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VIP (第1/2页)
诸葛盈斟酌了一二, 才道:“前些日子,我去藏书阁找书,无意中发现了一本游记。看到字迹, 有些眼熟。”
这是独属于陆皇后、裴初骤和宣明太子的故事。她不忍停留在泛黄的旧页上,生怕总有一日, 连这张纸也要消失了。
便有心裁剪了下来, 想着找个合适的时机,再给阿娘的。
想必这个于阿娘来说,也是一种宽慰吧。
可等到见到阿娘时, 她又犹豫了。不知道阿娘看了会不会更加伤怀。于是纠结许久,仍未送出。
陆皇后听女儿寥寥几语,大致也猜出了她的心路。她擦了擦眼泪, 没觉得被女儿看见自己这个做阿娘的哭了便是不好,没了大人的威风。只是免得叫女儿也跟着伤感起来。
“阿娘没事。”她又珍惜地看着那页纸, “阿娘很高兴。”
杭州旧梦已经不在,可纸张还保留了那二人的字迹和心绪, 她可以用来回忆了,咀嚼着回忆,便也觉得甜了。
“你想听一听阿娘和你大伯、裴初骤的故事么?”
她舒缓地问着。
诸葛盈眼睛一亮。三友的故事, 她一直很想知道。可知道旧事的人不多, 阿娘是一个,太上皇也是一个。她压根不敢提起, 生怕他们二人难过。
为了知道旧人旧事, 让疼爱自己的亲人难过,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于是这个下午, 诸葛盈听了许多与宣明太子、裴初骤、陆晚亭有关的事。她似乎也觉得被治愈了。
她喜欢这样的“三友”。
她喜欢裴初骤和陆晚亭的爱情。
见识过最好的朋友, 最好的爱情, 陆晚亭再也不惧任何风霜了。
陆皇后与女儿分享完这些,心情也更加舒缓了。她觉得自己仿佛也成了十几岁的那个小女郎。
诸葛盈知道是宣明太子先于裴初骤去世的,否则皇位也不会落到她父皇手里。
她小声问道:“宣明太子的死,真的一点问题也没有么?”
她不想叫他“大伯”,因为她是把那个人当做母亲的朋友来看待的,而不是父亲的哥哥。从皇帝的身上,她没看到一丝一毫他对兄长的敬重。
宣明太子的死太过沉重,是一个不可轻启的话题。太上皇虽说当年也查过,可是诸葛盈总觉得。单单一个乌仪小国,如何能给宣明太子下毒呢?
这里头,难道一点蹊跷也没有?
也不是她阴谋论,她就是觉得,这件事或许没那么简单。她的这种直觉,已经很多次帮助到她了。所以这一次她依然相信这样的直觉。
陆皇后抿了抿唇,犹豫了一下,“这些年我其实一直没有忘记查宣明的死。这不仅是我的执念,也是裴初骤的执念。”
当然,裴初骤死了,还没有查清楚就死了,于是他的执念也落到了陆皇后身上,她一个人带着两份执念,想要查清楚。
裴初骤的死亡,还情有可原,是战场上为了救陆皇后的亲爹而死,她知道实情,虽然伤心,可也不会固执。可宣明太子的死,才是陆皇后和裴初骤最大的执念。
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给宣明找一个真相的。
哪怕已经入宫,已经嫁人生子。
她还记得宣明刚刚死的时候,裴初骤抱着她说:“我一定会查清楚的。”
陆晚亭回抱住他,两个人的眼睛都是红红的,都想不通昨日才好端端的友人,怎么就被毒死了。他们的难过,根本不亚于太上皇这个亲爹。
诸葛盈完全理解他们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甚至发散性思维了一下,会不会,裴初骤就是因为查到了什么,或者管太多了,才被人除去的?
当然,这也是没实证的。说直觉,又太过轻飘飘了。
陆皇后道:“我查了多年,才查出一点,当年因为乌仪皇子出使燕京的时候毒死了宣明太子,太上皇一怒之下,将整个乌仪灭国了。线索也断的七七八八。可裴初骤查到了那乌仪皇室还有一个小公主活着,她还是那凶手的嫡亲妹妹。正待追查,裴初骤就死了。”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追寻这个乌仪小公主的下落。最近总算是有了些消息了。”陆皇后眼神幽幽,她太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她寄望于这个小公主,希望她知道点什么。
诸葛盈也急问:“她在哪?”
“这位小公主名叫乌子密,她在灭国中提前离开了乌仪,之后一路流浪。也不知道她后面经历了什么,总之,她如今成了西凉兰王妃,还与兰王有了两儿一女。在西凉颇有地位。”
从国破的小公主,到大国的王妃,乌子密显然是个极有手段之人。“既然他们马上要来燕京了,我就提前告诉你这件事。也好让你心中有个数。”
诸葛盈点点头。找出宣明太子死亡的真相,不仅仅是阿娘的执念,如今也变成她的责任了。她看着祖父那么难过,那么不能释怀,还有阿娘也是这样。她想,她也应该尽一份心。
“这位兰王妃,她明面上的身份是什么?”
