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13章一而再的错误3 (第2/2页)
这是一场家宴,受邀的人不多,有陈三、赵晞与岁岁、李家家庭成员和村中分量人物孙村长。
李家人丁并不十分旺盛,李员外夫妇二人育有两个子女,赵晞都认得,就是李牧年与李婉婉。
“牧年,你醒了。”陈三看到站在李家夫妇身旁一起迎接他们的李牧年。
“是的,多谢陈兄与赵娘子的救命之恩。”醒来的李牧年收拾干净清爽,脸上的瘀伤消散不少,复有往日翩翩公子的模样了。
“客气。”
“不用不用。”
寒暄几句后,众人落座。
李员外夫妇带头祝酒,其他人也纷纷举杯。
赵晞轻酌一口瓷杯里的杏酿,入口清新顺滑,果香袅绕。这是她第一次尝到古代的酒酿,竟觉得还不错。
她不爱饮酒也不会品酒,一是酒伤身,多少都伤身,她惜命;二是在现代多次尝试过不同的酒,那些酒总带有股酒独有的苦涩刺激着舌尖,真的没办法喜欢下去。
她不善于找话题聊天,便一边吃菜小酌,一边听他们说话,还不忘叮嘱身边的岁岁不能再喝了。杏果酒味甜,第一杯祝词的酒早就被小孩心性的他一饮而尽了。
“吴刚平日对蔡娘子百依百顺的,为人也老实,怎么会犯这么大的错误啊?”杯酒下肚,孙村长发出感慨。
“怎知他这样糊涂呢?”李员外说完,闷了口酒后,对身侧的李牧年说:“牧年,与大家说一下吧。”
李牧年应下,便开始陈述当日失踪的原委。
“那日辰初二刻,小生依平日离家上学,在路上遇到了吴刚,出于礼貌,便与他打了声招呼,但他没有回应。愚虽心生怪异,也没细想,意绕过他赶路。经过他身边时,他却拦住了愚,愚困惑看向他,其面容有些可怖,突然大声说了一句:''莹莹是你害死的!''接着愚便挨了他一拳,站不稳,摔落在地。接着他又扑上来一拳打到愚脸上,之后愚便晕过去了……之后,便是多亏陈兄和赵娘子的救助。”
“明明是他害死蔡娘子,怎么胡乱说是吾儿呢?!”李夫人在一边又气又急。
这个问题一时也没有人回答得了。
“不会是中邪了吧?”见没人应答,李夫人说出自己的猜测,说完却做了捂嘴的动作,面色有些慌张。
顿时气氛有些凝重,在场的人都脸色怪异,除了赵晞和懵懂的岁岁。两人依旧吃吃喝喝不为所动,一个因是无神论者,另一个是单纯听不懂。
“母亲,子不语怪力乱神。”李牧年出言制止李夫人。
这时,咽下嘴菜后的赵晞,答道:“夫人,这无关神鬼,而是有迹可循的。”
其他人都被她的话吸引住,赵晞继续道:”人呢,会有自我宽恕的心态。虽然吴刚杀害了蔡娘子,但他心里不肯承认是自己杀害了喜欢的人。”
“李兄弟虽与蔡娘子没有私交,但蔡娘子对李兄弟单方面的情感,还有蔡娘子对自己强烈的排斥情绪,这种不平衡的关系,令他下意识地李兄弟当成了自己情路上的敌人,而这位假想的‘敌人’成了他心里罪恶感的替代,即因为李牧年,自己才会错手杀害了蔡娘子。其目的是让为了让自己内心好受,即自我宽恕。”
李员外听完她解释,豁然开朗,但转而表情严肃,问她:“赵娘子会度心术?”
“度心术?”
见她表情茫然,好像真的不知晓,他进而解释道:“此术是善于揣度和控制人心的谋术,相传前朝一人原本身份卑贱,偶然习得此术,此后官运亨通升了高官……”
“不是不是。”赵晞笑着打断他。
“我刚刚的说的话是根据过去学习到的犯罪心理学知识从而分析的。”
“犯罪心理学?”李牧年也好奇了。
“对,这是一门学问,简单的说,就是研究犯罪的人心里在想什么,与我习得的验尸工作一样,都是我师傅传授于我的。”
法医专业除了要掌握人体解剖和各科医学知识,还会涉及到精神学知识。学习犯罪心理学对法医工作的开展也极具意义。
因好奇吴刚对吴陈氏的态度,在傍晚散会,趁着人比较齐的机会,她找到了吴家一些邻里并向他们了解吴家的状况。
整理了一下思绪后,她把这个案件的犯罪心理分析分享出来:“吴刚自幼父母双亡,因此父爱、母爱缺失;祖母吴陈氏性格刚烈,撑起了家,在外受人尊敬,但在家脾气暴躁,经常对吴刚使用言语暴力,”
“吴陈氏时常悲观,将亲人离世与日常不顺常常挂在嘴边。与家人不融洽的关系,与蔡娘子的相处矛盾重重,又没有真正的朋友等等这些都使吴刚积累了大量的消极情绪。”
“这些消极情绪无法合理控制或宣泄出来,压抑久了,会在某天,当他再次面对挫折情景和刺激因素时,爆发出极端亢奋情绪,这种情绪会转移到身边的人或事,表现出来就是极端行为,像杀人等罪行。”
众人听得认真,有的明白了,有的不甚明白。
终于讲完了,她拿起酒杯一饮而尽,想要缓解口渴,却被呛得不断咳嗽。
不知谁带头说了句好,其余人便都纷纷举杯向她致敬。
之后的宴会各自谈起家长里短,氛围和谐。