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大周烽烟录 > 第24 朝拜

第24 朝拜 (第1/2页)

翌日,晨光微露,二百匹战马悄然从北门疾驰而出,为首的便是身穿蟒袍的元庆王姬炎。战马刚跨过城门,他便拉拽马缰叫停战马,缓缓调转马头,望着那巍峨的黎阳城墙,他眼神中透露着些许复杂。

此去兖州,是力挽狂澜,化解这场正在酝酿的危机;还是身处绝境,眼见大周陷入万劫不复;他心里找不到任何答案。

稍后,他看了眼正冉冉升起的朝阳,决然的转身,猛抽马鞭,绝尘而去,驿道上雪雾齐飞,如硝烟升起又缓缓落下。

正月十二,休沐结束,京官当朝,按惯例要举行盛大的“朝拜”仪式,在京的五品以上官员,王公、大儒以及豪阀的驻京发言人皆要集聚太和殿,朝见皇帝以及聆听训示。

不过按照品级划分,只有三品以上官员才能进入正殿,其余官员只能按品级站在殿外,顺石阶而下,一直延续到午门。

大周皇帝在当日,会率先向天下阐述新年的施政纲领以及期许。

而后,丞相会代表皇帝,与大周机枢重臣在太和殿进行“质奏”,对具体的施政手段进行辩论,直到形成统一纲领,作为新年的政令“核心要义。”

而周历的362年“朝拜”显得无比的萧索,“北境战败、君王阵亡”如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里。所有人的脸上笼罩着悲苦和忧虑之色,看不到半点希冀。

正殿上,孝服裹身的姬烈在慈怡的陪同下,端坐在龙椅的左侧,暮色渐沉的孝贤坐在右侧。殿下左武右文臣工依次排列,王公、豪阀大夫则手持玉笏伫立中央。

而殿外阶梯上,则是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的身穿孝衣的臣工。

啪、啪、啪,三声鞭声响起,大殿内顿时从低声喧哗变得寂静无声。太监张英拖着尖锐的嗓音道:“奉太后懿旨、奉皇后懿旨,今年朝拜全权由林丞相主持,尔等臣工按律宣科、奉应祖制!”话音落下,绕梁久久不息。

群臣遵从朝制,行三叩九拜之礼!口中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礼毕,本应该由臣公跪请皇帝进行“朝训”,通常由太监代为诵读,只是现下龙椅空荡荡,自然就省去了这个流程。

林儒季手持玉笏踏步而出,走到殿堂中央,对着殿上的孝贤、慈怡再次叩拜后。大声道:“奏请太后、皇后懿旨,微臣启请行“质奏”之仪。

孝贤望了眼慈怡,然后缓缓道:“林爱卿,准奏!有劳丞相了。”

林儒季转向众臣,清了清嗓子道:“诸位臣公同僚、公候王爵,大行肇庆皇帝362年,今朝质奏要事皆与‘启天从新,呈治瑞年'为本。

首要为新君继位事议,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固推议,承周祖制,太子姬烈天命之授,国运之续,孝期届满,立新朝皇帝之位。

其二为大行皇帝“谥号”定尊为“孝武”,庙号肇庆,曰为大周大行孝武肇庆皇帝。

其三为新君年幼,尊祖制,太后慈怡携元庆王爷姬炎,及尚书省丞相林儒季共同辅政,曰为内辅大臣,行批奏、军事、政令,朝仪之职。并于新君冠礼之日后,归还皇帝独断之权。

余诸事,须新君登基后再予策论。”

“哐、哐、哐”,大殿内鸦雀无声,有皱眉沉思;有理所当然;有忧心忡忡。虽然短短数百字,其深远之意昭然若揭。

尤其先帝“谥号”定为“孝武”二字,这在历朝历代而言,是极高的评价。也对肇庆此生有了个盖棺定论。

同时也在朝臣心中埋下阴影。

首先这北蛮之败,二十万大周将士阵亡之责,由谁来给天下一个交代?既然定为孝武,自然不会再由肇庆背锅。

其次肇庆推行的“攘外灭夷,万事诸缓”的治国之策将会保留并继续推行。

然而大周因北征扩军,导致国库空虚,尤其近几年逢大旱天灾,流民数量与日剧增,若长此以往,会不会导致社稷动摇。

另外,自仁宗到肇庆,一直有个皇室秘不可宣的事在推进,那就是削藩,所谓削藩指的就是大周由来已久的“士族”问题。

祸起于常年来,各地豪门士族纠集地方势力,形成小朝庭,不仅克扣朝廷税赋,还霸凌地方政权,甚至与府兵常有摩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固肇庆登基以后,大力提拔如林儒季、陈礼、李尧年等白衣,欲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先削弱士族在朝中的影响力。

再推出“攘外灭夷,万事诸缓”的国策,大力发展精兵,其用意不仅是震慑和打击外邦边境威胁,更深层目的是为将来腾出手来,可以彻底清剿这些不尊朝廷的士族势力,恢复朝廷对地方的统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