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墨家主张2 (第1/2页)
“我还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汉朝初期,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都称得上是一代雄主,千古一帝。而墨家的主张又这么的先进,这么的科学,为什么他们不用墨家的主张,反而要支持独尊儒术,让孔孟之道,还有他们所谓的仁义礼智信遗害中国几千年呢?”
自从有了上次在龙苍沟遇险的经历以后,李子木求知的态度也是更加地端正,对待知识的态度也是非常的严谨。他不管遇到有什么弄不清楚,搞不明白的问题,他都会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绝对不会不懂装懂,也不会弄个一知半解,这都是因为他身边有教授这样一个最好的老师。而这一点恰恰是教授最喜欢,也是最看重他的地方。
其实在诸子百家里面,最有影响力的无非是,儒、墨、法、道四家,据自己以前的了解,这四大家各有所长,也各有所依。
儒家开口闭口就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的思想核心重于“修行”,也就是注重个人言行的规范和品行的端正,从而造就了千千万万的伪君子,真小人。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他们的思想核心是“修性”,也就是是希望教化每一个人清心寡欲,与世无争,上善若水就是这个道理的核心体现。
而法家主张的是依法治国,他们追求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的思想核心是“修正”,也就是希望社会要绝对的公正,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他的思想核心的体现,所以法家的主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也只是在特殊时期才受到重用。
墨家则是平等博爱,科学发展……他们的思想核心是“修真”,也就是说墨家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是普遍的真理,是大自然和社会发展的真理,是广大老百姓想要得到的真像。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强权和**,一味地欺骗和愚弄老百姓,是不可取的,这样下去自己终将自取灭亡。
他们四家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不一样,而且还针锋相对,互相抵触。后世将儒、法、道三家的思想通过不同的形势,都系统地传承了下来了,成为华夏文化的核心内容,唯独只有墨家这个学派思想在官方的层面是断绝了。
但墨家的一些基本思想和主张却以另外的形式保存了下来,特别是在民间,还有广阔的市场,很受民间百姓的欢迎和拥戴,这究竟怎么回事呢?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第一、我们要看黑家的主张和思想核心是什么?这一点,刚才小李基本已经说清楚了,我们就不再累述了;第二、我们要看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第三、我们要看墨家与儒家的区别;第四、我们要看墨家的组织形式,和对社会的影响力;第五、我们要看墨家的这些思想和主张,损害了什么人的利益,对哪些阶层产生威胁;只要搞清楚了这几个问题,我们就会得到满意的答案。我只提示这些,具体内容你们可以自己去探索。”教授思维清晰、条理清楚,说的话也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很有针对性,也很有启发性,李子木等人听得如痴如醉。
众所周知,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文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那个时候,文化氛围十分浓烈,各个学派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得激烈。对于一些问题,各个学派都有自己坚持的看法和自己的主张。那个时候,很多理论没有唯一的标准和答案,谁的追随者比较多,谁就是问题的解决者,所以墨家的主张和思想在那个时期是如鱼得
水,社会的认可度和接爱度都比较高,这也真正体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
接下来,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日趋完善,封建社会走向繁荣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汉朝更是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强权的朝代。天子代天巡狩,君权至上的理论在这个时期已经是深入人心,达到颠峰,封建思想也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同,统治阶级的所有封建理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各阶层的思想观念也十分固化。因此如何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神圣的皇权统制,便成了皇家和士大夫集团,这些既得利益群体最为关心的问题,以及他们最热衷的想法。
汉武帝推崇的儒术,与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有所不同,它已经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种不同学派的一些思想精华,比如说推崇君权神授,君权至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伦理道德,等级观念和礼乐等,这些思想都非常符合统制阶级的胃口,有利于维护他们的封建统制,所以儒术便会占得先机,成为正统。
而墨家所讲的“兼爱”,说白了其核心就是渴望“平等”。这种观点,可以理解为:弱势群体向贵族阶级“要权利”,“求共享”。很显然,这种想法太天真,太幼稚。贵族和既得利益集团是不可能主动放弃或者分享自己已有的权利的。
儒家学说之所以成为正统,不光是因为他的学派文化有多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的推崇。在先秦时代,墨家和法家都是大学派,甚至墨家比法家还要强大一点,那为什么会让儒家会一支独大了呢?这要从他们的学派理念和组织形式说起。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一直都在想与当权者合作,实现自己的主张和抱负。他是愿意当官的,而且想当大官,但是官运一直不怎么好;而墨子则一生都是布衣,他不屑于和当权者合作,而是自己另起炉灶,在信徒中间建立起践行自己主张的社会组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