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1/2页)
前任皇帝把首都从瓦涅格勒迁往内陆,新皇帝又把首都迁回瓦涅格勒。
亚历克斯的父亲因为战争迁都。由于担心联军凭借海上优势突袭位于沿海的瓦涅格勒,所以把首都迁到内陆。
亚历克斯现在把首都迁回沿海的举动,展示了他要结束战争的决心。
皇帝派出以维奥里德公国的伊特法尔.盖里大公为首的主和派贵族带领的谈判团。皇帝把是否和平的权力交给了大公,不论帝国和卢兰那边提出怎样的苛刻条件,大公有权替皇帝做出决定。
两方的代表人物们见面的地点位于卢兰首都的一间不起眼的楼房里。这里是完全封闭的,屋里只有几位彼此之间认识的大人物。帝国的亲王,卢兰的元帅,还有厄洛斯的伊特法尔.盖里大公,以及两名负责翻译与记录的助手,一共五个人。这次见面并不是正式谈判,而是谈判前的预热。
在正式开始谈判之前,盖里大公在私下里向帝国和卢兰的代表传达了皇帝的承诺,三十年内不进攻亚亥半岛上的任何一个国家。这样的承诺换取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和平条约。
其中的微妙之处在于,这不是厄洛斯政府在正式场合做出的承诺,而是出自皇帝本人做出的承诺,这样的承诺并不意味着没有约束力,相反这更加具有约束的效果。
正式的谈判开始于两天后,谈判持续了半个月左右,期间既有激烈的争辩,也有其中一方做出让步的时刻。不管怎样,这次谈判的结果早在所有的谈判人员坐在这里之前就已经在战场上决定好了,胜利的一方享有特权,失败的一方只是象征性的挣扎一番。最终的结果显然还是有利于帝国的。
厄洛斯的凯瑟琳曾对她的情人兼将军说:“战争结束以后,胜利者会成为失败者的主宰。”凯瑟琳的这句名言直到今天也不过时。
卢兰没有任何索取领土的野心。帝国则提出很多领土方面的要求,厄洛斯除了要向帝国的盟友希俄斯公国割让土地之外,还需要把帝国在战争期间占领的殖民地全部割让给帝国。
在战争期间,帝国派兵占领了厄洛斯控制的南方殖民地。现在不过是让厄洛斯正式通过条约承认帝国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权。厄洛斯的代表同意了帝国提出的每个要求。
这样,希俄斯的领土扩大了一倍,而帝国则几乎独占了整个南方殖民地,原本帝国就控制着南方殖民地最富饶的部分,现在又获取了曾属于厄洛斯的那部分,帝国在南方殖民地的势力已经一家独大,卢兰、日兰、葡比卢斯、白丹等国位于南方殖民地的领地加在一起也没有帝国在那里的领地大。
条约签订之后,联军开始从厄洛斯撤军,厄洛斯也开始从亚亥半岛撤军。从帝国与卢兰和平前后的舆论来看,战争并没有起到振奋人心的效果,两国被迫与厄洛斯打了一场惨烈的战争,政府花费巨额资金,军队付出巨大伤亡。唯一可以让两国的统治者与公众感到满意的就是,战争毕竟是打赢了,也比想象中结束的要快。
对于发起战争的厄洛斯,这场战争的结果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巨额债务,百万以上的伤亡,还有领土损失。厄洛斯现在不仅失去在战争期间占领的领土,还割让了一块重要的战略要地给希俄斯公国作为赔偿。此外还需要把亚速海沿海的要塞拆除。
另外作为战败的一方,还需要支付赔款,当然只是象征性赔款。当和平的消息传到首都瓦涅格勒的时候,
民众开始自发的庆祝,与此同时悲观的情绪开始在那些从前线返回的军人中蔓延。
条约是在春季签署的,帝国把这份条约的名称命名为春季和平条约。厄洛斯方面把条约称作卢兰和平条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