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莹电子书www.ibingtxt.cc

字:
关灯 护眼
冰莹电子书 > 炮灰在年代文里报国 > 第72章 七零锦鲤踏脚石19

第72章 七零锦鲤踏脚石19 (第1/2页)

原主宋严州的名字,  显然是结合了父亲宋希幕和母亲严绮的姓氏而来。

两人在建国前都出身大家族,后来在国外留学相识,因为学的都是医药专业,  志同道合的二人就走到了一起。

作为建国后响应国家号召回国的第一批留学人员,  原主的父母在当时是很受重视的。

回国后直接进了首都医药研究所,  从事医药研究工作。

建国初期,国内的医疗卫生环境极其糟糕,每年都会有无数人因各种传染病而死亡。

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原主父母更是多次进入传染病区参与病理研究。

克服了种种困难,  使得像鼠疫和霍乱等传染病在国内几乎灭绝。

由于早年动乱的时候,  宋、严两家的不少长辈就已经移民去了国外或是港城,  本家还留在国内的人不多。

没有近亲属可以托付的原主父母,在生下孩子后,  就只能自己照顾。

原主自小长在父母身边,  父母工作特别忙碌的时候,  时常会顾不上他,  大多时候他都是在研究所内四处乱窜。

因为时不时的就能听到长辈们谈论医药研究的话题,  耳濡目染之下,  原主自是对医药研究工作产生了热情。

早早就立志要像父母一样,成为一名为人类消除病痛的医药研究者。

原主父母早年克服传染病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运动刚开始的那几年,  因为上头有人护着,  他们受到的影响还不是特别大。

只是后来一力护着他们的人去世,  这才被某些人抓住机会。

以原主父母家族族人大多待在国外,  双方曾经有过不少信件往来,  极有可能泄露国内研究机密为由,  将原主父母打倒下放。

好在如今终于雨过天晴,  当初出手对付原主父母的那些人,前段时间被高层领导亲自打压了下去。

在那些人相继出事,不能再为所欲为后,首都医药研究所的老领导,就马上帮原主父母写了平反信。

这封信是原主父母接到平反的消息后,担心他不知情,再寄东西去西北会找不到人,第一时间写了寄给他的。

得知原主父母已经平反,且这个时候估计都回到了首都,林知言总算可以放下心了。

因为距离大西北实在太过遥远,这两年多林知言虽然挺担心他们的情况,却也没法亲自过去看看。

只能尽可能的多寄些吃的和穿的,帮助他们熬过这段艰苦的日子。

光是从信件上的字迹,林知言就能看出父母在写这封信时肯定异常的激动。

从此以后,他们终于不用再苦熬日子,也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父母在信上交代他,让他暂时不要着急,千万别学那些为了回城,想方设法弄病自己的知青一样糟蹋自己的身体。

等他们回到首都恢复了工作后,一定会尽快想办法让他回城。

对此,林知言确实一点都不着急。

就算短时间内回不了首都,只要再耐心等个一年多,他完全可以通过参加高考回去。

不过现在国家准备恢复高考的消息,应该还没传出来,林知言在回信的时候自然不会跟父母提及。

只说老师薛安桢现在还没能平反,自己不太放心让他一个人留在乡下。

等老师也平反了,他再想法子回首都。

对于儿子拜了老同学薛安桢为师的事,宋家夫妻早就通过林知言寄给他们的信件知道了。

他们倒是不反对,反而还为此心生庆幸。

儿子在医学上的天赋,甚至还要超过他们。

如果不是高考忽然中断,运动让他们一家不得不四处飘散,他们儿子也不至于蹉跎岁月至今。

原本他们心里还有些担心,去了乡下后,儿子的学习会荒废了。

等后来知道老同学薛安桢被下放到儿子插队的地方,儿子还拜了对方为师,两人就放心了。

当初在国外留学的时候,薛安桢就是个极其出色的人。

如果不是回国后认识了他的前妻潘如萍,并且为了潘如萍留在了皖省工作,他当时也是要跟他们一起加入首都医药研究所的。

只是没想到,难得为爱冲动了一回的薛安桢,最后得到的结果却是如此让人唏嘘。

为了告知老师这个好消息,林知言当即带着父母寄来的信件,去了牛棚那边。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被平反,东营村的村支书对待这些下放人员的态度就更好了。

如果不是担心上头会有人过来突击检查,他都要将这些下放人员直接安排到自己家里住,好好的拉拢拉拢他们。

一想到自己如果能拉拢到这些下放人员,等对方平反回城后,将来说不定还能沾点光,村支书就兴奋的不行。

虽说不能让他们脱离牛棚茅草屋,住到家里。

为了表示友好,村支书在安排他们干活儿和分配食物上还是花了不少心思。

原先的那些脏活累活是早就不要他们干了。

后来大概是听了赵队长的建议,还按照他们各人的技能,安排了不少村里的年轻人跟着他们学习。

在赵队长看来,这些可都是国内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

哪怕村里的那些小崽子们能跟着对方学会点皮毛,都会受益无穷。

对于村支书的特意照顾,这些下放人员当然不会拒绝。

能让自己活的轻松一些,又有何不好?

