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第2/2页)
“你对普通的定义应该是拿着能养活自己的工资,在生活节奏不快的城市做着不太有意义的工作,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也不会有太大的上升空间,不算大富大贵却也不至于饿肚子。偶尔也会对现状不满,有想要改变的念头,但碍于现实因素迟迟无法跨出第一步。”
“对对对,就是这样!!厉害啊!!!”
不愧是宋清许,竟然能精准无误把我对“普通”的模糊定义说了出来。
被夸习惯了的他没有对我的表扬作出回应继续说道:“如果按你的标准,那我应该是不普通的。”
“哎哟,怎么随便就丢掉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逊了啊??”
“实话实说而已。”
既然话题到这个上面了,之前只了解了个大概,我便想借此机会把他的情况问个一清二楚,第一个问题就没客气:“你第一年入职给你开多少钱?”
我很感激宋老师的配合,就是说出来的数字把我吓得够呛:“全包一百二十万。”
“卧槽,多少?????”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我好巧不巧正好吸了一口金桔柠檬,连着干咳了好几声。
宋老师无奈地把兜里的一包纸巾递了过来:“这都能呛到的吗?”
金融和it两个行业第一年能开到百万以上我是有所耳闻的,毕竟是用命换钱,没这个数字也不值得金字塔顶端的精英们为之拼命,但搞研究也能有这个待遇我着实是没想到的。
我俗气且没见过世面,瞪圆了眼睛惊恐地望着他问:“搞研究这么赚钱的吗??”
“手里有几篇顶刊的一作比较加分吧。”
我当然清楚宋老师不是凡尔赛,不是炫耀,毕竟都是常规操作,他只是在平静地陈述事实,但对于我这样的凡人来说,字里行间的冲击力还是太大了。
之后我开启刨根问底模式,誓要把他扒个精光,非常勿扰的报名表都不见得有我问得透彻。
我:“给解决北京户口?”
宋老师:“嗯。”
我:“之前不是说还有博士安家费吗?”
宋老师:“有个七八十万吧。”
我:“跟你一起入职的都是什么学校的?”
宋老师:“有个哈佛的,另外一个好像是斯坦福吧,记不太清了。”
我:“你觉得你的研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贡献吗?”
宋老师:“还是有那么点的。”
几个问题下来我是越问越觉得不对劲,就算我对“普通”的标准很低吧,但他多少有些离谱了。
“宋清许!!你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你对普通到底是个什么定义啊!!”我愤愤然质问道,想听听他能说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话。
他似乎预料到了我的反应,不慌不忙解释道:“高中之前是垂直环境,而大学以后是水平环境,也就是说你身边的人和你都处于同样的层次,这种情况下除非是真正的天才,要不然大家都是差不多的,都只是普通而已。”
我点点头,有些明白他想传达的意思了。
“清北的周围都是清北,哈佛的周围都是哈佛,纺织学院的周围也都是纺织学院,所谓的普通也好,不普通也好,都是跟自己同等水平亦或者是高于自己水平的人比,不会有人跟本就低于自身水平的人比然后得出结论自己普通吧。”
“你什么意思??”我一听他竟然拿纺织学院当例子,颇有些瞧不起的味道,不客气地反驳说:“瞧不起纺织学院??”
“那没有,是我高攀不起。”宋老师顺着我的话高抬了一番纺织学院。
又插了几句插科打诨的调侃他才找准机会继续说:“所以我说的普通和你认为的不同概念是不同的。”
“那你的比较对象是谁?”
“跟学校里的大牛,老板比我也就是个普通人而已。”
“那跟我比呢?”我一肚子坏水又荡了起来,当即给他挖了个坑:“超级无敌大天才??”
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我和他隔了不止一个马里亚纳海沟,把他的理论稍微曲解一下,岂不是能从我身上得到不少优越感?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的就是我了,况且层次相差太大的话并不会产生优越感,只有漠不关心的“你谁”。
宋老师的回答很有求生欲:“跟你比我也只是普通人罢了。”
“哎哟,你太抬举我了。”我摆摆手,示意他不用紧张,朋友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坦诚。
“没有骗你。”
我蹬鼻子上脸,明知道只是社交礼仪,却拿着鸡毛当令箭趾高气昂说:“行,那请现在说出我比你强的地方,起码五个!!”
本以为他会无语凝噎被我拿捏,而他没有犹豫,没有迟疑。
“对未知充满了好奇,热情满满。对谁都真诚,从不吝啬好意。异国他乡一个人也能把日子过得精彩”
等等,这还是宋清许?
他在夸我的彩虹屁?
我紧咬着塑料吸管,错愕地望着他。
万万没想到我在他心中竟然是如此伟光正的形象。
难道不是废话多,学习不讲究方法,思维跳跃大,奇奇怪怪的想法多吗?
被夸了我反而浑身不自在了,将信将疑反问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突然这么夸我是不是有什么企图?”
“我能有什么企图?”迷惑的表情是这个时候浮现在他脸上的。
“网贷??”我脱口而出后想到他年薪百万的事情,小声嘀咕否定了这个猜想:“不对,工资这么高,犯不着找我借钱。”
宋老师轻声叹了口气,被我远低于平均水平的智商弄没辙了。
正绞尽脑汁想着还有啥别的可能性,他却直接给了回答:
“明天我能去看你那个kpoprandomdance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