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王贲请战 (第2/2页)
“既然他们并未触法,朝廷又有何理由将捉拿他们?难道仅仅因为他们心存谋反之心?商君曾说过,法制不诛心。对于所有人,当论迹不论心,不能将自身的怀疑凌驾于律法之上。你放心,他们若真有反叛之心,朕决不轻饶。”
“难道就任凭他们一天天坐大?朝廷却不管不顾?”王贲不解的问道。
“朕虽知晓天机,却也不能滥用,若是杀错了人,该如何收场?况且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处置朝中的乱局,清除弊政。到时朝政清明,海晏河清,即便是有宵小之人趁机作祟,也翻不起什么大浪。”
“这些人,就像一把利剑悬在头顶,不将他们清除干净,臣始终不放心啊。老臣今年已经五十岁了,上阵杀敌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多想在有生之年,再为大秦出生入死,即便马革裹尸,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将军正值壮年,只要保重身体,日后有的是杀敌的机会。”
“老臣遵命。陛下请歇息,臣告退。”
“秘传蒙毅,让他监视大泽乡,如有异动,及时来报。”
“臣领命。”听到此处,王贲的脸上露出了笑颜,刚才的阴霾也一扫而空。他知道始皇帝走的每一步棋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大泽乡这个地方,将来一定有大事发生。
其实秦政也曾想过,派兵将所有起义者一网打尽。但若是秦国的国政不曾更改,徭役制度依旧存在,难保不会有其他的反叛者,到时同样是疲于奔命,四处修补。同样的山河破碎,国将不国。既然结局一样,还不先将注意力放在秦国自身的弊政之上。
再说按照历史的时间线,陈胜吴广将在一年之后揭竿而起。这一年的时间,足够他做很多的事情。到时天下安定,山河无恙,任凭陈胜吴广再厉害,也无法动摇大秦的根基。正所谓事在人为,秦政相信,他的出现,正是要让大秦摆脱覆灭的命运。
正如秦政所想的一样,此时的他的敌人还未生出反叛之心。那个说出“苟富贵无相忘”的陈胜,还是田野陇上一位普通的农夫,而与他一同起义的吴广,也一样在田间劳作。他们本是天下大众之中最不起眼的那群人,却在不久的将来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脱颖而出,正所谓时也命也。
而此时的刘邦,正在泗水郡中做着那个不起眼的亭长。虽没什么实权,但也乐得自在。而之后的楚霸王项羽,正与叔父项梁隐姓埋名,不停的与帝国的军队周旋,自身难保。他们都是普通人,一旦身怀天命,就会称为一代豪杰。
在北方的匈奴,还有一位雄才大略的莫顿单于,对大秦的边境虎视眈眈,只要稍一松懈,就会是灭顶之灾。还有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六国余孽,秦政看着大秦的疆域图,发现大秦的仇敌,竟然如此的多,甚至多到他已经数不过来了。
看着普天之下的人都想着与大秦为敌,秦政身上的困意也渐渐消失。看着窗外浩瀚的星空,以及那如玉盘一样的满月,秦政方才想起,明日正是中秋佳节,不知道爷爷可曾安好,是不是又在骂自己贪玩?
而那三十三重天的昊天上帝,几番掐指,却看不清秦国的运势,更看不清秦政的来历。他是惊讶又愤怒,这三界之中,居然还有他不知道的事情?看着一直以来的谋划,他有些心有不甘,眼看他的计划即将完成,却被秦政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