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男性 (第2/2页)
檀易从包里取出大哥大,很快又放了回去,“没信号,回去再通知局里吧,安海市和附近市县都要排查。”
杨局连连点头,“对对对,首先凶手有车,他杀了这么多人,却一点水花都没溅起来,很可能作案范围比较大。”
……
谢箐在尸骨上找不到死因,心情低落,一边听他们的谈话一边默默啃面包。
张法医和罗法医对男性尸骨抱有很大的幻想。
一来,死在凶手手下的第一个被害很可能是其亲人,若果然如此,警方就一定能找到报案记录,很可能在未结案中。
这样的话,重启调查就可以了,嫌疑人的范围不大,至少大家不会两眼一抹黑。
但谢箐觉得没那么简单,凶手作案这么多起不被发现,可见其谨慎。
她以为,即便第一次杀人时有瑕疵,时隔多年也未必找得到破绽;即便死者是凶手的亲人,也未必是刑事案件。
不可否认,这桩案子从法医的角度来看,非常困难,后续调查只能从诸位死者和凶手下手,但无名尸体的案件在这个科技并不发达的历史时期原本就不简单……
黎可用胳膊肘碰了碰谢箐,打断了她的思绪。
她说道:“箐箐,困难就摆在那里,你别压力太大了。”
李骥也道:“是啊小谢,领导还没发愁呢。”
他这句话提醒谢箐了。
她不是领导,为啥要背负比领导还重的心理负担呢。
觉得自己是穿越女就无所不能,以天下为己任了?
这没道理嘛!
她迅速调整心态,“谢谢骥哥,你说得对。”
李骥满意地点点头,“这就对了,好好吃饭。”
压力没有了,吃到嘴里的东西就有滋味了。
这时候的面包很好吃,牛奶饼干也很纯粹——作者为了女主的健康,在构建体系时,对各种产品的质量有过描述,谢箐也跟着受益了。
吃完饭,喝完水,大家把现场最后打扫一遍,然后带着工具原路返回。
这一次,大家把道路附近的区域也找了一遍,但依然没有任何发现。
说来也是,现场没有一具正在**的尸体,说明凶手早就收手了。
指望在山里找到一两年前的遗失物品,即便找到了也无法确定什么。
回程比去程慢,回到车里时,太阳已经落到山了。
考虑到干警比法医辛苦,谢箐主动坐上了驾驶位,让李骥和刘丰休息。
车子一出山区,三个乘客就睡着了,刘丰甚至打起了呼噜。
四十分钟后,车子进了县局。
食堂已经准备好了饭菜,大家饱饱地吃一顿,又马不停蹄地进了会议室。
杨局亲自主持会议。
先由法医做尸检方面的介绍。
张法医主要介绍了被害的年龄、性别,以及遇害的大概时间范围——没有科学技术支持,给不出确定时间。
男性被害者遇害时间最长,大概在十年前左右,依据是:死者掩埋的树,树冠庞大,被雨水侵蚀的可能性小,所以是自然腐化的尸体,依据经验做出的判断误差不会很大。
女性死者都比较年轻,二三十岁,死亡时间最长的为七八年,最短的两年左右,这个范围不准确,仅供参考。
至于作案手段和工具,法医目前还没有结论,需要后续研究。
张法医这番话其实是在美化自己。
但就像之前说过的,法医不是神,已经白骨化的尸体的确很难判断死因。张法医说完法医负责的部分后,又就男性死者与凶手的关系做了一番猜想——这是刑警的工作范畴,由他嘴里说出来,也是在心里上的一种找补。
杨局也没忘了谢箐。
他说道:“小谢法医有补充的吗?”
谢箐道:“关于男性死者,我也有一点想法。”
杨局道:“请讲。”
县局的一干干警看了过来,目光中大多带着惊奇之色,他们不明白,一个见习法医,怎么就比他们的法医有见识了呢?
谢箐面色不改,“假设男性死者与凶手关系匪浅,那么他被葬到这里之前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失踪状态,这种没什么好说的,报失踪的可能性比女性死者大,基层警局可能留下过记录。”
“二是死亡状态,这种有两种可能,首先他可能是自然死亡,凶手以亲人的身份埋葬了他,之后再偷偷把尸骨偷出来,埋在这里;其次,他还可能是非自然死亡,出于某种收集癖,他把人挪到了这里。”
九十年代没有“收集癖”这种词汇,有人插了一句:“收集屁,这是什么意思。”
檀易道:“收集的癖好,连环杀人案的凶手大多会去现场回顾,以求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他把人挪到一个地方,时时检阅,想必满足感是加倍的。”
褚队喷出一口烟雾,“这个解释很有道理,但我还不明白,如果男性死者是自然死亡,他为什么要把人搬到这里?”
檀易道:“男性死者葬的位置最好,八个女人分散在四面八方,褚队不觉得很有排场吗?”
谢箐意外地看向他,她知道檀易会在那里有所发现,但没想到檀易的想法居然和她不谋而合。
檀易给了她一个安心的眼色。
四目相接,谢箐忽然感觉自己没那么心慌了。
“卧槽!”
“好像真的是这样。”
“未必,好几具葬的挺远的。”
“还得看女性死者的身份,如果真是失足女,凶手也够不孝的,给他爹戴一堆绿帽子。”
“我觉得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穷的地方连个女人都娶不上,死后给娶一堆失足女也算非常孝顺了。”
“你的意思是阴婚?”
“当然,城里没有这种事,有的乡下地方不稀奇。”
“我也听说过,这种东西不但可怕,还极为可憎。”
……
大家把内容聊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