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壮游 (七) (第1/2页)
“伍子胥原是楚国人,父兄被楚平王所杀,于是只身亡命吴国,辅佐阖闾,阖闾死后又当夫差的相国,两代勋臣,忠心耿耿,有谋略、有远见,多次苦谏夫差不要穷兵黩武,自伤元气。他估计越国勾践必来报仇,吴国之患在于越国而不在中原诸侯。可夫差拒谏饰非,不纳忠言,反而赐剑伍子胥,令其自尽。可怜一片丹心,落个赐死的下场。夫差宠信奸臣伯嚭。此贼暗地收受越国子女玉帛,替越游说,吴国岂有不亡之理?后来越军攻进姑苏,应验了伍子胥的远见。百姓哀伍子胥,在埋葬他的地方,取名胥门。你看,就在那个方向。”此时远远望去,天水相连,青翠的群山,同湖滨波光相映。农家已经升起缕缕炊烟。时近黄昏,快游一日回城时,已是上灯的时候了。
连日来,司马迁将搜集的吴越遗闻轶事,加以挑选,记录成册,像以往一样装进了牛皮袋内。
这天晚上郑浩来到寓所,看见真么多史料手稿:“少君年仅二十,如此严于治史,令人十分钦佩。游过吴都,打算何往?”
司马迁答道:“渡江北上,做齐鲁之游。看看鲁都与汶泗风光。那里史迹甚多。此次来吴都,多蒙指教,铭感不已。但愿后会有期,再请赐教。”郑浩连称:“不敢,不敢。”二人拱手而别。
转过天来,赶上一个好天气,司马迁重拾行装,驱车渡江,往曲阜进发。
路过淮阴停了一日,淮阴是汉初名将韩信故乡。司马迁走访当地父老,询问韩信生平。
淮阴人说:“韩信少时,父母俱亡,家徒四壁,穷得揭不开锅,常像邻里寄食。同辈少年鄙视他,他还受过‘胯下之辱’……秦末天下兵起,投在项羽麾下,不甚得意。转投刘邦,拜为大将。立下赫赫战功,封为齐王。功高震主,汉王打下江山,便把他贬为淮阴侯,后来说他谋反,被吕后召到未央宫处死。韩信是高皇帝开国三大功臣之一,功劳不在萧何、张良之下,可惜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另一个人说:“韩信对乡里十分仁义。封楚王那年,回乡扫墓,以王者之尊,亲自登门拜见昔日赐他饭食的溧母。奉赠千金,酬其恩德。让他受过‘胯下之辱’的恶少,被带至韩信面前,吓得面无人色,像小鸡啄米似的磕头请罪。韩信只是笑了一笑,并不计较,还赐他杯酒压惊,何等宽宏大度……听老辈人说,韩母死时,因家贫无力下葬,但仍特意选了块其旁可置万家的高敞、空旷之地,安置棺木,后来终于建造了这座全县最大的陵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