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佳人送伞来 (第1/2页)
两人对视,皆不说话。
任由漫天滂沱大雨冲刷着身体上大大小小的伤口,血被冲走,翻开的皮肉泡得发白,身上的温度像被刮痧板刮走,冷得发麻。
但就在此时,密不透风的雨幕里飘进一阵渺渺的曲子:
一咿呀点廊下灯嗯~莺莺夜烧香。
二咿呀弹白头琴嗯~月色满平塘。
三咿呀绕素手指嗯~耳鬓红绡帐。
秦淮咿呀缓缓流嗯~盘古到今朝。
黑夜里,这女子的歌声,比水还清透,比雾还迷离,一丝一缕,酥到了骨子里。间或两三下拨弦,幽幽颤动着来自秦淮河上的风,风里还带着水粉的甜腻。
除非用了内功,否则不能在这么大的雨里让人听得这么清楚。
先闻其声后见其人:
十几柄绣花的绸子伞,在流淌的雨水上开成了一片婀娜的花,聘婷走来。
“风月锦堂?”陈子墨和姚迪异口同声,两人瞅了一眼。
香案设在花月下,一把绣伞舫上杀,任管君王换谁姓,金陵河上有锦堂。
大明建国定都在应天府,府内有一条秦淮河,绵延两岸的是纸醉金迷的酒肆歌楼,流淌在河上的是醉生梦死的旖旎画舫。熙熙攘攘,来的是客,那主人呢?主人是舫上的、楼里的那些女子。这些烟柳花地的女子个个容貌姣好,才艺双绝,但也个个都是身不由己的可怜人。可怜人和可怜人总是更容易走近,依偎在一起,互相取个暖,说些体己的话。
本来也就是如此了。但,在洪武年间(哪一年已经没人说得清了),这河上发生了一起惊天惨案——这些烟柳巷的女子们被接连杀害!前后一共死了数十人。因此那一年,秦淮河上的彩灯也都换成了纸扎的白荷,原先铺满道路的粉花绢花也都换成了漫天凌乱的纸钱,楼子里外的,都撤了红绸换上了白幡。那一年这里看起来,就像是传说中的黄泉渡、投胎转世的奈何桥。
也就是在那一年,一个全是女子的组织跻身江湖,全是烟柳花巷的女子的——风月锦堂。这几年她们鲜少展露武功,所以人们渐渐淡忘了,这是金陵四大家里唯一的江湖势力。花灯下她们是红袖添香的艺妓,暗夜里是不知何目的的猎人。
没有人知道风月锦堂的头姓什么叫什么,也不知道是男是女出身哪门哪派。众女子跟那人学了一套可攻可守,轻巧华丽的功夫——“绣伞杀”。这一套武功是锦里藏刀,江湖众人此前见所未见。但也有人提到,那个著名的泗水沛家也是用伞,沛家伞是精钢阴狠,这绣伞却是绕指柔婉。所以世人猜测,会不会是花开并蒂,书出同源?无人解答,不过倒是让说书人又能编几段爱恨情仇了。
“奴家见过姚大人。”为首的一女子停下脚步,冲着姚迪微微欠身施礼,绣伞挡住了身子。
这个声音好耳熟,陈子墨皱着眉头却想不起来。
“陈大人,今夜雨大,风月锦堂给大人送伞来了。”另有一女子撑着一柄伞,又拎着一柄,递与陈子墨。
陈子墨识得她是牡丹亭的花二乔。
“你们要保他?”姚迪两条粗眉拧在一起。
“还请姚大人高抬贵手。”花二乔说。
“今夜会死很多人。”皇宫在姚迪身后很远的地方蜷缩成一滩黑影。
“但是他不能死。”为首的那名女子柔声说着。
“呵,为什么?”姚迪问道。
“因为他姓陈。”为首女子坚定地说。
“废话。”姚迪冷呵一声。
“快活林的陈。”那女子补充道。
“快……活林……你说的是真的么。”
“姚大人何须多问这么一句,您刚刚看见那一招‘烧刀子’便停了手,就应该是猜到了的。”那女子柔媚的声音里透着弥漫的悲伤。
姚迪长叹一口气,“竟然是他的孩子。”
“是的,你的那位故人。”
这两个人,都认识父亲?
父亲。
这些年,那一日的画面,时常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蹦到眼前。
一身飞鱼服,手里紧握着半柄绣春刀,断的一半躺在地上,摺钢花纹和血槽里都沁了血。
这血一条一条地流进积水里。
几个黑衣人,连面都没蒙上,只在脸上黥着蛛网般扭曲的花纹,手里持着各种诡异的尖锐兵器,渗着挑破肺腑的冷光。如群狼扑虎,如盘旋的蛇,有的贴地急行,有的横空劈砍,有的从上方跃下想要一剑刺入那个男人的天灵盖。
男人扎紧马步,咬紧牙关,呲目欲裂,红得喷火,粗壮的手臂筋肉暴涨青筋毕现。张嘴大吼,可记忆中的图片没有声音,不知道那个男人说了什么。
只见刀从断处迸射出几寸红炎!
红炎似乎是凭着内力凝聚而成,拼在断了的刀刃上,补全了那柄绣金的黑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