陆皇后想了想:“明面上,她是西凉某大臣的侄女。不过身份这些都是可篡改的。”
经历了平郡王这件事,这一点已经很明显了。平郡王都可以被包装成平王妃顾氏的儿子,那么乌子密被改了身份,也很正常。只要她哄得兰王帮她就可以。
诸葛盈在万罗殿只是倾北部统领,专管北翟暗探,无权干涉倾西部,对西凉所知甚少。但她也听说过兰王是西凉皇帝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感情甚好,这位兰王妃也颇得兰王宠爱。
兰王膝下就只有两儿一女,都是王妃所生,可见宠爱。
这一次,兰王出使大安,便带了自己的王妃和兰王世子、并小郡主。他们的幼子在家中,没有带来。
诸葛盈打算有机会的话,与那乌仪小公主谈一谈,说不定她知道些什么情况。但是,不能太刻意。毕竟乌仪已经被大安太上皇给灭国了,说不定小公主对大安心里恨得很呢。
灭国之恨,哪怕是已经为人母亲,也忘不了的。
她定然不会愿意自己的身份暴露。诸葛盈拿不准兰王是否知晓兰王妃的真实身份,要是贸贸然得罪了兰王妃,反而不好。
还是要见机行事。他们也还有十日才能抵达燕京。
却说今日朝堂之上又商议起了一件事。平郡王谋反风波虽然已经渐渐过去,高家的那些不法所得也顺利收归了国库,但依然有一些留下来的烂账,等待计算。
比如,之前应天府科举一事,杜家在应天府一手遮天,干涉了九年的乡试。虽然有一部分已经有杜星阔提供的名单,而且由大理寺细细核查过,的确是通过作弊通过乡试的。
可其余人中,也不知道是否还有漏网之鱼。
不少从应天府考中的举人,之后又成为进士的朝廷官员,都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人人都知道,他们中肯定有没作弊的,也有作弊的。但清白的人也无法自证,不清白的人蒙混其中。
诸葛盈也有些心疼那些没作弊的人,他们好端端的,招谁惹谁了,就因为是从应天府考上来的,因为是这九年内的,就要被质疑是否作弊。
今日朝堂便有一个大人提出,是否要对这九届应天府录取的举子重新考试,以示公正。
立刻便有大人站出来反对:“陛下,这些举子们并非全都涉及了舞弊一事,如此岂非不公平?”
若是当年就发生的舞弊事,当年就发现了,朝廷立刻追究,组织重考,这才是比较正常的操作。可现在都过了那么久,有些举子已经考上进士,外放为官,有些举子则不再考试,拿着个举人的身份去选官,可能也出外任了。
如今的问题是——时过境迁,追究举人们的责任,还有意义么?
皇帝很是犹豫,都怪杜家!这下好了,他们死就死了,还留下这样的烂摊子来。
若说处置,恐怕无辜的举子们觉得不公平,若不处置,放着也很不合适。又有官员出来说自己都考上进士了,难道考上进士的水平还能考不上举人么?
就算说句难听的,他在应天府考举人的时候作弊了,难不成到了燕京还能作弊不成?
不过,考试这种东西,本来就是看一点考运的,而且情况不同。
总之皇帝现在焦头烂额的。他只得让朝臣们暂时讨论别的议题,下朝后,又将王之庭、周霜等几位重臣召到宣政殿去问话。回头一看,诸葛盈也被逮住,叫了过去。他想到这个女儿一向机灵,说不定也能出个什么主意。
杜家留下的烂账,让人生厌。可问题又不能堆积在那里不处理,时日久了,会发酵成惹人唾弃的腐肉。
王之庭是吏部尚书,他首先说明情况:“这九届中,应天府一共录了八百六十名举人。其中,已经考中进士的有五十二人,以举人身份候补选官的有五人,其余人等仍在继续考进士或等候补选。”
刘煜道:“陛下,作弊的人肯定不会太多,比例最多是十分之一。只有有权有势的才能与杜家来往,套出考题。但这事的确不能稀里糊涂过去,否则岂不人人都想着作弊了?”
诸葛盈心道,的确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若不重考,实在是不公平,若是重考,也对无辜的人不公平。总之,作弊就是天底下最不公平的事之一。
太上皇那时候确立起来的科考公平,已经延续了几十年。若是这事一个处置不好,很容易引发后续。其实如今已经考上的举人尚在其次了,主要是考虑后续影响,会不会衍生出更多的恶意,让更多有权有势的人想着作弊,从而打破了这条本该只靠才学的青云路?
除了王之庭和刘煜之外,其他大人们也都各出了自己的意见。诸葛盈听着,也觉得为难。做皇帝便是这样的么,每天都在为了国家的最大利益化而焦头烂额。
世上本就有许多意外,就像这次杜家被揭发出来的烂账,若不被发现,恐怕就是一辈子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