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不可见之物 (第1/2页)
“今天这节课是说给想要在考试中写记叙文的同学听的,首先,在写作的时候,要格外注意‘意象’的使用,这和我们在诗歌赏析中讲的内容是一致的,例如‘飞鸟’‘垂柳’‘落花’‘夕阳’还有……大家可以做些笔记。”
“不过,我也讲过很多遍了,在考试的评价体系里,记叙文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文体,所以为了大家考虑,我还是建议写议论文。我从高二开始几乎每周作文课都会说这个被几乎所有老师公认的道理,希望大家能够听进去。”
讲台上,陈歌正在讲作文。
说实话,每周四下午的这将近两个小时的时光,几乎是顾渊现在在学校里唯一的期盼了。
当然这么描述绝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喜欢写考试作文,只是唏嘘一下,其他那些内容千篇一律,不断重复的课程,有多无聊。
“虽然我知道有些同学听不进去,但我还是要说。高考是一个有着固定评分体系的考试,最终拼的是每个人的分数,执着于一种不会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东西,其实没有什么必要。老师都是为了你们考虑,毕竟,最后的成绩是你们自己的,不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也不会给我带来什么坏处。我只希望到了毕业的那天,你们回首自己过去的努力,不要后悔,不要觉得自己浪费了三年的时光。”
“好,接下来我们正式开始讲记叙文的写作,老规矩,先来复习一下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六要素就像是六颗珍珠,需要一根线把它们都串联起来,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价值,举个简单的例子,余秋雨的《垂钓》……”
相对的,陈歌的课也比其他老师的要有趣一点。至少不会只关注试卷上的内容,而是会拓展开来,讲一些新鲜的东西。
“在记叙的过程中,描写是很重要的,所谓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但是描写不是万能的,一味地堆砌辞藻,或者是没有把握好叙事和描写之间的比重分配,都会使得文章看起来不知所云……”
顾渊想起来自己上一篇作文后面陈歌留下的评语。
“写得还行,但是,描写的内容太多了,真正的叙事部分很少,我看不出你描绘的感情,也读不懂你想表达的意思,就像是一份单纯用来交差的作业一样。”
看起来像是“作业”,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本来课后留下的任务,不就是作业吗……而所谓学生的工作,不就是完成作业吗?
不过说实话,最近写的作文,每一篇他自己都看不下去。
天空灰蒙蒙的一片,一团又一团的云像是从旧衣服里掏出来的脏了的棉絮,从南边一直堆到北边,从西边一直铺到东边,要下雪的征兆。
就像这样的描写,也不知道有什么具体的意义,但要把它丢掉,却又有点舍不得。
总觉得,能够在记忆里占据一席之地的场景,应该就有它存在的意义,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
“一个非常常用的意象,就是‘夕阳’,不管是文学还是影视,很多我们所熟知的作品都与夕阳有关,例如著名的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夕阳的寓意和象征是结束,新的开始即将到来。夕阳也预示着新的展开、在散发所有的光芒后、黯淡、等待下一次的出现,在作文里,我们也可以运用在以下场景里……”
“这里说句题外话,
有一种迷信的说法,人在黄昏时分可以看见本不可视之物,这和古人所说的在眼皮上涂柳叶磨成的汁能见鬼一样,是有可能会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里的,大家注意一下。”
黄昏……柳叶汁……
听着陈歌的话,顾渊忽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发生的事。
在那个地下酒吧碰到杨浩之后,顾渊第一反应是扭头就走,有了前几次事件的经验,他一刻也不想和这个人多待,仿佛和他多相处几分钟就会增加几分出事的概率一样。但当他走出那个酒吧的大门还没几步,背后就有人追了上来。
“我听说,你在查十年前自杀的一个学生的事,嗯,她叫叶秋玲,和我们学校高二年级的一个女生同名同姓,对吧?”
不知道他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但确实清清楚楚地从杨浩嘴里听到了有关叶秋玲的话。
这一直挂在心头挥之不去的云,让他忍不住回了头。
“你怎么知道的?”
“你别管我怎么知道的,总之,也许我能帮到你,只不过嘛,这个方法不一定靠谱。”
在眼睛上涂上柳叶汁,在黄昏时分太阳接近地平线的时候,回到死者执念最旺盛的地方。
听起来很像是乡下坑蒙拐骗的神棍常用的套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