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铁马冰河十四年 > 第一章 抗日第1枪

第一章 抗日第1枪 (第2/2页)

这时,对面的日军也几乎同步行动,他们分成两个波次,从不到两百米外攻击发起线上的临时阵地中一跃而起,猫着腰向江桥阵地快速移动起来。一个波次向前移动时,另一个波次就地卧倒进行掩护,等到移动的波次前进了十多二十米开始卧倒掩护后,原先掩护的波次则起身向前猫腰移动。鬼子们就这样交替掩护着向马含章的阵地压来。

考虑到手下弟兄的射击水平,马含章没有发出开火的命令,但其它阵地上已经发出了一阵阵枪声,那些日军利用射击技术的优势,对中国士兵挨个点名击杀,江桥阵地上的辽十三年式步枪声很快被三八大盖的枪声压过,渐渐稀疏了下来。

作为留日士官生,马含章太了解日军了,所以他早就要求弟兄们不要冒头,更不要贸然射击,等待他的命令。而他自己,则一边通过面前沙袋间故意留出的一小段缝隙观察着日军的动静,一边将别在腰间的那支俗称“二十响旁开门匣子”的西班牙生产阿斯特拉m902驳壳枪拔了出来,并将大小机头(大机头为击锤,小机头为保险)全都张开,做好了射击的准备。

渐渐的,日军逼近到了阵地前沿五十米的距离,那些没有被炸毁的铁丝网就是最好的参照物。马含章知道一旦进入二十到三十米,日军就会投掷手榴弹,然后利用手榴弹爆炸造成的杀伤和烟雾发起冲锋。

而在现在的距离交火,就正好是日军最难受的时候,对射吧,距离太近射击技术优势不明显,投弹吧,距离太远够不着,虽然站立投弹大部分士兵都能扔出五十米以上,但匍匐着能扔出一半的距离就算相当不错了。

见时机已到,马含章将手中二十响旁开门那根长达180毫米的超长枪管从沙袋缝隙中伸了进去,大概对准了一名步枪上挑着膏药旗的鬼子的方向。随后,他猛地一吹口中的军哨,发出表示攻击的“嘟——”地一声长哨音。

哨音一落,他便用左手稳稳扶着阿斯特拉m902那长长的二十发固定弹仓,瞄准了之前就选定的目标,右手食指指肚轻轻一扣,只听“啪——”的一声,那鬼子浑身一震,一头便栽倒了。

随着马含章的哨声,他带领的排里弟兄纷纷把军帽放到至少一米开外的沙袋上,戴着用沙袋麻布做成的伪装帽,或踩着空弹药箱只探出半个脑袋利用最顶层沙袋之间的凹陷、或干脆不露头利用一些沙袋之间故意留出观察用的小缝隙,操起手中的辽十三年式步枪向小鬼子猛烈射击。

另一些力大臂长的战士则在战壕中利用站姿和木柄手榴弹便于投掷带来的射程优势向四十多米外鬼子们卧倒射击的地方投掷手榴弹。

布置在排阵地两翼突前十几米被伪装成小土包的隐蔽机枪阵地上那两挺捷克式轻机枪也瞅准时机向着鬼子们的侧翼打出了极富节奏感的短点射。

在手榴弹、轻机枪和步枪的交叉火力打击下,日军很快就发现不但无法继续前进,而且一个个日军士兵被击中倒地。他们有的立即毙命只本能抽搐几下,有的躺着地上发出呻吟或惨叫,鬼子们的伤亡在迅速增加。

这支日军小队的指挥官倒也十分果断,立即命令士兵们向左、右、前三个方向投掷手榴弹,尽管距离不够基本威胁不到中国士兵,但爆炸的烟雾遮蔽了视线,这些鬼子就利用烟雾的掩护迅速撤出了火力杀伤区,连同十来个伤员和七八具尸体也一并带走了。

马含章很想进行火力追击,以便尽可能多杀伤一些鬼子,但他知道,鬼子的报复性炮击很快就要来了,于是连忙大喊:“停火!停火!进入掩体!进入掩体”,战士们也按照排长的指示迅速停火,纷纷拿起完好或者留下了弹孔的军帽,有序地进入掩体躲避炮击。

日军的报复性炮击在不到二十秒后如期而至,但此时的马含章排已经全部躲进了掩体,没有任何一名战士在鬼子的报复性炮击中伤亡。

日军的第一次试探性进攻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