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渡沧海 (第2/2页)
“这一碗,五千灵石。”
听了这话,路遥差点没坐稳。他身家丰厚不假,可一碗粥就要花费五千灵石,实在是太奢侈了些。
“咳咳!贵是贵了些,想必是物有所值。还是说说这滨海吧!”
一番简短的交流,路遥大体摸到了些门路。
滨海有个修行世家,叫巡海侯府,制定了许多约束修行者的规矩。
巡海侯府制霸一方,既收取滨海的利益,也护佑这里的安宁。
天元卧虎藏龙,能震慑一方,绝不是金丹真人可以做到的,巡海侯府绝对有晖阳存在。
蟹黄粥鲜甜滋补,一碗很快见底,路遥有些意犹未尽。
不过财不露白的道理他懂,只能压下蠢蠢欲动的念头。
踏上了这片土地,路遥有一种茫然的感觉,不知道该去往何处。
但他知道,要想很好地生存,就要有更强的实力。
要想更好地了解天元,就需要站得更高。
路在脚下,滨海就是起点。想要步子快一点,巡海侯府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花费数日时间游逛了大半个滨海,路遥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居然有医馆存在。
本该存在俗世的东西,居然落脚修炼盛行的天元,难不成修炼者也会生病?
为了一探究竟,路遥拦下了一个从医馆出来的人。
“朋友留步,前往医馆所求为何?”
“外乡人?你有所不知,滨海之人大多患有风痛麻痹,白骨历节之疾。一旦发作,疼痛难忍,宛如虎咬。因而前往医馆求药,缓解身躯不适。”
风痛麻痹,白骨历节,那不就是痛风?
按理说修炼者不该如此,难道是食用海妖的缘故?
这种病症因为湿热相搏,经脉阻滞,气血不通,导致郁于关节。
要想治愈,必须泄化浊淤,祛毒利湿,祛风活血,通络止疼。
除此之外,还需施针“中渚”和“足临泣”两个穴位。病症长久者,要针灸“中脘”“关元”。
如想标本兼治,需辅之药汤,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想到此处,路遥找到了突破口,开设医馆的想法应运而生。
购置了一处院落,便开始收集药草。
不过这里与家乡不同,路遥只找到了粳米,土茯苓,威灵仙和甘草,其余十几种则是用药性相近的药材代替。
对于路遥的所作所为,啸月很不理解。
“你是来闯荡修行的,还是来治病救人的?”
“我对天元一无所知,需要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是滨海,就是巡海侯府!”
就这样,滨海多了一座道医堂,专治风痛麻痹。
医堂不大,只有一个藏青道袍的年轻人,还有一只看门的狼犬。
痹症久治难愈,在这里也是如此。这里的人猎食海妖,滋补肉身的同时,也沾染了妖力。
因而,他们如同凡人一般,也染上了这种病痛。
不过对修炼者来说,这是痛风的升级版。
对于那些被病症困扰的修行者,多了一座医堂,就多了一份希望。
于是路遥有了第一位顾客,是个筑基的修行者。
“你是外乡人?专治风痛麻痹?”
“没错。”
“口气不小,需医治几日,花费几何?”
“病症轻者七日,重者十几日。针治加上药物,每日灵石一万,一日诊疗九人。”
那人瞠目结舌,愤愤出声:“初来乍到,便如此猖狂,何不去抢?”
“呵呵,抢是不敢的,滨海是有法度的地方。能治愈病痛,这些花费还是值得的。”
“何况我在此地落脚,其他医馆同道定然不喜,难保不会为难于我,见谅!”
第一位顾客被价格劝退,这在路遥意料之中。
这种病在家乡叫“帝王症”,“富贵病”。
在这里,应该也是如此。
毕竟一碗蟹黄粥都要灵石五千,得了这种病症的,岂会出不起灵石?
高昂的价格,古怪的规矩,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好奇之心当然人皆有之。
无风无浪过了几日,道医堂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顾客。
那人路遥认识,正是卖他蟹黄粥的店主。
“吃得起蟹黄粥的,没有几个是普通人。我姓侯,来替滨海试试你的能耐。”
店主修为不低,已是腾云。其关节肿痛,内有郁结,经络也不通畅。
虽然平日依仗修为通络,可反复发作,始终是有碍于修行。
一遍温针,一遍火针,两剂一日的药液,一万灵石便收入了囊中。
“店家请回,你病症长久,需医治十几日。如若无效,灵石悉数退回。”
“哈哈,看来你把握十足,我就信你一次。也不怕你欺我,因为我姓侯。”
看着离去的背影,路遥略有所思,两次提到姓侯,巡海侯府的人?
如果是,那就真的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