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斯人已去 (第2/2页)
李斯端着酒碗,对众臣说道:“能与各位在大秦为臣,是李斯之幸。冯劫,你说的对,李斯铸成大错,悔不当初,但事已至此,无可奈何。老丞相说的好,千秋功绩,自有后人评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诸位保重,李斯去了。”
李斯一方祭奠之人络绎不绝,但赵高一方却是异常的冷落,他在群臣之中没有什么威信,平时除了侍候始皇帝,也不与人交际,官场之中的人情世故,他也视若罔闻。朝臣与他谈不上熟悉,百姓对他也谈不上了解。
至今无一人来法场之上祭奠,李斯犯罪,既有皇上的诏书,也有群臣的祭奠,更有百姓的争相拥护。这一切,赵高一无所有,他对大秦,无尺寸之功,却有万世不移之罪。留下的,也是千秋万代之后无尽的骂名。
一直被历代皇帝和群臣当做反面教材,后宫更是以赵高为例,训诫诸太监,不要行不法之事,以免落得与赵高一样的下场。当然夸赵高的也不在少数,有人说他是汉朝的功臣还有诗赞曰:当年举世欲诛秦,哪计为名与杀身。先去扶苏后胡亥,赵高功冠汉诸臣。大贾灭嬴凭女子,奇谋兴汉讵萧曹。留侯椎铁荆卿匕,不及秦宫一赵高。
此时咸阳宫门打开,一个十二岁的少年缓缓走出。朝着法场走去,众位官员看见,纷纷让路,因为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胡亥。王贲看向秦政,示意要不要阻拦胡亥上前。秦政稍加思索,向着王贲摇了摇头。
胡亥走到赵高面前,拿着一碗酒对赵高说道:“老师,胡亥给你送行。”
赵高原本以为自己会孤孤单单的上路,但是见到胡亥的那一刻他老泪纵横,看着这个十二岁的少年,他的心中满是愧疚。往事已矣,他的路已经走完,胡亥的路还长,他可以如他之前所愿,做个闲散的皇子。
“老臣谢过少皇子,能做少皇子的老师,是老臣的福分。”这一刻,众人能看得出,这是赵高为数不多的真情流露。
“时辰已到,准备行刑。”蒙毅大声的喊道。
王贲带着少皇子胡亥离开,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这样的场面对他来说太过残忍。“老师...老师”胡亥不停的向着赵高的方向叫喊着。直到咸阳宫的城门关闭,胡亥的声音才渐渐的消失。
赵高先行问斩,体型高大的刽子手往鬼头大刀之上吐了一口酒。然后手起刀落,仅仅一瞬间,赵高的人头便从脖子上滚落了下来。这个日后的权奸大恶,瞬间命归黄泉。赵高的死去并未引起什么波动,场下之人出奇的平静。
紧接着便是李斯,就在李斯人头落下的一瞬间,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雨,随着老秦人的哭声,雨势也越来越大,关中的老秦人,已经很久没见过这么大的雨了。在场的人站在雨地之中,久久不愿散去。
这场雨来的如此突然,仿佛苍天都在为李斯哭泣。秦政站在雨地里,知道应该说些什么,他朝着众人,大声的说道:“丞相已去,但大秦尚在,朕还在,老秦人也在。朕要同诸位一起,创造万世之王朝,万年之秦国,秦国不朽,秦人不朽。”
“秦国不朽,秦人不朽。”
“秦国不朽,秦人不朽。”
老秦人开始齐声喊着这令人激动人心的话语。秦政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缓缓的走下城楼,向着王宫走去,他终于朝着自己的功业之路,迈出了这最艰难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