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开天匙 > 第三十二章 天道无常

第三十二章 天道无常 (第2/2页)

于是,德配于天,这里的“德”只能是一种自说自话。

天道无常,谁人可替?

若说一定要给个答案的话,方天觉得,那就是修真者的勇气和决心:天道无常,人尽可夫。

方天自赵若语处又借了几本书,都是一些有关天文和物理的教材。他没有再回教室,而是直接去了后山树林。

方天就是想抓住这一分一秒,在努力地学习着。他总觉得事情并没有因为他消灭了黑赤而结束,恰恰相反似乎才刚刚开始。

这个世上有太多的秘密和事情需要自己去一步一步地践行,去丈量、去体悟。

实际上凡人确实很渺小,有太多事情仅凭凡人的力量是无法掌握命运的。方天是不相信命运的,因为命运并不会并不垂青于任何那一个人。所谓的命运永远掌握在每一个人自己手中,这一点他相信即使在修真世界里也是适用的。

天道无常即为常,天有没有道,不能臆断揣测,人们仅是把无常作为常,当然,也会默哀不知永远触及不到这一层道理的盲目生活一生的人。

方天抬头望着茫茫的苍宇,仔细感受着这天地之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脑海里不断地整理着许许多多以往不曾注意的东西——古往今来,人们对道理的识别、吸收和深化甚至于运用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之间,其实没有单纯的技巧高下之分,只有境界优劣之辨罢了。那么,取决于境界优劣只有一个标准:大道合乎自然。

通常情况下,“法”我们可以看作为:规则、规律;“道”亦是一种规则。所以,“天地大道”无非就是一种规则。无论是科学研究、学术探讨,还是政治纠纷、经济建设,最终结果只有一种情况是对的,就是合乎规律、合乎自然、合乎常理、合乎现实。反之,一切的“自作”都会“尘归尘、土归土”,遗弃于历史和时间的轴轮之下。

单就人本身而言也是如此。当人们忘却了一个一个人生坐标的参照,洞明真正自己的内心,才会把握住人生独一无二的自己。这就好比修真里面灵魂境界地修炼,没有统一、没有模板、没有标准和尺度。

虽然,每一个生命的个体表面各异,但本质却是相同的,都是一个人独特的一生。因此,若要崇拜偶像倒不如认清自己,因为一个人永远不可能成为别人。

方天觉得自己应该开始学会一种超然了。毕竟修真与不修真已经是截然两种不同的人生征程了。

尽管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会有坎坷和不平,但无论是荣誉还是困苦,一切都会成为过去。方天认为自己其实游历红尘,真正要辨清的是外在的两个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

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人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人的价值观。如果一个人丧己于物、失性于俗,那么他会彻底找不到自己内心真正的价值与力量。所以,方天暗自决心只要能自由穿越物质与世俗,不为其迷惑双眼、为其所累,就基本上就可以自由地活着,轻轻松松地一笑,活出自己的风采和独特,不断地攀登更高的修炼顶峰。

方天深刻地意识到,生活中很多人就是因为强硬地吸收了别人的意见和经验,结果走向了“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其实,每一个人年龄不同、境遇不同、学识涵养不同、出身不同,走过的道路不同,经历的沧桑不同,所以每个人要符合天地之道*,只有看自己的,而不能去看别人的,经验、意见等东西只能成为你立身作人的工具。别人的经验也许你可以借鉴,但是真正要了解、要懂得的,只有自己的心。切莫将那些东西当作一生做人的“字典”。

人生之大道莫过于本真。“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取礼乐!”所以,正如孝敬父母一样,还用得着社会来对你表扬吗?这不应该需要提倡,因为它正是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底线了。

在人世间,最朴素的就是人心中的本真,而不应该由外在嘈杂的声音去刻意地提倡弘扬。所以在传统的古典文化思想中,儒家提倡礼仪、规范、投身社会,以规则缔造世界的和谐——入世,自我实现须扎根这块土地,在土地上践行的能力;而道家,提倡遵循内心的道德、自在——出世,实现人格的越级和超脱,让我们在天空上有飞翔的双翼、飞翔的理想。于是,中国人的人格就是出自于它们二者之相生相济,孕育应于每一个人的时候,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在这个世界上,智力比速度更重要,判断力比技巧更高明。只凭激情,只盯着目标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庄子》中记“虚无恬淡,乃合天德”,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做到虚无恬淡了,心才能真正静下来,做到不慌乱、不迷茫、合乎“天德”。

当人们追寻一个辉煌的目标,获得一个诱人的物质利益时,我们都有可能忘却风险,在一路上没有了标记一头扎进去,结果到最后,你会发现没有了道路,“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真迷失于大千世界中去了。这不是悖于“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而是一个过程。毕竟,后者是走上了绝境,已无路可退,并有了些许准备下的“下下策”了。

整个的外在世界就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浸于其中,真正去感知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一花一叶有所彻悟,那么迟早就能洞悉了万物之理,做到“不生不悔,不切不诺”,无所畏惧、无所懊悔就足矣了。

其实人生无非是尽心尽力,如此而已!不管是西方誓言、东方至理,天地大道合乎于此理。

大道合乎自然,生命可生可死,它取决于自己的天地之心。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间,只有一个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终对生命的成全也就是一句话:虽天道无常,然生命在自己的手中。(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