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无始经 (第2/2页)
小道士将神泉水浇灌在姜太虚这皮包骨头的身体上,助他化开药力。
过了半刻钟,姜太虚突然睁开了双眼,射出两道璀璨的神芒,而后,神王姜太虚猛的站了起来,仰天发出一声喜悦的大吼:“啊……”这声大吼,震动天地,冲上云霄。
吸纳八方精气,吞噬月华星辉,通体皆被笼罩了。天地精气,如江海一样涌来,神王气势越来越盛了,海一样的精气,如潮汐澎湃,汹涌而至,一重接着一重,没入神王体内。
“神王再生术!”姜太虚大喝,威严无比,君临天下,他站在场中,接受八方灵气贯体,不断闪烁神光。
这是神王体质独有的秘术,只要本源未失,就可恢复己身,近乎拥有不死之身!
他的气势越来越盛,干枯的躯体逐渐润泽了起来,肌体迅速恢复活力,血肉不断的鼓胀。
四千年的枯坐,神王再生术的灌体,让他领悟到了一丝枯荣奥义,这样也许可以助他再活一世,他的气势越来越盛,干枯的躯体逐渐润泽了起来,肌体迅速恢复活力,血肉不断的鼓胀。姜太虚眸子深邃,剑眉入鬓,他非常平静,但是出手时却如一尊无上的神灵行走在人世间!
小道士在他的身上感受到了一丝熟悉的气息,这种气息在李若愚的身上感受过,看来姜太虚马上就要破王成圣了。
“多谢小友,助我脱出魔山,赐我不死神药,让太虚重获新生。”姜太虚落到地面上一脸真诚的说“若有差遣,万死不辞。”
“不知恩公名讳。”
“你叫我鲲鹏道人就好。”
小道士静静地看着神王说道:“神王无需客气,你传我九秘,我助你脱困,如今你我缘尽,早日回家去把,告辞”说罢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
不理姜太虚,小道士展开双翼若垂天之云,瞬息之间便到了张家村,一个月多过去了,石寨并没有什么变化,当小道士回来时,王枢与二愣子惊喜交加。
“小恩公,你终于回来了,我还以为你就此远去了呢。”
“小恩公,你去了哪里,怎么一走就是这么长时间?”
这些日子以来,小道士身在深山古矿中,与世隔绝,能够重新见到他们,心中也很高兴,笑道:“我说回来一定会回来,到时候带你们去赌石,让你们一尝夙愿。”
张五爷得知消息,快速赶来,老脸上满是激动的神色,颤声道:“回来了……回来就好。”
这些日子以来,他唉声叹气,悲郁满怀,非常自责,总是自语,要是拦住小道士就好了。在他看来,一个多月过去了,小道士肯定已经凶多吉少,必然如千年前的那位先人一般,困死在了紫山中。
“今天要好好的庆祝下。”张五爷一扫郁结,道:“二愣子、王枢你们两个去杀羊,给小恩公接风洗尘。”
在场的人虽然很高兴,但唯有张五爷明白,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将《源天书》带了出来,若是传出去,足以震动北域。
因为,在不久的未来,很有可能会诞生出一个源天师。
当人群散去,张五爷直接将小道士拉进院中,关门上锁,神情激动,话语颤抖,道:“你……真的……”
银光一闪,源天书出现在小道士的手中,银辉朦朦胧胧,如井中的明月,似海中的龙珠,让人有不真实的感觉。
“千辛万苦,险死还生,总算带着天书出来了。”
“好啊,好啊……”张五爷颤抖着给小道士倒了一杯茶,让他细说其中的经过。
当听到瑶池圣女困死魔山后,他一阵黯然,道:“想不到,瑶池的那位仙子如此重情重义,我张家的初祖亏欠她啊。”
小道士讲述完毕,直至过去很久,老人还难以平静,道:“源天书终于寻回来了。”
他以长满茧子的粗糙手指摩挲银书,感慨万千,心绪终于慢慢平静了下来。
说到这里,他略微一顿,道:“这虽是我张家祖传的宝书,可如果没有你,它永远的失落了,你……拿去吧。”
张五爷手指颤抖,张了张嘴,很久后才道:“我年纪大了,没有精力研悟此书了,儿孙辈惫懒,没有成才之人。这本天书,你拿走吧,若是你将来不需要时,看到我张家有聪慧之人,可传给他们。”
“我对此书并无兴趣,您收好便可。”小道士云淡风轻的说。
“不,阿战你听我说,暂且保存在你的手中吧,那样会更安全,我知道你们修士寿元很长,将来若是得闲,交给我张家的后人就可以了。”
张五爷有一种隐忧,他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不仅仅是眼下族内没有合适的传人,更因为他有些不安。
如今,北域很乱,流寇横行,他怕保不住源天书。
儿孙辈心性浮躁,资质不佳,难以修炼有成,若是走漏消息,必然会引来大祸。
“眼下,张家没有成气候的人,留在手中,必是灭门之祸。有朝一日,阿战你觉得我张家出现了合适的人选时,再传回来吧。”说到这里,他竟跪了下去。
“五爷不必如此,既然如此我就先收着吧。”小道士无奈道。
张五爷满脸的皱纹都消失了,堆满了笑容,像是了却了一桩天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