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归去,来兮 (第1/2页)
李木很忙,忙到连每天早晚和小姐姐亲吻都没有时间。每天早上一起来,就要处理很多事物。大到和南洋各个国家使臣的见面,小到东边王大妈丢了一只鸡。事无巨细,在这个阶段所有的事情都压在李木身上。
没办法,卫峥打仗是个好手,但处理政务并不像军队那样简单。在占城安稳下来后,首先卫峥重新在势力范围之内,不论民族选了五千人。一方势力,不论其他首先得有保护自己的军队。穆霓凰借了一万军,这也只是借的。不说时间一到送回去,单说这些士兵在外乡作战怎么会不思念家乡?
短时间还好,可是时间一长,必然是大问题。所以李木第一时间让卫峥重新组建军队,对于军队的要求有这么几点:
第一,待遇得好。南洋这里一方面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天地灵气复苏,整个亩产能达到3石,一石就是一百二十斤。而这里一年可以种两次,所以粮食产量并不缺。因此,李木给军队开出的条件是每个月三斗粮食。一石是八斗,一斗十五斤。
第二,训练得跟上。按照大梁的训练标准,三日一训。在李木这里不行,首先训练每天都有,食宿全包。每吨都有肉,这是训练必须的。
第三,最基础的字得认识。军队的思想得有变化,军队不是任何一个人的私兵,而是这个势力的保护伞,军队要一直以保护人民为已任。
这是李木对卫峥的要求,这个月和上个月制冰所得运来了五万两白银。这些银子全部投入了前期的建设,比如书院的建设,工匠坊的建设和工匠的招募。说到这,不得不感叹。不管是蓝星还是这里,朴素的老百姓最希望的依然是种地。
很多有手艺的匠人竟然放弃了一辈子的传承,就为了回去种田。为此,李木的安排是田地依然按照人头去配发。允许匠人、军人将自己没有时间耕种的田地租赁给别人。当然税款还是得交三成。租赁费用为三成,李木有严格规定,必须在衙门签字画押。
有了租赁法,很多人才愿意去成为工匠和军人,这才算是构建了大概的框架。有了军队,李木才能做其他的事情。之前大越的五千军队全部打散,愿意种地的种地,愿意成为巡捕的也可以。反正就一条:现在想要成为军队不行,首先得进行思想教育。
为此,书院的教育、军队的教育都必须提上日程。李诗情这些日子做的最多的,就是盯着活版印刷厂对于课本的增印。首先是对之前二十人的培养,在李木这段时间处理政务的时候,李诗情便在培养这二十人。
“这些人中,你觉得哪些比较好?”李诗情咬着笔杆子对李木说。这笔是铅笔,制作工艺比较简单,而且对于很多军人和农民来说,比毛笔更容易掌握。
“这个赵盼儿、宫羽挺不错的,我上次看过她们的小测,有利于我们推进男女平等。还有这个马妍,练武奇才,以后可以在军中有所建树。”李木指着几个名字道。
“嗯?怎么都是女的?”李诗情两眼一眯,眼神透露着她在蓄势。
“我这不是分开说嘛。还没说完呢!这八个男生有点骄纵,大多数还是有大梁那一套,只有这个叶玉的人还可以。他的策论我看过,与我不谋而合,广积粮缓称王。我们现在得猥琐发育,蚕食周边其他国家。”
说起来不得不佩服南洋这边,地方不大,国家确实不少。卫峥占了占城后,又灭了三国,可实际上的土地加在一起不及大梁一个州的面积。不过李木现在治下不及八万人,在这种情况下李木必须平衡好土著和后来的大梁子民之间的关系。
两个月后,李木得到黎刚的来信。之前余下的三万两在京城开了家,李木所说的火锅店。如今正值冬日,生意十分兴隆,于是他又开了几家分店。黎刚虽然很多时候不能成为一个领导者,但有些事情吩咐下去之后,完成的却非常好。
这也解了李木的燃眉之急,毕竟虽说南洋温度稍高,但也值冬日只能种下小麦。在没有收获之前,李木需要一直提供银粮。除此之外,耕种还需要耕牛。耕牛可不便宜,还好黎刚传来的是好消息。
“这段时间书院怎么样?”李木抱着李诗情待在土炕做的床上,这种炕已经推行下去。还好,这里林子茂密,倒是能架得住百姓们造。毕竟冬日里本身就冷,棉絮又没有。能保暖的时候动物的皮毛,卖的还死贵。这就导致每到冬日,冻死的人很多。
李木当时接到宫羽递过来的文书时,才想到抵御风寒的事。之前在军队当兵的时候,有个人就说过一种粘土砖的制作方法。这种砖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炉子的温度,不过这并不能难得倒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铁匠铺,瓷器厂都有这种高温炉子。李木特意去找了瓷器厂的王老头,将制作粘土砖的事和他提了,没想到王老头宝刀未老,竟然真的做了出来。李木当时便让卫峥带着士兵重新建立砖厂。
两个月后的今天,虽然不是每家每户都住上了砖房,但也让老百姓有了盼头。不过也有不好的地方,很多种田的农户趁着冬日里打的猎,皮毛生意直线下降。
“你把宫羽、赵盼儿调到衙门做了判官,让马妍跟着卫峥学习兵事,能独当一面的叶玉还被你丢到元城去了。这些名列前矛的你都给带走了,我只能用些你瞧不上的人了!”说到这,李诗情极度不满。宫羽、赵盼儿虽然身世凄苦,但是都是一等一的美人儿。
“要不咱们结婚吧!”李木可不想李诗情误会,不过正好提出结婚的事来。
“睡觉。”李诗情背过身。
时间过的很快,两年时间转瞬即逝。两年时间,随着书院的不断发展。符合李木要求的人越来越多,虽然男女之间还有矛盾。只是这些矛盾在木刻意的引导下,比如在官员的选拔上男女比例不会特别失衡,对于一些夹带个人性别歧视的,李木都会依律给予免职。
不过好在,这两年来,大梁那边天灾频频,黎刚前后送过来几十万人。几十万人对于只有一州之地的李木来说,分田政策有些压力。所以一年前李木便让卫峥带着一万新军,从东南向西北方向扩张。
至于后勤,完全不需要担心。当砖厂一个个在大梁境内开启,一个个砖房在大梁境内耸立的时候。李木的后勤便不再是压力,毕竟南洋这的粮食运到连年天灾**的大梁时,李木就已经有稳定的基础。
两年时间他得走了,他要去琅琊阁。这两年最让李木揪心的是李诗情,李诗情经常会在半夜哭湿枕巾。李木能明白,如果在琅琊阁,这两年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几十天的时间。可现在却是整整两年,为了他的一个梦想,李诗情陪他留了下来。
李木感觉很对不起她,有时他也会想:为什么遗迹里会有这么个世界,为什么梅长苏要花十年的时间去复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