虽然村支书前倨后恭的态度让人心里不太舒服,可人在屋檐下。

自己等人如今还要受着村支书的管,能不得罪对方,还是尽量不要得罪对方的好。

自从薛安桢医药学博士的身份被村里人知道后,就有不少村民想让自家的孩子过来跟他学习。

毕竟当大夫不仅工资高,还格外的受人尊敬。

就算最后当不成真正的大夫,像林知言一样进入村卫生室,当个小卫生员,那也比下地干活要轻松自在的多。

说到卫生员的工作,村里不少致力于让孩子学医的人家,心思就活络了起来。

宋知青毕竟是外来知青,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回城,他那份卫生员的工作可是让不少人眼馋。

本着教一个是教,教一群也是教的心思,薛安桢倒是收下了几个学徒。

不过即便收下了这些学徒,在薛安桢心里,他正式的弟子依旧只有林知言一个。

这些学徒的学历虽然最差也是初中生,但因为动乱的几年,县中学的教学质量大幅下滑,他们的基础实在太差了。

只教了一天,薛安桢就忍不住有些头大。

教惯了林知言那种一点就通的天才学生,再让他教这些天分普通的孩子,薛安桢根本无法适应。

看着讲台下一张张认真听讲,在自己提问时却总是一问三不知的学徒们,薛安桢只能无奈接受了这个现实。

这个世界的天才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他应该早些习惯才是。

因为不知道自己还有能在村子里待多久,薛安桢便尽可能的教给他们一些医学常识。

他教的虽然都是基础医学知识,但只要他们有心,想往这方面发展,之后还是可以想法子深入学习的。

本着说不定还真能培养出一两个医学苗子的心思,沉下心后的薛安桢,教的还是非常认真的。

等上完了课,薛安桢刚走出教室,就迎面撞上了拿着信封兴冲冲跑过来的林知言。

听说他父母已经平反,薛安桢在替弟子和两位老同学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不免对自己的未来多了些期待。

只是想到如果真的平反回城,很可能会见到背叛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薛安桢忽然发现,自己对平反又不是那么期待了。

原以为这两年的平静生活,已经让他彻底走出了当初妻女背叛的阴霾,他现在才发现其实并没有。

发现老师薛安桢的情绪莫名又低落下来,林知言还以为他是在担心,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平反。

便开口安慰他,相信再过不久,一定会有好消息传来。

等老师平反后,如果他愿意的话,其实还可以跟着他一起去首都。

首都医药研究所的老领导,还是当年看中了薛安桢,却被他拒绝了的那位。

以老师的资历,想在首都医药研究所得到一份工作,相信那位老领导肯定会非常乐意。

林知言的话,倒是让情绪陷入低落的薛安桢豁然开朗。

经历了当初的沉重打击,对妻女他不能说完全没了一点感情,却也不打算再跟她们重修旧好。

既然打从心里并不想再见到她们,那给自己换个新的工作地点,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些,上头还不知道会什么时候给他平反呢。

见薛安桢还要忙着教学工作,林知言并没有跟他说太久。

想起自己打从吃过年夜饭后,这段时间都没再去过知青大院那边,也不知道孟子良他们学习的情况如何了,林知言便打算去一趟。

在林知言的督促下,这两年间,知青大院的众人倒是慢慢捡起了书本。

他当然没有明白的跟他们说,国家将来一定会恢复高考。

但国家想要发展好,肯定需要大量人才的现实,但凡有点眼光的人都是清楚的。

不管什么年代,国家对人才的选拔都很有必要。

短时间的中断,影响或许还不是特别大,却不可能一直中断,终有一天会重新恢复。

他们事先多做些准备,总归是好的。

免得将来哪天国家突然恢复高考,他们毫无准备,只能手足无措。

大概是被林知言这话说服,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哪怕是干活之后再怎么疲累,知青们也都坚持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