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元诡事 (第1/2页)
五大爷调转车头,说道:“行,到了,晚上我和杨逵去你家,下午还有几趟车要跑。”
杨槡提着东西招呼道:“行,五大爷,你先忙。”
杨素素关心道:“慢点,五大爷。”
“呵,几年不见,素丫头,还会招呼人了。”五大爷打趣道。
说的杨素素一阵不好意思。
“行了,我先走了。”说着五大爷驾驶着三蹦子就离开杨家村。
杨槡和杨素素也没多说什么,都先各回各家。
杨槡走到一家院子外,一条大黑狗老早就摇着尾巴看着自己,:“啧啧,黑子过来。”
那条大黑狗屁颠颠的跑了过来,围着杨槡打转。
杨槡提着东西进院子,:“爸,妈,我回来了。”
屋里听到院外杨槡的声音,走出一位妇人,看到院子里的提着东西的杨槡声音有些责怪道:“回来就回来,还买啥东西。”
“妈,我这也不定时回来,买点东西回家,看看你们二老嘛。”杨槡把东西提到屋里。
“妈,爸呢?”
“你爸,在地里,下午忙完地里活就回来了。”杨槡妈一边倒水一边回道。
杨槡拿起一杯水润了润嗓子,道:“那啥,妈,刚才我坐三大爷车回来,晚上叫他们过来吃饭。”
“行,你三大爷这几天忙的都见不着人影,晚上叫过来吃个饭。”
“妈,今天中元节,火纸啥的都买没?”
杨槡妈笑着:“买了,你爸昨天就买了,再说你师父有是干这个。”
“那行,妈您先忙着,我到村里逛逛,正好闲着去看望奶奶。”杨槡放下杯子起身向着里屋走去。
杨槡妈关心道:“行,你奶奶,这几天精神着呢,过去的时候路上注意安全”
“嗯。”
杨槡提着东西在村子里闲逛,碰到的亲戚都一一招呼。
“呦,这不是杨老二家那娃嘛。”一道声音传来。
杨槡看向声音来源,笑着道:“是七丫头嘛,几年不见现在还单着呐。”
“哼!没大没小,你得叫我七小姑。”
杨槡撇撇嘴:“切,比我大几岁,就是辈分大了些,还就装起来了。”
自称七小姑生气道:“好,等晚上我告诉你妈去。”
说着就气鼓鼓的跑走了。
杨槡摇摇头,这位要是按杨家村族谱辈分来算,他还真就是得把她叫七姑。
杨槡走到一家平房前敲着屋门:“奶奶,在家吗?”
等了片刻屋里传来苍老声音,:“谁呀?”
“是我,奶奶。”
屋门打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看到杨槡脸上露出笑容,:“孙子,你啥时候回来的?”
“今天刚回来。”
“那好啊,进来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杨槡提着东西进屋,道:“奶奶,买了一些补品和水果,您闲着就弄着吃。”
“哎呦,下次就不要买了,你在城里上学,留着钱买些吃的。”杨槡奶奶责备道。
“没事,奶奶我跟师父他老人家学的有手艺,给您老人家买点东西是应该的。”
看着奶奶要拿吃的,连忙道:“奶奶,不要用拿,我也吃不下,等会儿我还有回去。”
杨槡跟奶奶聊了片刻,就回到家里,由于昨天晚上没睡好觉,回到家就躺在床上睡着了。
临近晚上七点多,被母亲叫了起来。
收拾了一下洗了把脸,
走出屋就看见杨逵和五大爷还有父亲在那闲聊着。
坐在那听两人闲聊的杨逵看到出来的杨槡高兴道:“杨槡,睡醒啦。”
杨槡笑着向五大爷打招呼看向杨逵,道:“几月不见,你小子长胖了。”
“嘿嘿,那可不,天天吃好的,能不长胖嘛。”五大爷嘲讽他这孙子道。
“杨槡,晚上喝点?”
“行,不过先把纸烧了。”
杨槡看向父亲询问道:“那啥,爸,火纸那些东西放哪了。”
“在里屋。”
杨槡跑进里屋找了一下,提着袋子走出来,道:“那啥五大爷你们先聊着,我先去把纸烧了。”
杨槡离开家,走到门口拿出火纸,香,开始烧了起来。
七月七,传统的中元节,(俗称“七月半”)也是三大鬼节之一,(三大是指:清明、中元、寒衣)。
很多人不清楚“寒衣”是什么在这里解释一下,寒衣(十月初一),上坟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买纸扎成,包起来晚上在门前烧。钦天监要在这一天颁布新的皇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