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老天爷赏饭吃 (第2/2页)
“这俩人太配了。”刘师师仿佛被李清的笑意感染,也不自觉地露出了姨母笑。
“我觉得他还是跟周讯更搭吧?”杨宓道,“其实说真的,有的人就天生适合站在镜头底下,他们身上好像有一种孤独而深邃的故事感,只要往镜头前一站,就好像是一块密度很大的石头压在画面里,所有的磁场很自然地集中在他们身上。
跟这种人演对手戏,无论你用了再大的力气都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人家只用一个眼神,或者一个表情就能把你的劲道轻轻松松照单全收。
像这种人就是咱们常说的老天爷赏饭吃,就像周讯,还有我这个学弟。”
胡戈撇嘴道:“哎猪婆,你刚刚还说你上你也行呢。”
“所以啊,老天爷也赏了我饭吃。”杨宓得意一笑,像极了一只偷到鸡的小狐狸,自得道,“这是天赋,我们才是一类人,你这种跟你说了你也不懂。”
“……”
正聊着,银幕上诗人跳桥自杀,激烈的背景音乐吸引了几人的注意力。
整部电影也是从这里节奏猛然变化,正式进入了导演曹宝平的领域。
曹宝平最喜欢的就是通过内聚焦的方式,用生活在社会和城市底层的边缘人物的内视角塑造出他们在喧嚣和压力之下的惶恐不安和无所适从,进而刻画人物的内心冲突,审视人性的挣扎。
于是节奏瞬间由舒缓过渡到紧张,平和过渡到焦虑。
无论是李米还是裘火贵、裘水天,包括警察叶倾城,他们都是曹宝平手里的棋子,在镜头底下都好像成了热锅上的蚂蚁,那种敏感焦灼的状态正在通过内聚焦的叙事视角影响着观众的情绪。
这种影响不会因为影片情节中的小幽默而得到缓解,比如周讯饰演的李米因为保存着男友方文照片的杂志被两个毒贩弄丢而猛然情绪爆发压制了毒贩,但又在客观条件——刀子的威胁下秒怂。
影院里的观众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确实笑了,但是转瞬即逝。
因为在导演的视听语言之下电影的基调已经被定死了,就是灰色的,挣扎的,沉重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会说演员只是导演手里的棋子。
什么是内聚焦叙事?
所谓的内聚焦叙事视角就相当于一个“隐在叙述者”的形象,在这种视角中,摄影机只叙述某个人物知道的情况,让观众通过与叙述者合一的角度充分感知人物的视听与思考。
而整部电影观众又是有着上帝视角的,所以他们自然隐隐地预感到这个故事最终的结局定然是走向幻灭和破碎的。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就把李清的表演凸显了出来。
因为他的表演很【平】。
这个【平】不是【木】,他的表演是有变化的,只是他所呈现出来的人物内核和节奏都好像一口深井,所有的情绪都藏在井底下。
就像曹宝平对李清说的,你比那个诗人更像个诗人。
于是这就跟其他人的焦灼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一般来说当这两种情绪存在一个镜头底下的时候或许会撞出火花来,但是一旦单独存在,就会有一种割裂感。
就好像我这边都要下油锅了,你那边还在钓鱼,不是画面画风的割裂,而是情绪和节奏的割裂。
而这也是曹宝平和李清当时产生分歧的原因。
李清说服曹宝平的理由很简单,他在告诉曹宝平方文这个角色【我愿意为你放弃这个世界】的爱情观的同时,已经把这个角色的人物弧光完整地展现在曹宝平面前。
换言之,李清所饰演的方文跟其他角色所处的阶段都不一样,因为当李米他们还在挣扎,还在对抗的时候,方文早已经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人物性格的隐蔽性、动态性、对抗性、渐进性都已经不会再有变化。
也就是说其他人物的性格还在成长还在变化的时候,他出场就已经是一个完全体了。
正因如此,要想把角色演出彩其实是很考验演员功底的。
与此同时这对导演的节奏把控也是一个考验。
所幸李清是个很省心的演员。
或者说老天爷赏饭吃,也或者是他跟方文这个角色在某方面无比地契合,这让他在构建好心象之后如鱼得水。
他的【平】也不是真的平,他所呈现出来的角色根底是虚弱的,就好像一面被大锤凿过的灰墙,早就破碎了,只是被一口气吊着,乍一看仍是完整的,微微注目,就发现那表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裂纹。
导演当然会给观众一个注目的机会。
于是方文和李米时隔四年,一千五百个日夜之后终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