜托你了。”
亥时一刻是皇宫宵禁的时间,过了这个时间宫内走动的人除了巡逻的金吾卫以外就很少了。但与之相反的是,大胤朝的京城,其实并没有宵禁。
京城内每到深夜最热闹的地方就是西市的长乐坊,这一整条街坐落在京城的小秦淮河畔。两岸除了花楼酒馆就是勾栏瓦舍,是京城的文人墨客和百姓寻找玩乐的好去处。
林月白出宫后换了身看起来清俊雅致些的打扮一个人来到了长乐坊,刘楚烨的事情皇帝并没有留他商量,他也就和其他人一同退了出来,正好赶上宫门落锁前一刻离宫。
他要去见一个人,一个女人。
街道边上有小贩在表演呲花杂耍,在胤朝可以在空中炸响的那种礼花属于火药制品,只有官府能用以在节假日表演或者祭祀所用。民间百姓要是想看这种稀罕物,也就看看这些手持的呲花饱饱眼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