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兴河县衙陈知县 (第2/2页)
多少人庸碌半生,也未能遇到转机。
如今太子李元储君新立,又遇如此战事,正是建功立业之时。
若是罗且能侥幸立下战功,少不了天子的大加封赏。
即便只有微末战功,只需待到上永总参率府军前来平乱,随意与其讨些首级。
其岳丈康嵘再稍加运作。这位主簿日后便是平步青云,入朝为官也未尝不可。
所以自打罗且来兴河县后,巴结他的人络绎不绝,哪怕深居简出,依旧硬塞进来不少拜帖。
这一日,徐温带着罗且和关喆二人,破天荒的没有闭门谢客,而是径直走向兴河县衙。
三人接近县衙,本打算让关喆先行通报县吏。
但院外衙役一见是罗且到访,连忙迎上来,一顿点头哈腰。
罗且也不多作寒暄,挑明来意后,由衙役领进兴河县衙的值房,这会县官陈进财正当值。
走进值房,年过不惑的陈知县正在埋头翻阅各种卷宗,一见罗且造访,受宠若惊。连忙起身相迎。
“罗大人,您怎么到这来了。”
陈知县对着手下吩咐道:“来人。在偏厅奉茶。”
“罗大人这边请,这里是下官平日办公之所,过于杂乱,不便待客,还请罗大人至偏厅。”说着,就把罗且三人带往偏厅。
三人来了多日,还未曾与陈知县打过照面,此时正打量着眼前这位知县,身上官服虽说还算光鲜,但脚下的官靴却是有些破败,甚至还带着些泥渍,案台上摆放的还是早食。此时尚剩下半个馒头。
整个房内放满卷宗,铺满案台和卷架,但一卷卷都被他细细立了名目,虽说繁多,但乱中有细。
陈知县见三人正打量自己,也发现了他们的目光已经从四周转移到自己脚上。
低头一看,只见自己的官靴上沾上不少泥渍。
陈知县见状心道不好,连忙请罪道“大人饶命!下官今年已是领到了新靴,但见旧年的官靴也还结实,不舍弃置,便未换新鞋。”
“旧年欠收,今年又遭了旱。昨日下官至田里与百姓同商计策,一时失察,今日竟穿了脏鞋当值,有失仪态,还望大人念及下官初犯,法外开恩!”
眼前陈知县的卑躬屈膝,反倒让罗且关喆两人面面相觑。
“陈知县言重了,我等此番前来,并非是为了这些琐事。”徐温深知其中缘由,沉声道“罗大人初来乍到,对本县尚未熟悉,想来和陈知县讨教一二。”
陈知县一听,悬着的心放下了一些,他还以为是罗且回府时看到礼单,向他兴师问罪来了。
罗且继任兴河县参军消息初到时,乡绅富贾们便来找过他,连邻县的县吏们也都一一造访,都在盘算着该如何巴结这位的渊源颇深的主簿。
本是商议用兴河县的税银凑一份礼钱。
可惜年关刚过,承平天灾**接踵,兴河县衙实在太穷。如今尚欠户部不少银钱。
此番南魏北上,县衙更是没了指望。陈知县也觉着用如此民脂民膏来作人情,实在有违一方父母官的身份。
再三的推辞后,陈知县拂袖而去。
其余几人则接着商议用民和县的赋税来置办此事,陈知县被踢出局后,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有些表示。
七拼八凑之下,也才从近些年的俸银中凑出十几两来,这些碎银自是拿不出手,好在平日里陈知县体恤民情,不少平日里受过恩惠的人都给他想了些办法,或是送他物件,或是举家出力,替陈知县打制了些器具。
眼看日子临近,陈知县一跺脚,花光了碎银,请了些工匠,将原本分与罗且的旧宅修葺了一番,并送上夫人从娘家带回来的一腿火腿,但同僚知道此事后,都笑他不知轻重,此礼分明是欺辱参军。
“陈知县,今日我前来,是有事想问你,我家里无故多了一腿火腿和一袋银两,火腿倒是昨夜吃了些,但这袋银子恐是放错地方了,特来让知县您领回去的。”罗且说的这番话,让陈进财原本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莫非是罗且将这些银钱当作拜礼,嫌自己贿赂的银钱太少,欺辱于他?
正思虑间,一个钱袋被罗且放上了桌面,陈进财定睛一看,这不正是自己那天留下给工人的工费吗,那天修葺旧屋,工人听说是陈知县自己出钱给参军修的屋子,执意分文不要。
陈知县也非贪利之徒,不由分说的将钱袋放下便回了县衙,不想这些工人非但没要他的钱,留在屋中不说,还替他写了拜帖。
此时罗且将贿银摆上桌面,陈进财一时进退两难,不知该作何解释,若是说只是付了的工钱,那参军便更是没了面子,但若是说是自己的送上的贺礼,也实在说不出口。
“大人勿慌,来之前我们已经听闻过大人的声名,大人是耿直人,为官十数载,从未有过贪名,家中府宅数年未修,俸银多用于接济百姓,是位两袖清风的父母官,只因不曾打点一二,至今未有寸功,礼单之中,遍布永城各县镇的大小官员,乡绅富贾,想必大人也不过是权宜而已。”徐温见陈进财有些难堪,主动替他解围道。
想要立足,得先有所根基,兴河县的陈知县是个异类,虽然手中没多大实权,但却深得民心,平日里虽是忌惮副参军李严,但他毕竟是主管一县民政的主官,对当地可算了解,与乡绅富贾们又熟识,
况且他不与同僚同流合污,可以说不属任何一派的人,虽说这些年没人替他上书功绩,但一路来,百姓对他都是实实在在的拥护,若能拉拢此人,便可收货当地民心。
也是获得有他这般抱负的志士,支持的唯一途径。
这便是罗且要立足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