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第 107 章 (第1/2页)
“陪读?”这是赵明治想也没有想过的事情, 突然被赵大伯母提起,直让他分外感到丢脸和难堪。
周亭宴当时去府学读书,也是带了书童的。而他如今想要去府学, 竟然要顶着“陪读”的名号, 岂不是等同于那位秀才老爷的书童?
想到这里,赵明治下意识就想拒绝和反对。
“明治, 这是我和你爹仔细为你商量出来的最佳法子。你也知道, 如今咱们家跟二房的关系真的是日渐差了。二房又都是白眼狼, 忘恩负义不说,只恨不得对咱们家落井下石, 狠狠踩上几脚。”赵大伯母越说越气愤, 语气不禁就加重了,“指望不上二房,咱们可不就只能靠自己了?再拖下去, 你还不定何时才能进府学呢!”
赵大伯母率先想的,肯定还是赵明治能够先进府学, 然后顺顺当当的考中秀才老爷。
一旦赵明治是秀才老爷了,进府学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到了那个时候, 当然不需要再依靠任何人, 也不需要去巴结讨好外人了。
赵大伯母这番话还是很有道理的。最起码赵明治就被当场说服了。
顿了一下, 赵明治开口问道:“我爹也是这样想的?”
“是啊!你爹要是不答应, 我敢随便给你应下亲事?”赵大伯母点点头,一脸的理所当然。
赵明治当然相信, 赵大伯母不会故意害他,也是真心在为他筹谋。
不过眼下,他还是先打算去见见赵大伯,之后的事情再说。
赵大伯已经听到赵大伯母和赵明治在外面说话了, 却没有第一时间出来。为的,是课堂上还有几位学子。
自打他回来县城,赵大伯便又重新开始办私塾了。只是相较之前,如今愿意来他这里的学子没有那么的多了。
赵大伯并不承认,是他自己的才学不够,得不到外人的认可。而是觉得因着他之前搬去府城住了那么长时日,大家担心下次又会临时面临更换夫子的遭遇,所以才选择了曾秀才那边。
没错,如今县城最大的私塾就是曾秀才开设的了。早先赵大伯还没觉得自己过的太差,毕竟这些年他在县城积攒的名声和人脉都不是虚的。
尤其是周亭宴考中秀才老爷之后,无疑就是赵大伯最大的金字招牌。赵大伯完全不用担忧没有学子愿意来他这里读书识字,也根本不用为家里的生计发愁。
然而,伴随着赵明治接连科考落榜,县城倒是开始传出一些不怎么好听的流言了。
毕竟赵明治是他的亲生儿子,赵大伯连自己的儿子都教不好,其他学子还能有更多的指望?
当然,赵明治最起码还是童生。这也是赵大伯的底气所在,不至于彻底坏了他所有的名声和威严。
所以一回县城,但凡在人前,赵大伯都是抬头挺胸,气势丝毫不比以前弱。如此这般,倒也迎来了几位新的学子。
而对这几位学子,赵大伯可谓是难得的上心,再没有之前那般得过且过的敷衍心态。致力想要重新树起自己的招牌,最好就能多教几个童生出来,进而挽回他的口碑,也能跟曾秀才有得一比。
于是乎,赵明治直到午饭时分,才见到了赵大伯。
没有任何的犹豫和迟疑,赵明治一开口就问起了赵大伯有没有找过赵青山的事情。
在赵明治看来,周亭宴如今已然今非昔比。有周亭宴帮忙,他在府学才能更加的游刃有余,得到更多的重视,学到更多的东西。
反之,如若只是区区伴读,哪怕赵明治能够忍受得了这份委屈,势必也没可能有更大的长进。
当着赵明治的面,赵大伯没有推三阻四,直接就言明了赵青山的态度。
自然,赵明治就懂了为何之前他送回来的家书始终没能得到回音的原因所在了。
确定以及肯定赵青山这个二叔是绝对不可能帮他之后,赵明治就不得不开始认命了。
又听赵大伯亲口说,赵大伯母给他寻的那门亲事确实有利可图,也极其合适,赵明治咬牙切齿的点点头,到底还是点了头。
只要赵明治这个当事人肯配合,这门亲事顺理成章就很快开始步入正轨,提上了日程。
等赵青山知晓的时候,外面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
虽说是侄儿,但赵青山对赵明治的事情本就没打算过问。既然赵大伯和大伯母已经挑定了亲家,赵青山当然是乐见其成,只等到时候送上薄礼就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